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

典范条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第75届学院奖
第75屆奥斯卡金像奖
官方海报
日期2003年3月23日
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
主持人史提夫·马丁
红地毯简·卡尔(Jann Carl
克里斯·康纳利(Chris Connelly
吉姆·莫雷特(Jim Moret
肖恩·罗宾逊Shaun Robinson[1]
制片人吉尔·凯茨Gil Cates
导演路易斯·J·霍维茨(Louis J. Horvitz
摘要
最佳電影芝加哥
获獎最多《芝加哥》(6项)
提名最多《芝加哥》(13项)
电视转播
电视台美国广播公司
持续时间3小时30分钟[2]
收视率3304万
20.58%(尼尔森收视率

第7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旨在奖励2002年最优秀电影的一场晚会,于太平洋时区2003年3月23日下午17点30分(北美东部时区晚上20点30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共计颁发了24座奥斯卡金像奖(也称学院奖)。晚会通过美国广播公司美国直播,由吉尔·凯茨担任制作人,路易斯·J·霍维茨执导[3]。男演员史提夫·马丁继2001年举办的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以来再度担任主持人[4]。三个星期前的3月1日,女演员凯特·哈德森比佛利山比佛利山威尔希尔酒店主持颁发了奥斯卡科技成果奖[5]

芝加哥》赢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大奖,是这个夜晚的最大赢家[6][7]。其它获奖电影包括胜出三项的《钢琴家》,获奖两项的《揮灑烈愛》和《指环王:双塔奇兵》,以及胜出一项的《改编剧本》、《科伦拜校园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祖布祖布斯!》、《8英里》、《时时刻刻》、《何处是我家》、《毁灭之路》、《千与千寻》、《对她说》、《迷人的男子》(Der Er En Yndig Mand)和《双雄》(Twin Towers)。晚会的电视直播平均吸引了约3300万美国观众收看,是奥斯卡颁奖晚会收视成绩最差的一次。

获奖和提名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于2003年2月11日由学院主席弗兰克·皮尔森和女演员玛丽莎·托梅一起在比佛利山塞缪尔·戈尔德温剧院公布[8]。《芝加哥》以多达13项提名领跑,是历史上第8部获得这么多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电影[9],《纽约黑帮》以10项紧随其后[10]

获奖者在2003年3月23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宣布[11]。《芝加哥》成为继1968年的《雾都孤儿》以来首部拿下最佳影片奖的歌舞片[12]。29岁的阿德里安·布罗迪刷新了获男主角奖时最年轻演员的纪录[13]梅丽尔·斯特里普以13项提名成为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数量最多的演员[14]。同时获男主角奖提名的杰克·尼科尔森又刷新了自己创下的男演员提名数量纪录,达到12次[15]朱丽安·摩尔成为第9位在同一年中获得两个表演类奖项提名的演员[16]。《8英里》插曲“Lose Yourself”成为第一首拿下原创歌曲奖饶舌歌曲[17]

奖项

罗曼·波兰斯基因《钢琴家》获导演奖。
阿德里安·布罗迪因《钢琴家》获男主角奖。
妮可·基德曼因《时时刻刻》获女主角奖。
克里斯·库柏因《改编剧本》获男配角奖。
凯瑟琳·泽塔-琼斯因《芝加哥》获女配角奖。
宫崎骏因《千与千寻》获动画长片奖。
迈克尔·摩尔因《科伦拜校园事件》获纪录片奖。
比尔·古登泰格因《双雄》获纪录短片奖。

获奖作品列在最上方一行,并且右侧会附上‡符号:[18]

