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教增
(重定向自董敎增)
董教增 | |
---|---|
大清榮祿大夫振威將軍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閩浙總督 | |
籍貫 | 江蘇省江寧府上元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益甫,號觀橋 |
諡號 | 文恪 |
出生 | 乾隆十五年(1750年) 江蘇省江寧府上元縣 |
逝世 | 道光二年(1822年) 江蘇省江寧府上元縣 |
出身 | |
| |
著作 | |
|
董教增(1750年—1822年),字益甫,號觀橋,江蘇上元(今南京)人,清朝政治人物、探花。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南巡,召試舉人,授內閣中書。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成丁未科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散館改吏部主事,累遷郎中。嘉慶四年(1799年)出任四川鹽茶道。次年,授四川按察使,鎮撫彝族等少數民族有功,得到仁宗褒獎。不久,調貴州按察使。嘉慶九年(1804年)遷任四川布政使。
嘉慶十二年(1807年)升任安徽巡撫,安撫棚民,又將徽州、寧國部份世代為僕役者轉為平民。嘉慶十五年(1810年)調任陝西巡撫,整頓鹽務。倚重漢中知府嚴如熤。嘉慶十八年(1813年)調廣東巡撫,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擢閩浙總督,任內放寬造船限制,調解漳泉械鬥。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入覲,稱病乞歸,未得允許。直到道光元年(1821年)方才得以請歸。道光二年(1822年)卒,朝廷賜卹,諡文恪。《清史稿》有傳。[1]
註釋
- ^ 《清史稿·卷357》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资料
- 《清史稿》
- 《榮祿大夫振威將軍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閩浙總督董文恪公教增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