罽賓
概論
罽賓的所在地,就古來的記載有兩處:
- 迦濕彌羅國(Kaśmīra),又作羯𨻋弭羅、迦葉彌羅,或譯為迦閃弭羅,位於北印度境,健馱邏國的北鄰,即今日之喀什米爾。此說出自《一切經音義》、《大唐西域記》。
- 迦畢試國(Kāpiśī),或譯為劫比舍,位於阿富汗的卡菲里斯坦至喀布爾河中下游間。此說出自《貞元新定釋教目錄》、《梵語雜名》。
至清初編修《明史》時,又以撒馬爾罕為罽賓,稱「撒馬兒罕,即漢罽賓之地,隋曰漕國,唐復名罽賓,皆通中國。」
依現代學者的見解,雷暮沙(Rémusat)謂罽賓為喀布爾河古名喀菲斯(Kophes)之譯音。萊維(Lévi)及沙畹(Chavannes)謂為迦濕彌羅國(Kaśmīra)之古稱。[2]日本學者白鳥庫吉認為《漢書》所謂罽賓,在喀布爾河流域,應指以犍陀羅國為中心、喀布爾河下游之塞族國家。其都城循鮮城,應是位於富婁沙富羅(Puruṣapura)之北約十六哩的犍陀羅古都富沙迦羅(Puṣkalāvatī,蓮花城)。在東晉南北朝時代,罽賓之名轉為迦濕彌羅的稱呼。到隋唐,罽賓又轉為漕國(Jabula)或迦畢試。[3]印順認為罽賓指懸度山西南、犍陀羅以北一帶(犍陀羅以北的雪山區,今印度西北邊省北部,及阿富汗東北山地),後被擴充而用於犍陀羅(業波、業波羅),用於東鄰的喀什米爾,用於西鄰的迦畢試。在漢、晉以來罽賓一向指犍陀羅、烏仗那一帶,到了隋唐才以迦溼彌羅及迦畢試為罽賓。[4][5][6]
迦溼彌羅及迦畢試在隋唐被突厥沙希王朝统治,唐朝以突厥沙希王朝的君主烏散特勤洒等人作为罽賓王。
文獻記載
《漢書》中對於“罽賓國”山川風俗的記載
《漢書·卷九十六上•西域傳第六十六上》
“ | 罽賓國,王治循鮮城,去長安萬二千二百里。不屬都護。戶口勝兵多,大國也。東北至都護治所六千八百四十里,東至烏秅國二千二百五十里,東北至難兜國九日行,西北與大月氏、西南與烏弋山離接。
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賓。塞種分散,往往為數國。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屬,皆故塞種也。 罽賓地平,溫和,有目宿,雜草奇木,檀、櫰、梓、竹、漆。種五穀、蒲陶諸果,糞治園田。地下溼,生稻,冬食生菜。其民巧,雕文刻鏤,治宮室,織罽,剌文繡,好治食。有金銀銅錫,以為器。市列。以金銀為錢,文(文面,錢幣刻字的一面)為騎馬,幕(漫面,錢幣無文字的一面)為人面。出封牛(犎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璣、珊瑚、虎魄、璧流離。它畜與諸國同。 |
” |
佛教文獻的記載
根據大眾部支派的《分別功德論》,傳說在阿育王時代,摩禪提(Madhyantika)赴北方的罽賓傳教,摩呻提(Mahinda)則到南方的師子國弘法。
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末田地那(Madhyantika)宣教的地區是迦濕彌羅國。
分別說部的《善見律毘婆沙》記載末闡提(Madhyantika)前往的地點是罽賓─揵陀羅咤國(Kasmīra-Gandhara),罽賓所對應的巴利語為kasmīra。在巴利文獻中,kasmīra總是和Gandhara並列,在其一則本生故事中,kasmīra曾為犍陀羅王國的一部分。《彌蘭王問》提到奢羯羅和kasmīra的距離為12由旬。[7][8]
參見
参考文献
-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 【罽賓】. [202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 ^ 佛光大辭典 - 罽賓國. [202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罽賓. [202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 ^ 印順. 以佛法研究佛法-二 罽賓中心的佛教區. [202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 ^ 印順. 以佛法研究佛法 » 六 略說罽賓區的瑜伽師 » 一 瑜伽師與罽賓.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5).
- ^ 印順. 佛教史地考論-二 本傳編集於罽賓.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 ^ Kashmira, Kāsmīra, Kaśmīra, Kasmira, Kasmīra, Kāśmīra, Kāśmira: 27 definitions.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 ^ W. Pachow. An Assessment of the Highlights in the Milindapanha.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