最佳影片 导演
男主角 女主角
男配角 女配角
原著剧本 原著改编
动画长片 外语片
纪录片 纪录短片
  • 《双雄》——比尔·古登泰格Bill Guttentag)和罗伯特·大卫·波特(Robert David Port)‡
    • 《贝德福街上的收藏家》(The Collector of Bedford Street)——爱丽丝·埃利奥特(Alice Elliott
    • 《罗莎·帕克斯的时代影响》(Mighty Times: The Legacy of Rosa Parks)——罗伯特·哈德森(Robert Hudson)和罗伯特·休斯顿(Bobby Houston
    • 《再做一个家人》(Why Can't We Be a Family Again?)——罗杰·韦斯伯格(Roger Weisberg)和默里·诺塞尔(Murray Nossel
實景短片 动画短片
  • 《迷人的男子》——马丁·斯詹奇·汉森(Martin Strange-Hansen)和米·安德里森(Mie Andreasen)‡
    • 《交通阻塞》(Fait D’Hiver)——德克·贝利恩(Dirk Beliën)和安雅·德尔门斯(Anja Daelemans
    • 我会等待着下一个》(J'attendrai le suivant...)——菲利佩·奥伦蒂(Philippe Orreindy)和托马斯·戈丹(Thomas Gaudin
    • 《狗》(Inja)——史蒂芬·帕斯沃斯基(Steven Pasvolsky)和乔·威瑟斯通(Joe Weatherstone
    • 《约翰尼·弗林顿》(Johnny Flynton)——莱克茜·亚历山大(Lexi Alexander)和亚历山大·邦龙(Alexander Buono
原创配乐 原创歌曲
音效剪辑 音效
艺术指导 摄影
  • 芝加哥》——艺术指导:约翰·迈尔(John Myhre),内部装饰:戈登·辛(Gordon Sim)‡
    • 揮灑烈愛》——艺术指导:费利佩·费尔南德斯·德尔·帕索(Felipe Fernández del Paso),内部装饰:哈尼亚·罗夫莱(Hania Robledo
    • 纽约黑帮》——艺术指导:丹提·费瑞提,内部装饰:弗朗西斯卡·罗·夏沃(Francesca Lo Schiavo
    • 指环王:双塔奇兵》——艺术指导:格兰特·梅杰(Grant Major),内部装饰:丹·汉娜(Dan Hennah)和阿兰·李
    • 毁灭之路》——艺术指导:丹尼斯·加斯纳(Dennis Gassner),内部装饰:南茜·黑格(Nancy Haigh
化妆 服装设计
  • 揮灑烈愛》——约翰·E·杰克逊(John E. Jackson)和比阿特丽斯·德·阿尔瓦(Beatrice De Alba)‡
    • 时光机器》——小约翰·M·埃利奥特(John M. Elliott, Jr.)和芭芭拉·洛伦茨(Barbara Lorenz
剪辑 视觉效果

奥斯卡荣誉奖

提名和获奖大户

颁奖和表演嘉宾

以下人士出场颁发了奖项或表演节目:[20]

颁奖嘉宾(按出场顺序排列)

姓名 角色
内尔·罗斯
兰迪·托马斯
第7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广播员
卡梅隆·迪亚茨 颁发动画长片奖
基努·李维斯 颁发视觉效果奖
詹妮弗·康纳利 颁发男配角奖
詹妮弗·洛佩兹 颁发艺术指导奖
约翰·特拉沃尔塔 引出原创歌曲奖提名作品“I Move On”的现场表演
詹妮弗·加纳
米老鼠
颁发动画短片奖
詹妮弗·加纳 颁奖短片奖
米拉·索维诺 颁发服装设计奖
妮娅·瓦达拉斯 颁发化妆奖
肖恩·康纳利 颁发女配角奖
布兰登·费舍 介绍最佳影片奖提名电影《指环王:双塔奇兵
凯特·哈德森 引出科技成果奖和戈登·E·索耶奖颁奖片段
蕾妮·齐薇格 颁发原创配乐奖
朱丽·安德鲁斯 引出一段以过去奥斯卡颁奖典礼电视直播中音乐曲目片段组成的蒙太奇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引出原创歌曲奖提名作品“Burn it Blue”的现场表演
萨尔玛·海耶克 颁发外语片奖
茱莉安·摩尔 颁发音效奖和音效剪辑
马修·麦康纳 介绍最佳影片奖提名电影《纽约黑帮
戴安·琳恩 颁发纪录片奖
杰克·瓦伦蒂 颁发纪录短片奖
朱莉娅·罗伯茨 颁发摄影奖
凯西·贝茨 引出一段采访过去奥斯卡获奖演员的蒙太奇
柯林·法瑞尔 引出原创歌曲奖提名作品“The Hands That Built America”的现场表演
吉娜·戴维斯 颁发剪辑奖
苏珊·萨兰登 引出纪念去世影人环节
希拉里·斯万克 介绍最佳影片提名电影《时时刻刻
哈莉·贝瑞 颁发男主角奖
芭芭拉·史翠珊 颁发原创歌曲奖
梅丽尔·斯特里普 彼得·奥图尔颁发奥斯卡荣誉奖
达斯汀·霍夫曼 介绍最佳影片提名电影《钢琴家
丹泽尔·华盛顿 颁发女主角奖
奥利维娅·德哈维兰 引出奥斯卡大家庭相册片段
理查·基尔 介绍最佳影片提名电影《芝加哥
马西娅·盖伊·哈登 颁发原著改编奖
本·阿弗莱克 颁发原著剧本奖
哈里森·福特 颁发导演奖
柯克·道格拉斯
迈克尔·道格拉斯
颁发最佳影片奖

