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甫
蔡文甫 | |
---|---|
出生 | 1926年8月26日 中華民國江蘇省鹽城縣建陽鎮馬廠鄉 |
逝世 | 2020年7月15日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臺大醫院 | (93歲)
国籍 | 中華民國 |
别名 | 蔡世堯、蔡竹生 |
语言 | 江淮官話、國語 |
教育程度 | 改良私塾 建陽小學畢業 建華中學肄業(1940年) |
职业 | 作家、教師、編輯、出版業者 |
知名于 | 小說寫作、創辦九歌出版社 |
知名作品 | 《雨夜的月亮》、《解凍的時候》、《蔡文甫自選集》 |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儿女 | 三女 |
父母 | 蔡森林、邱氏 |
亲属 | 兄長:蔡天培、蔡世知 五個姊姊(大姊與五姊早夭) |
荣誉 | 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69年) 韓國小說家協會文學獎(1984年) 新聞局副刊編輯金鼎獎(1989年) 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文藝工作獎(2001年) 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05年) |
蔡文甫(1926年8月26日—2020年7月15日),江蘇鹽城人,臺灣圖書出版業者、小說家。原名世堯,曾改名竹生,筆名有丁玉、丁田和陳程等。1950年隨中華民國國軍撤退遷台,陸續擔任軍職、教職、報社記者等工作[1],1978年創辦九歌出版社,發掘臺灣各類文學作家,2005年獲新聞局頒發的金鼎獎「特別貢獻獎」,表彰其在文壇的功勳[2]。
江蘇時期
求學時期
1926年(民國15年)農曆七月十九,蔡文甫生於江蘇鹽城馬廠鄉,為家中么子,上有七名兄姊,父親蔡森林、母親邱氏,其母於蔡文甫上中學前過世。長兄蔡天培生於1911年(民國元年),自學成材,十七歲便出任鄉長,1930年初當時值對日抗戰期間,經濟與生活條件皆不佳,蔡天培仍努力開辦鄉中「改良私塾」,蔡文甫得以幼承庭訓,1938年轉入新式的建陽小學就讀也未有成績落後之問題。1940年,蔡文甫就讀建華中學僅39日,因共軍入鎮,學校永久停課,蔡文甫自此失學;十五歲起開始協助家中磨坊工作,依此買賣為生。[2][1]:457-458
青年時期
1945年,蔡文甫考入憲兵學校就讀,1947年離開憲兵隊,參加江蘇省宜興縣地方行政幹部訓練,短暫擔任兩年鎮公所戶政幹事,但1949年國共內戰戰火延燒,四月份共軍渡江、中華民國國軍撤退,只得隨鎮長李光旭撤退至杭州,自此與家中父老失去聯繫。後又隨國軍退駐寧波,其中舟山群島輪留派駐各島嶼將近一年,1950年四月搭乘擁擠不堪的貨輪前往台灣,登陸基隆港,全連駐紮板橋酒廠,從此長住台灣,時年24歲。[1]:458-459、151
台灣時期
軍職時期
1950年甫到台灣,蔡文甫便報考無線電技術訓練班,成為電報收訊人員,暇時可閱讀大量文學經典與聆聽各處講座,期間以「丁玉」為筆名,投稿短篇〈希望〉順利在《中華副刊》刊登,開啟蔡文甫日後成為作家的契機。擔任軍職人員時日益久,蔡文甫自覺衣食固然無虞,卻無人生目標可言,終究有負長兄期許,開始萌生到外頭另行謀職的念頭,而蔡文甫由於沒有高中畢業證書,須通過普通檢定考試及格,才能參加公務人員任用的考試,為此展開苦讀自學。[1]:153-174
1953年六月,蔡文甫獲得普通行政人員檢定考試及格證書、1955年11月,蔡文甫通過高等考試普通行政人員任用資格未久,無故被軍中人員毆打,卻反而面臨懲處,心生不滿,申訴未果,憤而申請離職,翌年1956年四月離開軍營,時年30歲。[1]:189-200
教職、記者
蔡文甫退伍之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中華文藝函授學校擔任行政人員,但函校財務營運不善,蔡文甫只得另謀出路,因緣際會被同鄉的朱義昌引薦,1957年受邀擔任桃園大溪初級中學復興分班(今桃園市立介壽國民中學)的教師。[1]:212-221
蔡文甫回憶起任職教員初期,因山區學生多是泰雅族人,「國語」程度普遍不佳,「數學」、「自然」等學科成績普遍反應較「語文類」好,後來來到汐止初中任教時,因自己是「江北佬」,說起國語亦是鄉音濃厚,溝通起來一開始頗為辛苦。[1]:236、253
