蛎饼
(重定向自蠣餅)
蛎饼(平話字:diê-biāng),又称海蛎饼,是福州传统的风味小吃,以大米与黄豆粉磨成的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或包菜、紫菜、萝卜丝炸制而成,成品多为圆形薄饼状,色金黄、壳酥,也有少部分为圆圈状,方便沥干油、降温;闽南地区作法则是在一圆形器具上,放大量葱花,胡萝卜丝,先加上海蛎再裹上面粉,然后到油锅里炸成。
制作方法
按黄豆三斤、大米七斤、盐二两的比例制皮,以牡蛎、猪瘦肉为馅。先将大米、黄豆在清水中浸约两小时,然后沥干、加水磨成浆,调入食盐搅拌。接著把大锅放在中火上,倒入大量花生油,烧至六成熟时,在凹铁勺里放入米浆,先放上猪瘦肉、紫菜、包菜、芹菜,再放上海蛎,然后盖上米浆放入油锅炸,面呈金黄色时捞起把油沥干,也有盖上米浆后把海蛎点缀在蛎饼表面的。
离渔港近的地區常用新鲜海蛎;福州市区部分人住所离渔港远,购买新鲜海蛎不便故不加海蛎;部分小吃店为降低成本也不加海蛎。
食用习惯
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早点配菜,以鼎边糊配蛎饼。
所见区域
- 闽东、宁德、厦门、新加坡、马来西亚-一些福州人移民厦门、星馬,也把蛎饼带到那里,但制作材料有少许不同。
- 馬祖列島(連江縣)-常書作「𧋘餅」(虫弟餅)[1][2],使用在地食材,不一定有牡蠣。
- 臺灣-蚵嗲,屬同類型的食物。
- 臺灣彰化縣-蚵餅,「蚵」即指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