表演嘉宾(按出场顺序排列)

姓名 角色 表演
比尔·康提 音乐编排
指挥
管弦乐
奎恩·拉提法
凯瑟琳·泽塔-琼斯
表演者 芝加哥》插曲“I Move On
保罗·西蒙 表演者 《野外怪家庭》插曲“Father and Daughter
利拉·唐斯
卡耶塔诺·费洛索
表演者 揮灑烈愛》插曲“Burn It Blue
U2乐团 表演者 纽约黑帮》插曲“The Hands That Built America

典礼资讯

史提夫·马丁担任第7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主持人。

2002年1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聘请了老牌奥斯卡电视转播制作人吉尔·凯茨负责本届晚会的制作,这也是他第11次担任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制作人[21]。学院主席弗兰克·皮尔森对此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之前已10次接掌的凯茨在经验上无人能及。“吉尔几乎为颁奖晚会发明出了一种风格流派。我们对能够邀请他来呈现奥斯卡金像奖75周年的这场特别晚会感到非常荣幸”[22]。几天后,喜剧演员史提夫·马丁获选成为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对此凯茨表示:他之所以选择再度邀请这位喜剧老将主持是因为他“机智、聪明、敏锐、风趣,总是能够把握主动权。等等,我还忘了点什么。对了,(他还能)让人笑得前俯后仰”[23]。《洛杉矶时报》刊文称,凯茨曾就担任主持人事宜联系另一位喜剧演员比利·克里斯托,但由于后者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所以凯茨再联系了马丁[24]。马丁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自己对此深感荣幸,他开玩笑称:“我很高兴能再次主持奥斯卡颁奖典礼,因为担惊受惊和恶心总是能让我减肥”[25]。此外,本次颁奖典礼还是首次通过高清制式进行转播[26]

为了纪念奥斯卡金像奖75周年,晚会上一个名为奥斯卡大家庭相册的环节中有59位曾获过奖的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27]:347。报幕员内尔·罗斯(Neil Ross)和兰迪·托马斯(Randy Thomas)会报出各位演员的姓名及其获奖的电影片名。到片段末尾时,本届晚会上的获奖演员阿德里安·布罗迪、妮可·基德曼、克里斯·库柏、凯瑟琳·泽塔-琼斯以及奥斯卡荣誉奖得主彼得·奥图尔都将加入他们的行列[28]

此外,伊拉克战争对这次电视转播及周边事项产生了影响。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开后,包括凯特·布兰切特金·凯瑞威尔·史密斯在内的多位演员谢绝了担任颁奖嘉宾的邀请,理由中既有对安全方面的顾虑,也有出于对军人家属的尊重[27]:331美国广播公司请求将晚会推迟一星期,但学院主席皮尔森和晚会制作人凯茨没有接受,理由是杜比剧院到时还会有别的安排[27]:328[29]。皮尔森还表示,将典礼改期会提高成本,对学院来说过于昂贵[27]:329。不过他们也宣布晚会前的红地毯活动将会大幅缩减[30]。沿好莱坞大道两边的看台座位将会拆除,所有购买了这些座位票的观众可以改期到下一年的颁奖典礼时使用[31][32]。晚会电视转播的插播广告时间里,ABC新闻主播兼记者彼得·詹宁斯将对伊拉克战争的最新进展作简报[27]:344