1958年,蔡文甫轉任汐止初中任職,同年獲聘為中華日報兼任汐止特約記者,生活趨於穩定,課餘時不斷在各大報投稿、發表小說創作,如《解凍的時候》、《雨夜的月亮》等作品,1960年代與1970年代堪稱蔡文甫創作的高峰期。[1]:284-2871963年,37歲的蔡文甫與國史館展覽組服務的郁麗珍結婚,並與岳父岳母同住,填補自己未能孝親侍奉的缺憾。[1]:296-299
副刊編輯
蔡文甫在汐止國中服務期間,便兼任汐止特派記者,1971年卻被中華日報社長楚崧秋破例拔擢為〈中華日報.副刊〉的編輯。後拜編輯職務因素,蔡文甫常與台灣多位文壇人士求稿、而時時有所往來,如梁實秋、何凡、陳若曦、漢寶德、余光中與王鼎鈞等均在此一時期結識,奠定下日後開辦出版的人脈。[1]:336-344、354-358但因白色恐怖時期,一凡被有心人舉發涉嫌影射當局,編者與專欄作者無不戰戰兢兢,蔡文甫也曾因發表〈豬狗同盟〉一文,差點被控下獄。[1]:341、304於是1978年蔡文甫開辦九歌出版社之後,勉強續任中華副刊編輯一年,便也再無心久留棧位,斷然辭職。[1]:390-394
探親返鄉
蔡文甫1950年來到台灣,與親人斷絕音訊三十年,直到1980年才首次透過書信聯繫上對方,從回信中得知二哥與其他姊姊們分住上海、武漢,大哥蔡天培與父親蔡森林早於1963年、1966年先後逝世。1988年,蔡文甫與二哥蔡世知、三位姊姊會見於香港,兄弟姊妹闊別45年重逢。2001年,蔡文甫睽違半世紀親訪故里鹽城,一圓返鄉夙願,執筆寫下〈一抔黃土-武陵「漁人」回鄉記〉一文,收錄於《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序章。[1]
逝世
2020年7月15日下午3時許,蔡文甫病逝於台大醫院,享耆壽95歲[3][4],8月2日舉行告別式,文化部部長李永得到場弔唁並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由夫人郁麗珍代表受贈,褒揚令全文為:
九歌出版社創辦人蔡文甫,瑋質清徽,儒謹端愨。少歲國故頻仍,流離轉徙,參隨政府播遷,自持礱淬,載籍博綜。爰通過高等考試,執鞭桃園大溪、臺北汐止初中,兼任中華日報撰述委員、主筆等職。公餘宣勤操翰,汲取多元在地題材,悉力兒少小說推廣;直抒心靈感悟剖析,尋求創新突破基點,尤以《雨夜的月亮》、《解凍的時候》、《天生的凡夫俗子》等雋品稱頌,切情入理,鋒穎精密;筆塚研穿,辭意曉然。嗣堅秉「為讀者出好書」誓念,啟設九歌出版社、文學書屋暨文教基金會,蘊蓄本土深耕思維,賡揚文化承續使命;籌策後輩培植計畫,體現獎掖提攜高懷,復彙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灣文學20年集》、《華文文學百年選》等鴻篇,機杼獨出,睿旨幽隱;金匱典冊,牢籠百家。曾數度獲頒金鼎獎、中山文藝創作獎暨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等殊榮。綜其生平,踐履臺灣文學薪傳宿志,引領國人閱讀寫作風潮,前緒遐烈,卷帙芳流。遽聞嵩齡凋殞,悼惜彌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才彥之至意。
創辦九歌
1970年代,時逢台灣出版業蓬勃黃金時期;蔡文甫1975年自汐止國中退休,除仍在中華日報副刊兼職之外,便賦閒在家。文友王鼎鈞遂鼓勵蔡文甫開辦出版社,王鼎鈞不僅願意提供書稿,亦願意資助蔡文甫湊足出版業的登記資本額(新台幣30萬),蔡文甫慨然應允,商請爾雅出版社代理發行業務[1]:390-394,1978年正式開辦「九歌出版社[a]」,蔡文甫時年已52歲。[1]:390-394
九歌出版社開辦之初,蔡文甫自兼編輯,連同會計和發行部門,僅有三位員工;第一年刊行十四本文庫、三本叢刊,銷量幾乎全數破萬,翌年才開始加聘人手。[5]1980年代,當年有不少文人開辦出版社,於是蔡文甫創辦的「九歌出版社」,便和「純文學出版社」、「大地出版社」、「爾雅出版社」與「洪範出版社」並稱「五小出版社」,蔚為一時佳話[6]。
1987年,蔡文甫在師長朱義昌的推薦之下,接管原本出版體育及技能科教科書的「健行文化」,由於書系方向和九歌讀者性質完全不同,便仍保留健行文化舊名,替九歌出版集團另闢偏好保健、親子、兩性或勵志領域的讀者。[5][7]
1991年,成立「九歌文教基金會」,贊助文學刊物與舉辦文學活動如「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九歌小說寫作班」等。[2]
1995年,說服堅持不出書、正躺在病榻上的張繼高,出版《必須贏的人》,出版隔月張繼高病逝。[8][9]
1996年,時年廿八歲的朱少麟寫出長篇鉅作《傷心咖啡店之歌》,因字數多達25萬字屢遭出版社退稿或被要求刪減,直到蔡文甫接過書稿,便決定「一字不刪」出版,造成台灣文壇轟動,銷量破20萬冊(累計2014年破50萬冊[10]),而蔡文甫慧眼識朱少麟,創造所謂的「朱少麟奇蹟」。[5]
