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算经十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算經十書

算经十书》是指中国时期流傳下来的十部重要数学书籍的總稱。明初严恭在《通源算法》称之为“十经”,明末程大位算法统宗》称之为“十书”。清代戴震校勘,交亲家曲阜孔继涵在1777年刻印的微波榭本最早采用《算经十书》这个统称。[1]近代,1963年钱宝琮校点的《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简称《周髀》)、《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附录《数术记遗》、《夏侯阳算经》。1998年郭书春維基數據所列Q121161357與刘纯校点的《算经十书》,次序依照钱宝琮校点本。这十部书虽不能概括中国汉唐时期的全部数学知识,但是从中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古代先贤的理论成就。

历史

唐代李淳風等人注释十部算经,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完成,作为国子监算学馆的教材和明算科的考试项目。[2]但是唐代的十部算经和现在的《算经十书》不尽相同,李淳风注释的十部算经是:《周髀》、《九章》、《海岛》、《孙子》、《张邱建》、《五曹》、《五经》、《缉古》、《缀术》和《夏侯阳算经》。

北宋中国印刷术發達,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秘书省重新刊刻《十书》,當時《綴術》已經失傳,實際刊刻的只有九種。唐代夏侯陽撰《夏侯阳算经》於北宋時已失传。北宋元豐九年(1084年)所刻《夏侯阳算经》是一部伪书,韓延曾撰《算书》三卷,卷首有“夏侯阳曰”字句,欧阳修编撰《新唐书》不察,误以为韓延著有《夏侯阳算经》,因此在北宋重刻《算经十书》时,以韓延撰的《算书》当成《夏侯阳算经》。[3]

南宋鮑澣之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翻刻所得幾部算经时,将其于杭州七宝山宁寿观藏书中找到的一部徐岳编著的《数术记遗》以为唐代用书之一,一并付印。

明代编撰的《永乐大典》收入《周髀算经》《九章算术》《音义》《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夏侯阳算经》。《数术记遗》则收入《秘册汇函》丛书。

清初《算经十书》北宋刻本全部失亡,南宋鲍澣之刻本仅存《周髀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缉古算经》、《五经算术》、《夏侯阳算经》六部孤本和《九章算术》残卷。毛扆将收罗到的七部南宋鲍澣之刻本,影抄为汲古阁本(现存國立故宫博物院臺北分院)。清代经学家戴震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夏侯阳算经》等七部算书,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另从汲古阁丛书辑出《张邱建算经》、《缉古算经》和《数术记遗》,一共十部算经,进行校勘,作图和注释作为收入《四库全书》的底本。[4]

乾隆三十九年刻印的《四库全书》收入《周髀算经》、《音义》、《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和《夏侯阳算经》。后来戴震又根据汲古阁本从新校勘十部算书,交儿女亲家孔继涵[5]刻成微波榭版,并第一次用《算经十书》称呼。

现代影印本和校订本

  • 1932年北平故宫博物院将汲古閣本算經收入《天祿琳琅叢書》。
  • 1980年文物出版社将现存上海图书馆的六部孤本南宋鲍澣之刻本影印为《宋刻算经六种》。
  • 1963年钱宝琮根据戴震-孔继涵微波榭本校勘《算经十书》,由中华书局刊行。这套《算经十书》后来收入《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卷4.
  • 1998年郭书春和刘纯以文物出版社根据南宋鲍澣之刻本影印的《宋刻算经六种》为底本,校勘《周髀算经》、《张邱建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数术记遗》和《九章算术》前五卷,又根据汲古阁版校勘《缉古算经》、《夏侯阳算经》和《九章算术》后四卷,收入新世纪万有文库的《算经十书》二卷,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注釋

  1. ^ 郭书春維基數據所列Q121161357,刘纯校点,《算经十书》《说明》 第二页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2. ^ 舊唐書》卷七九《李淳風傳》載:“先是,太史監侯王思辯表稱《五曹》、 《孫子》十部算經,理多踳駁,淳風復與國子監算學博士梁述、太學助教王真儒等受詔註《五曹》、《孫子》十部算經。書成,高宗令國學行用。”《唐會要》卷一六載:“顯慶元年十二月十九日,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奏置,令習李淳風等注解《五曹》、《孫子》等十部算經,分為二十卷行用。”
  3. ^ 钱宝琮 《夏侯阳算经考》《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卷9 99-100页
  4. ^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第十卷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342页 中华书局
  5. ^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卷9 9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