提名电影票房表现

截止2月11日提名名单公布时,五部获最佳影片提名电影在美国的总计票房收入为4亿8679万9261美元,平均每部9735万9852美元[33]。其中《指环王:双塔奇兵》以3亿2108万6387美元位居榜首,之后分别是收入7010万8275美元的《纽约黑帮》,进账6456万8153美元的《芝加哥》,收入2188万3139美元的《时时刻刻》和进账915万3307美元的《钢琴家》[33]

在2002年美国电影票房50强中,有14部电影获得了共计47项提名。其中《指环王:双塔奇兵》(亚军)、《我盛大的希腊婚礼》(第5位)、《冰河世纪》(第9位)、《猫鼠游戏》(第11位)、《星际宝贝》(第13位》、《毁灭之路》(第23位)、《小马王》(第35位)、《纽约黑帮》(第37位)和《芝加哥》(第41位)9部获得了最佳影片、动画长片、导演,或表演、编剧类奖项提名[34]。另外5部获提名的分别是《蜘蛛侠》(冠军)、《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季军)、《少数派报告》(第16位)、《8英里》(第22位)和《时间机器》(第44位)[34]

纪录片奖获奖致辞

《科伦拜校园事件》拿下纪录片片奖后不久,导演迈克尔·摩尔公开发言表示反对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和伊拉克战争,称“我们生活在一个以虚假选举选出虚假总统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以虚假理由让我们去打战的时代”[27]:345。剧院内的其他人对此反应不一,有些鼓掌、有些起立致敬、还有些发出嘘声[35]。摩尔讲出这番话后不久,主持人马丁开玩笑说:“卡车司机正在帮迈克尔·摩尔躲到自己豪华轿车的后车厢里去”[36]

专业评价

本届晚会收到的媒体评价褒贬不一,部分媒体较为正面。《今日美国》电视评论员罗伯特·比安科(Robert Bianco)称赞了马丁的主持表现:“观众们很幸运,马丁拥有两种对于一个好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主持人来说不可或缺的素质:机智和内涵。这两项都成为他和我们的优势,先赢得观众的信任,然后兴高采烈地嘲笑他们一整晚。”他还指出,颁奖嘉宾和获奖者所提及的政治内容让这样一个通常会很沉闷的夜晚也拥有了一些张力[37]。《匹兹堡邮报》(Pittsburgh Post-Gazette)电视专栏作家罗布·欧文(Rob Owen)对马丁赞不绝口,称他拥有许多颁奖晚会主持人缺少的高雅和机智,无论是对有关自己重返奥斯卡颁奖舞台的反响,还是据称遭到缩小的颁奖典礼规模,马丁都一如既往地以富娱乐性的手法来应对。他还觉得这次对奥斯卡奖历史的纪念内容看起来多了一分紧实,少了一点繁琐[38]。《华盛顿邮报》的汤姆·谢尔斯Tom Shales)也对马丁给予高度评价,称他在把这次晚会提升成一场好节目上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他还认为节目的气氛虽有些沉闷,但颁奖嘉宾和获奖者的致辞和致敬段落造就了许多难忘的瞬间,而这些瞬间正是这个动荡时期所迫切需要的[39]

一些媒体出版物对节目的评价较为负面。《娱乐周刊》电视评论员肯·塔克Ken Tucker)感叹,两年前表现精彩、机智的史提夫·马丁这次看起来已经认输并退居二线,把调动全场欢乐气氛的责任让给了喜剧编剧布鲁斯·韦兰奇Bruce Vilanch),最后得出的只是一批愚笨无聊的台词[40]。《芝加哥论坛报》专栏作家史蒂夫·约翰逊(Steve Johnson)则认为,第二次主持好莱坞最盛大夜晚的马丁看起来——特别是一开始的时候——却有些不在状态,他试图保持一幅乐在其中的形象,但看起来却有些不是那么一回事。约翰逊还表示,马丁只有在摩尔领奖致辞后的表现还算值得称道,不过考虑到战争的爆发,大家可能也无法静下心来出席或观看晚会,很多人都想转台去看CNN,马丁的工作也就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41]。大卫·祖拉维克(David Zurawik)在《巴尔的摩太阳报》上调侃道:“正当世界上其他地方看到被俘虏的美国军人或是他们尸体的同时,我们却在看主持人史蒂夫·马丁和整整一个剧院的名流一起庆祝他们自以为很重要的事。”他还批评节目中的许多言论和笑话似乎对这场战争视而不见,缺乏足够的尊重[42]

