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倫
第五倫 | |
---|---|
出生 | 生年不詳 西漢 |
逝世 | 卒年不詳 東漢 |
职业 | 漢朝官员 |
第五倫(?—?),字伯魚,京兆長陵縣(今陝西咸陽)人[1]。東漢司空。
生平
第五姓的祖先爲故齊王室的田氏,被漢高祖徙至太常郡所轄的陵縣。因田氏遷至陵縣的人很多,故以來到關中的顺序爲姓氏[2]。
第五倫年少耿直,有德行。新朝末年,盜賊四起,同宗族、鄉里的居民很多都投靠第五倫。第五倫依險要之勢築堅固的堡壘,一有賊軍到,第五倫就激勵眾人,持弓防衛。銅馬軍、赤眉軍前後數十賊軍進攻,都無法攻克第五倫。第五倫以營長身份與郡尹鮮于褒聯繫,鮮于褒見到第五倫後,覺得他異於常人,於是任用第五倫為吏。後來鮮于褒因事獲罪貶職任高唐縣令,離去時,握著第五倫的手說:「恨相知晚。」[3]
光武帝時期
第五倫後來做了鄉里的嗇夫,由於長期得不到升職,第五倫不滿,於是帶著家屬前往河東,對外宣稱自己名叫「王伯齊」。數年後鮮于褒向京兆尹閻興推薦第五倫,閻興於是召第五倫為主簿,並任命第五倫為鑄錢掾。
第五倫管理長安市場,他公平正直,清廉耿介,市場沒有奸詐不正之事,當時人們都說:「第五掾所平,市無姦枉」。[4]第五倫每次閱讀詔書,經常嘆息說:「真是一位賢君,只要能見一次面,就能讓他決定大事。」同輩們嘲笑他說:「您連地方長官都說不動,怎能說動聖上!」第五倫說:「尚未遇到知己,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已。」建武二十七年(51年),第五倫被舉薦為孝廉,補任淮陽王醫工長。[5]
建武二十九年(53年)淮陽王入朝,第五倫隨同其他官員會見漢光武帝。光武帝詢問政事,第五倫藉機應對,光武帝非常高興。隔天,光武帝特地召第五倫進宮,兩人交談直至黃昏。光武帝對第五倫說:「聽說你當官時曾經鞭撻過你的岳父;又聽聞你拜訪堂兄家時不肯留下吃飯,這些事是真的嗎?」第五倫回答:「臣娶過三次妻,但她們都沒有父親。臣小時候逢飢荒動亂,不敢隨便到別人家蹭飯。很多人認為臣愚蠢不知變通,所以產生這些謠言。」光武帝聽後大笑,任命第五倫為扶夷縣長。第五倫還沒到任,就升任會稽郡太守。第五倫在任內清正廉民,任用鄭弘、謝夷吾為督郵,施惠給百姓,深受百姓愛戴。[6][7]
漢明帝時期
永平五年(62年),第五倫獲罪被調職,百姓不分年齡大小拉車又拉馬,哭著送第五倫,每天只能走幾里,不能前進。第五倫假裝到驛亭的客舍歇息,偷偷地坐船離開。眾人知道後,追趕第五倫。抵達廷尉那,官吏、百姓上書守在衙門口的多達千人。此時,漢明帝正在審理梁松的案件,也有不少人為梁松打抱不平。漢明帝有些擔心,詔令為梁松和第五倫公車上書的,一律不再受理。後來,漢明帝到廷尉那裡審查記錄囚徒的罪狀,第五倫免罪釋放,返鄉歸隱田園。第五倫自耕自農,不和其他人有所往來。幾年以後,第五倫被任命為宕渠縣令。[8]第五倫任職四年後,升任蜀郡太守。
漢章帝時期
永平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戊戌(75年12月20日)[9],第五倫升任為司空。因第五倫任蜀郡太守時,公正清廉,推薦的官吏都很稱職,所以漢章帝才將他調回朝廷任用。[10]
漢章帝因明德太后的緣故,尊崇舅父馬廖,馬氏兄弟身居要職。馬廖等人放下身段廣結交友,很多身居要職的大臣趨附他們。第五倫認爲外戚勢力龐大,打算讓朝廷抑制他們的權勢,於是上疏勸諫。[11]但意見並沒有被採納。後來馬防擔任車騎將軍,準備出征西羌,第五倫再次上疏,仍然沒被採納。[12]
建初元年(76年),校書郎楊終上疏認為近年在北方討伐匈奴,向西方開通三十六國,導致百姓連年服徭役,運輸耗費資金龐大。百姓愁苦足以憾天動地,因此希望漢章帝留意省察。漢章帝將楊終的奏書下交讓大臣們討論,第五倫和楊終的看法一致。[13]
馬氏外戚獲罪被遣返封國後,竇氏崛起,第五倫再次上疏。[14]
第五倫常恨庸俗又沒有卓見的官吏太苛刻,曾上書說:「漢光武帝為政採用嚴厲的手段,後代沿襲,形成風氣;郡國所舉薦的人,大多都是只會應付工作的官員,極少有寬博的人才。陳留令劉豫,冠軍縣令駟協,作風太刻薄、要求太嚴苛,吏民愁怨,都很厭惡他們。現在的輿論卻認為他們有能,違背天意,有失經典義理;應該要懲處劉豫和駟協,譴責那些舉薦他們的人,要提拔仁慈賢能的人為政,只需要幾個人,自然能改變風氣。臣經常讀書,知道秦朝因暴虐亡國,臣又親自經歷王莽採用嚴苛的法令而自毀前程,所以臣才懇切地上書勸諫。臣聽聞諸王、公主、外戚,驕奢逾制,京城這樣,如何對外以身作則!所以孔子說:『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以自身的行動別人才會遵從,單用道理教導他人只會招來爭論。」漢章帝對第五倫的言論表示讚許。[15]
