跳转到内容

耶律雅里政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西北辽
中國歷史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古国時代
三皇五帝
銅石並用時代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辽河文明珠江文明

前21世紀—前17世纪

前17世紀—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年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前5世紀
戰國 前5世紀—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

220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汉 前202年—9年
9年—23年
更始政權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
220年—280年

220年—266年
蜀漢
221年—263年

222年—280年

266年—42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国
304年—439年



420年

589年
420年—479年 北魏
386年—534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东魏
534年—550年
557年—589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齐
550年—577年
581年—619年
618年—907年
武周 690年—705年




907年

979年
後梁
907年—923年
十國
南唐
吳越
前蜀後蜀
荆南
南汉北汉
907年—979年

(契丹)

916年—1125年

西辽
1124年—1218年
後唐
923年—937年
後晉
936年—947年
後漢
947年—951年
後周
951年—960年

960年

12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西夏
1038年—12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1115年—1234年
蒙古帝國 1206年—1368年
1260年/1271年—136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1368年—1644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
後金 1616年—1636年
1636年/1644年—1912年
中華民國
大陆时期 1912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至今
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年至今
相关条目
中国历史年表

耶律雅里政权[註 1],建立於1123年。遼朝保大三年(1123年)遼天祚帝向西奔走,耶律特烈耶律兀直等人劫持耶律雅里向北奔逃,於同年五月到達沙嶺(今沽源县丰源店乡附近[3]),三日之後被擁立為皇帝,改年號為神曆,一些著作将其亦视为北遼。[4]同年十月,耶律雅里在查剌山遊獵,因勞累過度病逝,耶律述烈繼位為皇帝。十一月,耶律述烈為部下殺害。次年(1124年)正月,太保特母哥向金朝投降。總計國祚不足1年。[5][6][7]史学界有西北辽[8][9][10][11]北辽之称[2]

政權名稱

民間的歷史文學類的通史、小說將耶律雅里政權列屬北遼範疇,「這個小朝廷在歷史記載上和耶律淳建立的析律府朝廷相同,也被叫做『北遼』」(赤軍《西遼帝國傳奇》),「擁立耶律雅里為帝,是為北遼第二任皇帝 」(蘇伶《契丹簡史》)。在學術界中,有楊家駱、趙振績編纂《遼史長䇝》、趙振績《西北遼與殘遼考》、王壽南主編《中國通史》、傅樂成主編《宋遼金元史》等把該政權稱之為「西北遼」。[8][9][10][11][12][13]葛華廷認為該政權按照方位應稱之為「北遼」。[2]

歷代君主列表

耶律雅里政权君主年号  编辑
廟號 諡號 漢名 契丹名 在世時間 年號 在位時間
耶律雅里
(梁王)
1092年-1123年 神曆 1123年
耶律朮烈 ?-1123年 1123年

註釋

  1.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將耶律雅里政權附於遼南京地區的耶律淳政權。[1]葛華廷和高雅輝在《耶律淳政權「世號為北遼」之說質疑》認為以「北遼」稱遼南京地區的耶律淳政權是名不符實,以方位詞稱呼應以「南遼」為是,而稱的上「北遼」者,應以耶律雅里的遼政權為妥。[2]

參考文獻

  1.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4年12月,第177頁。
  2. ^ 2.0 2.1 2.2 葛華廷、高雅輝《耶律淳政權「世號為北遼」之說質疑》,《遼金歷史與考古》第四輯,遼寧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117-118頁。
  3. ^ 罗新. 走向金莲川⑨:北出沙岭见平川. 澎湃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017-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7). 
  4. ^ 景爱. 对北辽的劝降. 《历史上的金兀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2023-11-18]. ISBN 978-7-5004-67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8). 
  5.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遼史本紀第二十九天祚三. 维基文库. 「〔保大三年五月〕庚申,軍將耶律敵烈等夜劫梁王雅里奔西北部,立以為帝,改元神曆。……〔十月〕梁王雅里歿,耶律朮烈繼之。十一月,朮烈為眾所殺。……〔保大四年正月〕特母哥降金。」
  6.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遼史本紀第三十耶律雅里. 维基文库. 「〔保大三年〕天祚渡河奔夏,隊帥耶律敵列等劫雅里北走。至沙嶺,見蛇橫道而過,識者以為不祥。後三日,群僚共立雅里為主。雅里遂即位,改元神曆,命士庶上便宜。……後獵查剌山,一日而射黃羊四十,狼二十一,因致疾,卒,年三十。」
  7.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遼史列傳第四十四叛臣下. 维基文库. 「天祚決意渡河奔夏,從臣切諫不聽,人情惶懼不知所為。特烈陰謂耶律兀直曰:『事勢如此,億兆離心,正我輩郊節之秋。不早為計,奈社棱何!』遂共劫梁王雅里,奔西北諸部,偽立為帝,特烈自為樞密使。雅里卒,欲擇可立者。會耶律兀直言朮烈才德純備,兼興宗之孫,眾皆曰可,遂僭立焉,特烈偽職如故。未三旬,與朮烈俱為亂兵所殺。」
  8. ^ 8.0 8.1 楊家駱、趙振績編纂,《遼史長箋》第4冊,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6月,第2075-2076頁,ISBN:9751720321:「耶律雅里天祚第二子,在保大三年金師圍青塚寨,雅里在軍中、太保特母哥挾之於西北部稱西北遼,與天祚帝之殘遼、與燕王耶律淳之北遼,耶律大石之西遼,號稱遼末四遼。」
  9. ^ 9.0 9.1 趙振績《西北遼與殘遼考》,《幼獅學誌》第9卷第2期,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7月,第1-6頁。
  10. ^ 10.0 10.1 王壽南主編,《中國通史》第八章〈遼夏金元時期〉,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5月,第428頁,ISBN:9789571130354。
  11. ^ 11.0 11.1 傅樂成主編、王明蓀著,《宋遼金元史》,長橋出版社,1980年8月,第59頁。
  12. ^ 陶晉生《宋遼關係史研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第71頁:「遼朝分崩離析,殘餘勢力各自保聚。比較重要而自稱正朔的有所謂『遼末三遼』,即天祚帝自領的殘軍之外,有耶律淳的北遼與梁王耶律雅里的西北遼。」
  13. ^ 《姚從吾先生全集》第2卷,正中書局,1974年:「雅里遂即位,改元神歷,以蕭特烈為樞密使,特毋哥副之。是為西北遼。」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