收视率和奖项

本届颁奖典礼通过美国广播公司在美国直播,其播出时段里平均有3304万观众收看,与前一年相比降低了21%[43],而所有曾观看部分时段节目的观众总数则估计有6255万[44]。从尼尔森收视率调查的数据看,节目的表现也不及前一年,只吸引了20.58%的家庭观看,收视率为40.34%[45]。此外节目在18至49岁年龄段观众群的收视成绩为12.55/35.37,这意味着全美所有18至49岁年龄段人群里有12.55%观看了颁奖典礼,而当时有看电视的该年龄段观众群中则有35.37%选择收看这个节目[45]。许多媒体认为,有线新闻电视台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转移了许多家庭观众的注意,导致节目的收视率大幅下降[46]。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收视率从1974年的第46届颁奖典礼开始汇编,而尼尔森媒体研究早在1961年的第33届颁奖典礼就开始记录这一数字,截至2014年的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无论是按哪个数据计算,第75届颁奖晚会的收视率都是最低的一次[47]

2003年7月,颁奖典礼获得了第55届黄金时段艾美奖的8项提名[48],并在两个月后赢得了其中三座奖项,分别是最佳综艺或音乐节目类艺术指导奖,最佳综艺、音乐或喜剧节目照明指导奖,以及最佳音乐指导奖[49]

纪念

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年一度的“纪念”致敬环节旨在纪念过去一年中逝世的业内人士,本场晚会上的这一环节由女演员苏珊·莎兰登引出,纪念了以下人士:[27]:346

