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翻转课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翻轉教室

翻转课堂(英語:Flipped classroom),又譯為顛倒教室,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007年起源於美國[1],翻转课堂會先由學生在家中看老師或其他人準備的標準課程內容,到學校時,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作業,並且進行問題及討論。由於學生及老師的角色對調,而在家學習,在學校完成作業的方式,例如使用筆電互動,也和傳統教學不同,因此稱為「翻转课堂」[2]

歷史

2007年,由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矶山林地公園高中英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兩位化學老師貝格曼(Jonathan Bergmann)與山森(Aaron Sams),為解決學生缺課問題並進行補救教學,於是先錄製影片上傳至YouTube,讓學生自己上網自學;課堂上則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或解惑、或實驗,啟動了翻轉教室[3]

山森與貝格曼認為,「翻轉教室」的重點不在於老師自製課堂影片來教學,而是能真正思考如何更有效益的運用課堂互動時間。老師作為知識領域的專家,可以將比較屬於單向傳授的部分,讓學生自行學習,而將面對面的時間用於解決個別問題,且更進一步地用以發展高階的能力 (如:Bloom’s Taxonomy 中知識應用、分析、綜合及評估等能力)。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地去了解、探索問題及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地讓學習深化,而所培養的自主學習態度也是一切創新研究的根本。[4]

「翻轉教室」的最大推手是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他為了指導親戚小孩數學而錄製教學影片上傳網路,這模式受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注意進而投資。

後來影片內容慢慢擴及各科,成為今天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至今,每月都有超過百萬名學生會上網來使用可汗學院,影片點閱次數高達四億七千萬次,影響力愈來愈大。

內涵

隨著時代的演進,各國教育逐漸朝向以「教師」及「學生」為主體的方向發展,課程與教學的意義也隨之轉變。雖然在狹義的「翻轉教室」定義中,影片是個重要元素,但隨著「翻轉」的概念不斷延伸,討論也從「教學流程」進展到「教育價值觀」層面。

如目前使用率極高的免費教學資源網站「可汗學院」、以及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的三大巨頭CourseraUdacityedX,即顛覆過去傳統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室中教學,學生聽講之後再回家練習—而是學生自行在家就可以看影片就可以「上課」,由學生主動掌控和參與學習。

翻轉教室目前普遍的核心概念大致包括:扭轉過去課堂上純粹「老師說、學生聽」的單向填鴨,轉而重視「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把學習的發球權還到孩子手上;更看重啟發學生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自主學習能力,並認同多元評量與多元價值。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曾歸納翻轉教學的關鍵有三:第一是把學習主體還給學生,第二是讓天賦自由,第三是因材施教。

如今,「翻轉」概念的影響力仍不斷擴大中。「讓學生先看影片」成為其中一種方法,但許多教學法也都開始吸納翻轉的精神,透過轉化與在地化,以老師認為最適合自己班上學生的方式,造就「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風貌。

批評

「翻轉教室」的出現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仍有著教師進行數位課程轉化的挑戰、落入強化追求標準化教育目標的可能、忽略影響個體學習成效因素之複雜性、以及教育與商業過度緊密結合的潛在危機等問題待釐清與克服。「翻轉教室」的理念與批判教育學中理想的「賦權增能教室」有幾分相似之處,對照傳統教室之比較如下表所示。[5]

翻轉教室 賦權增能教室 傳統教室
知識來源 專業領域定義的客觀知識 個人經驗轉化為知識 專業領域定義的客觀知識
教師角色 引導者和協助者 啟發者 知識傳授者
學生角色 主動參與者與探究者 主動參與者與探究者 被動接收者
師生關係 互動、共同探究 互動、共同探究 單向、上對下的關係
教學方式 混合式學習、自主學習、同儕合作 辯證性的對話 囤積式教學
設備需求 科技設備、網路 不需任何設備 不需任何設備
教育目的 運用科技促進學生能自主學習,所有人具有平等的競爭力 教育是一種批判性的實踐,達成民主社會為目標 培育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吳清山(2014)。翻轉課堂。教育研究月刊,238,135-136。
  1. ^ 教學新思維-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2. ^ Introducing a New Teaching Model:Flipped Classroom. [2014-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3. ^ 台北市學習型城市網電子報 66 期 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 [2014-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4. ^ Sams, A. & Bergmann, J. (2013). Flip Your Students’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Vol.70. No.6. pp.16-20.
  5. ^ 蔡瑞君,數位時代「翻轉教室」的意義與批判性議題,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十卷第二期, 2014年6月,頁115-13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