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拿角龍屬
蒙大拿角龙属 化石时期:早馬斯特里赫特階,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鸟臀目 Ornithischia |
科: | †纤角龙科 Leptoceratopsidae |
属: | †蒙大拿角龙属 Montanoceratops Sternberg, 1951 |
模式種 | |
角嘴蒙大拿角龍 Montanoceratops cerorhynchos Sternberg, 1951
|
蒙大拿角龍屬(屬名:Montanoceratops)是種小型角龍亞目恐龍。蒙大拿角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早馬斯垂克階。如同名稱所顯示,牠們的化石發現於蒙大拿州。
發現與種
蒙大拿角龍的第一個化石是由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發現於蒙大拿州水牛湖附近的聖瑪莉河組,他與助手Erich Maren Schlaikjer在1935年公佈這些化石為纖角龍的一個種(L. cerorhynchos)。然而,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後來發現了更多纖角龍化石,顯示出(L. cerorhynchos)是個獨立的屬,因此建立了蒙大拿角龍。
布郎最初所發現的化石很不完整,只包含頭顱骨、一些脊椎骨、骨盆、以及後肢。在1998年,布蘭達·金納利(Brenda Chinnery)與大衛·威顯穆沛(David Weishampel)發現了更多化石材料。
分類
蒙大拿角龍屬於角龍亞目,角龍亞目恐龍是群草食性恐龍,擁有類似鸚鵡的喙狀嘴,生存於白堊紀的北美洲與亞洲。所有的角龍類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
古生物學
蒙大拿角龍身長3公尺。蒙大拿角龍具有許多原始角龍類恐龍的特徵,例如:四肢具有利爪,而非蹄狀爪、上頜仍保有牙齒,而非無齒喙嘴。過去學界認為蒙大拿角龍也有原始角龍類沒有的特徵,例如小型鼻角,但實際上是放置錯誤的顴角[1]。蒙大拿角龍同時具有原始、演化的特徵,顯示牠們是種過渡物種。蒙大拿角龍的尾椎具有長棘,使得尾部在生前的橫剖面呈高而窄的形狀。曾有科學家推論,特殊的尾巴形狀,可當作物種間的視覺辨認功能[2]。蒙大拿角龍的身長估計約3公尺[1][2]。
如同所有角龍類恐龍,蒙大拿角龍是草食性。在白堊紀期間,開花植物的地理範圍有限,所以蒙大拿角龍可能以當時的優勢植物為食,例如:蕨類、蘇鐵、松科。牠們可能使用銳利的喙狀嘴咬下樹葉或針葉。
參考資料
- ^ 1.0 1.1 Holtz, Thomas R. Jr. (2008)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 2.1 Palmer, D. (编). The Marshall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Animals. London: Marshall Editions. 1999: 164. ISBN 1-84028-152-9.
- Chinnery, BJ & Weishampel, DB. Montanoceratops cerorhynchus (Dinosauria: Ceratopsia)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basal neoceratopsian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998, 18 (3): 569–585.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824091418/http://www.vertpaleo.org/jvp/18-569-585.html (online abstract of preceding article)
外部链接
- 恐龙.NET——中国古生物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