参见

参考资料

  1. ^ Oscar Watch: Jann Carl, Chris Connelly, Jim Morel, Shaun Robinson. Variety (PMC). 2003-02-06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2. ^ Isherwood, Charles. Review: ‘75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Variety (PMC). 2003-03-23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3. ^ Oscar watch: Horvitz to direct kudocast. Variety (PMC). 2002-11-24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4. ^ Feiwell, Jill. Oscar taps old pal Martin. Variety (PMC). 2002-11-07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5. ^ Oscar Watch: Kate Hudson. Variety (PMC). 2003-02-18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6. ^ Elliott, David. 'Chicago's' Best. U-T San Diego (MLIM Holdings). 2003-03-24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7. ^ Rickey, Carrie. 'Chicago' wins big; Polanski surprises The musical won six awards, including best picture. "The Pianist" won three, including best director. War casts shadow on Oscars Actor Actress Supporting Actor Honorary Supporting Actress.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Philadelphia Media Network). 2003-03-24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8. ^ Oscar Watch: Marisa Tomei. Variety (PMC). 2003-02-05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9. ^ Osborne, Robert. 85 Years of the Oscar: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Academy Awards. New York, United States: Abbeville Publishing Group. 2013: 423. ISBN 0-7892-1142-4. 
  10. ^ Ross, Bob. And This Year's Nominees Are.... The Tampa Tribune (Tampa Media Group, Inc.). 2003-02-12. 
  11. ^ Nominees & Winners for the 75th Academy Award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 
  12. ^ Chicago celebrates at Oscars. BBC News (BBC). 2003-03-24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5). 
  13. ^ Wloszczyna, Susan. A kiss isn't just a kiss.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3-03-30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14. ^ Welkos, Robert W. The Harveys.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3-02-12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15. ^ Lyman, Rick. 'Chicago' Tops Oscar Nominees; Miramax Lifted Into Front Ranks Among Studios.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3-02-12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7). 
  16. ^ Karger, Dave. Moore or Less.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2003-02-11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17. ^ Vaziri, Aidin. Oscar's 9 best original song winners.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rporation). 2012-02-26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18. ^ The 75th Academy Awards (2003) Nominees and Winn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4). 
  19. ^ Harvey, Dennis. Elegant Madmen. Variety (PMC). 2003-03-09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20. ^ 75th Academy Awards Presenter and Perform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0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30). 
  21. ^ Archerd, Army. Cates to Lead Oscarcast. Variety (PMC). 2002-11-04: 2. 
  22. ^ Gil Cates to Produce 75th Anniversary Oscar® Telecast.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04-11-04 [200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8). 
  23. ^ Steve Martin to host 75th Oscars. BBC News (BBC). 2002-11-07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24. ^ Welkos, Robert W. It's Martin for Oscars 2003.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2-11-08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25. ^ Errico, Marcus. Martin Meets Oscar Again. E! (NBCUniversal). 2002-11-07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26. ^ Taub, Eric. Technology: HDTV's Acceptance Picks Up Pace As Prices Drop and Networks Sign On.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3-03-31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7).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Pond, Steve. The Big Show: High Times and Dirty Dealings Backstage at the Academy Awards. New York, United States: Faber and Faber. 2005. ISBN 0-571-21193-3. 
  28. ^ Flaningan, Kathy. Glitz prevails. 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Journal Communications). 2003-03-24: 1E. 
  29. ^ Welkos, Robert W.; Horn, John. Oscar Gets Ready for a Difficult Role on Wartime Stage.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3-03-23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5). 
  30. ^ Horn, John; Piccalo, Gina; Quintanilla, Michael. Oscar's Red Carpet Fades to Black; Next Question, Will Show Go On?.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3-03-19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31. ^ Paul, Max. Not only actors work hard to get to Oscars. NBC News (NBCUniversal). 2004-02-28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32. ^ Oakes, Keilly. Hollywood Gears Up for Oscar Party. BBC News (BBC). 2004-02-28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2). 
  33. ^ 33.0 33.1 2002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and Winner for Best Picture. Box Office Mojo (Amazon.com).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3). 
  34. ^ 34.0 34.1 2002 Domestic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Amazon.com.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35. ^ Effron, Eric. The World: Acting Out; At the Oscars, a Cause and Effec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3-03-30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7). 
  36. ^ Jicha, Tom. A Night Rules By Decorum. Mostly. Sun-Sentinel (Tribune Company). 2003-03-24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37. ^ Bianco, Robert. A jolly good show — for a host of reasons.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3-03-24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38. ^ Owen, Rob. Review: Host Martin makes Oscars a great escape from grim reality. Pittsburgh Post-Gazette (Crain Communications).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39. ^ Shales, Tom. This Year, The Drama Goes to Oscar.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2003-03-24. 
  40. ^ Tucker, Ken. The Show.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2014-04-04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9). 
  41. ^ Johnson, Steve. Telecast stumbles trying to find footing during wartime. Chicago Tribune (Tribune Company). 2003-03-24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42. ^ Zurawik, David. A Muted Celebration. The Baltimore Sun (Tribune Company). 2003-03-24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43. ^ Levin, Gary. War coverage steals some of Academy Awards' thunder.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3-03-25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44. ^ Ryan, Joal. Ratings Bomb as War Rages. E! (NBCUniversal). 2003-03-25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45. ^ 45.0 45.1 Academy Awards ratings (PDF). Television Bureau of Advertising. [2014-05-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16). 
  46. ^ Johnson, Allan. Show goes on, but ABC sees its lowest-ever Oscars rating. Chicago Tribune (Tribune Company). 2003-03-25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47. ^ Gorman, Bill. Academy Awards Averages 41.3 Million Viewers; Most Since 2005. TV by the Numbers. Tribune Company. 2010-03-08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48. ^ Primetime Emmy Award database.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 (ATAS).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2). 
  49. ^ Braxton, Greg. HBO, NBC Are Big Winners in First Wave of Emmys.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02-09-16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5). 

外部链接

官方网站
分析
新闻资源
其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