2000年,蔡文甫未忍好友的出版社事業結束,便同意其接辦公司,改組並籌辦新的出版社,即「天培文化」,以出版翻譯文學、飲食文學和自然文學為主。天培文化之名乃是紀念兄長蔡天培栽培之恩的緣故,對此蔡文甫曾說:「如果不是關心我教育的天培,我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農夫。」[2][5][1]:441-442
2018年,九歌出版社為慶祝創社四十周年,推出《九歌40:關於飛翔、安定和溫情》一書,陳若曦、廖玉蕙、蕭蕭、張默、隱地、張曉風、向陽、陳雨航、阿盛等作家皆出席響應,高齡92歲的蔡文甫也勉力出席,面對台灣出版社走過黃金時代,爾今正面臨銷售低迷的跌宕時期,「一生和逆流搏鬥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蔡文甫以濃厚的江淮鄉音如是說道。[11]
文學作品
短篇小說
- 《小飯店裡的故事》,1958年。
- 《解凍的時候》,1963年。
- 《女生宿舍》,1964年。
- 《沒有觀眾的舞台》,1965年。
- 《飄走的瓣式球》,1966年。
- 《磁石女神》,1969年。
- 《霧中雲霓》,1969年。
- 《移愛記》,1973年。
- 《舞會》,1976年。
- 《變調的喇叭》,1977年。
- 《成長的故事》,2010年(收錄蔡文甫早期發表報章雜誌的故事)
中長篇小說
- 《雨夜的月亮》,1967年。ISBN 9789574446308
- 《玲玲的畫像》,1972年。ISBN 9789574447534
- 《愛的泉源》,1978年。ISBN 9789574448838
自傳
- 《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2001年。ISBN 9789575608286
英譯本
- 王克難譯,《雨夜的月亮》(英語:Rainy Night Moon),1999年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蔡文甫. 《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 台北市: 九歌. 2001. ISBN 9575608283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公司簡介. 九歌文學網. [2018-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中文(臺灣)).
- ^ 〈【文學傳播掌舵者】九歌出版社創辦人蔡文甫病逝 終年95歲〉. 蘋果日報. 2020-07-15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中文(香港)).
- ^ 〈九歌出版社創辦人蔡文甫病逝 享耆壽95歲〉. 自由時報. 2020-07-15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5.3 蘇惠昭. 〈內蘊風華,瑰麗綿長:九歌出版公司〉,《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 台北市: 文訊雜誌社. 2008: 375–395. ISBN 9789868392861 (中文(臺灣)).
- ^ 林麗如. 〈延伸閱讀〉五小出版社 純文學的美好年代. 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 2011-10-31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中文(臺灣)).
- ^ 羅苑韶. 〈九歌四十 見證陪伴台灣文學成長〉. 中央通訊社. 2018-01-31 [201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中文(臺灣)).
- ^ 張夢瑞. 張繼高成了「必須贏的人」. 《民生報》. 1995-03-27 (中文(臺灣)).
- ^ 蔡文甫.《剪稿十年方成書》.1995
- ^ 朱少麟. 《傷心咖啡店之歌(50萬冊紀念版)》. 九歌文學網. 2014-11-01 [201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中文(臺灣)).
- ^ 凌美雪. 〈九旬創辦人蔡文甫出席社慶 九歌40周年引發美好的混亂〉. 自由時報.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