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仓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蒼頡
想象的倉頡画像

仓颉(約西元前2667年—約西元前2596年),是中国神話人物,相传为黄帝的右史官、以及漢字的創造者,俗稱倉頡先師倉頡聖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右史倉聖人。传说生有“双瞳四目”[1]

造字傳說

仓颉的壁刻,1939年完工,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右史,是發明文字的始祖,有传说“仓颉造字”。战国时期的人不知道在此之前的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因此传说中仓颉在黄帝时期造的字是战国时期流行的篆书[2]。其助手左史沮誦記錄下來時,鬼怪夜間哭泣,認為人類即將開啟智慧紀載歷史及教誨。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荀子·解蔽》稱:「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韓非子·五蠹》:「昔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呂氏春秋·君守篇》亦記載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师(?-683年)在其名作《法苑珠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3]

遺跡與紀念

山西新绛山东寿光[4]东阿[5]河南开封[6]河南南乐[7]虞城陕西长安白水[8]河南阳武(今原阳县[9]河南洛寧等地都有仓颉墓遗迹

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在舊中國許多學校都奉有「文字聖人仓颉先師」的神位,並常與文昌帝君一同奉祀[10]。其誕辰為農曆三月二十八日

台灣多將倉頡作為寺廟同祀神或奉祀於敬字亭

聯合國因為紀念倉頡的貢獻,將4月20日(穀雨)定為聯合國中文日[11]

現今在香港常用的中文輸入法倉頡輸入法,也是用倉頡命名。

奉祀寺廟

台灣

注釋

  1. ^ 王充論衡·骨相》也提到“倉頡四目”。
  2. ^ 吕氏春秋》:“仓颉造大篆”
  3. ^ 大正藏》第53册,351页中、下
  4. ^ 通志》记载:“《苍颉石室记》二十八字,在苍颉北海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无人识,至秦李斯识八字,云,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十三字。”《寿光文化追远》载:墓址原在寿光市故城西侧。
  5. ^ 东阿县志》记载:据清朝东阿知县李贤书考证,“仓颉居阳武,葬利乡。阿西北三十五里,有仓颉墓,墓前有祠,并有重修的仓王寺,王宗汤古名叫利乡。”
  6. ^ 郦道元水经注·渠水》指出,开封有仓颉师旷城。《汴京遺跡志》載:“倉頡墓在城北時和保。俗稱倉王塚是也。”
  7. ^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8. ^ 白水縣志》:“史官倉頡死後葬於白水”。
  9. ^ 禪通記》稱“倉頡居陽武而葬利鄉”。
  10. ^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第三章第一节。
  11. ^ 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 www.un.org. [2019-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中文(中国大陆)). 
  12. ^ 參考「台灣多奇廟」部落格之於2018年之照片紀錄,詳見後方連結宜蘭文昌宮 左祀文昌、右祀關帝,陪祀五夫子. 台灣多奇廟. 2018-12-06 [2019-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3) (中文(臺灣)).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