第五倫晚年多次以年老多病上疏請求退休,元和三年(86年),漢章帝讓他辞官。賞以二千石的終身俸祿、加賜錢五十萬、公宅一區。幾年後第五倫去世,享壽八十多歲,朝廷下詔賜棺材、入棺時所用的衣服、金錢等物。[16]
軼事
第五倫任司空時,有人打算送他一匹千里馬,第五倫雖然沒有接受,但是每當三公選人才時,第五倫總是沒辦法忘記那個想送他馬的人,但也始終沒有任用他。[17]
第五倫曾提拔鄭弘,每次朝見時,鄭弘都向第五倫行禮。漢章帝知道原因後,特別設置雲母屏風,將鄭弘與第五倫隔開,從此成了一種例行制度。[18]
家族
子
曾孫
族孫
評價
- 范曄:第五倫峭核為方,非夫愷悌之士,省其奏議,惇惇歸諸寬厚,將懲苛切之敝使其然乎?昔人以弦韋為佩,蓋猶此矣。然而君子侈不僭上,儉不逼下,豈尊臨千里而與牧圉等庸乎?詎非矯激,則未可以中和言也。《後漢書·第五倫傳》
- 王夫之:章帝初立,鮑昱、陳寵急撟先君之過,第五倫起而持之,視明帝若胡亥之慘,而己為漢高,章帝聽而速改焉,將不得復為人子矣。《讀通鑒論·卷七》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注釋
- ^ 《後漢書·第五倫傳》:“第五倫字伯魚,京兆長陵人也。”
- ^ 《後漢書·第五倫傳》:“其先齊諸田,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為氏。
- ^ 《後漢書·第五倫傳》:“倫少介然有義行。王莽末,盜賊起,宗族閭裏爭往附之。倫乃依險固築營壁,有賊,輒奮厲其眾,引強持滿以拒之,銅馬、赤眉之屬前後數十輩,皆不能下。倫始以營長詣郡尹鮮于褒,褒見而異之,署為吏。後褒坐事左轉高唐令,臨去,握倫臂訣曰:「恨相知晚。」
- ^ 《東觀漢記·第五倫傳》:時長安市未有秩,又鑄錢官姦軌所集,無能整齊理之者。興署倫督鑄錢掾,領長安市。平銓衡,正斗斛。其後小人爭訟,皆云「第五掾所平,市無姦枉」。
- ^ 《資治通鑑·卷四十四》:京兆掾第五倫領長安市,公平廉介,市無奸枉。每讀詔書,常歎息曰:「此聖主也,一見決矣。」等輩笑之曰:「爾說將尚不能下,安能動萬乘乎!」倫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後舉孝廉,補淮陽王醫工長。
- ^ 《資治通鑑·卷四十四》:淮陽王入朝,倫隨官屬得會見。帝問以政事,倫因此酬對,帝大悅;明日,復特召入,與語至夕。帝謂倫曰:「聞卿為吏,篣婦公,不過從兄飯,寧有之邪?」對曰:「臣三娶妻,皆無父。少遭饑亂,實不敢妄過人食。眾人以臣愚蔽,故生是語耳。」帝大笑。以倫為扶夷長,未到官,追拜會稽太守;為政清而有惠,百姓愛之。
- ^ 《藝文類聚》卷七一引《東觀漢記》:第五倫為會稽守,為事征, 百姓攀轅扣馬呼曰:“舍我何之!”
- ^ 《後漢書·第五倫傳》: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車叩馬,啼呼相隨,日裁行數裏,不得前,倫乃偽止亭舍,陰乘船去。眾知,複追之。及詣廷尉,吏民上書守闕者千餘人。是時,顯宗方案梁松事,亦多為松訟者。帝患之,詔公車諸為梁氏及會稽太守上書者勿複受。會帝幸廷尉錄囚徒,得免歸田裏。身自耕種,不交通人物。數歲,拜為宕渠令
- ^ 兩千年中西曆換算.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 ^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十一月,戊戌,以蜀郡太守第五倫為司空。倫在郡公清,所舉吏多得其人,故帝自遠郡用之。
- ^ 《後漢書·第五倫傳》:帝以明德太後故,尊崇舅氏馬廖,兄弟並居職任。廖等傾身交結,冠蓋之士爭赴趣之。倫以後族過盛,欲令朝廷抑損其權
- ^ 《後漢書·第五倫傳》:並不見省用。
- ^ 《資治通鑑·卷四十六》:校書郎楊終上疏曰:「間者北征匈奴,西開三十六國,百姓頻年服役,轉輸煩費;愁困之民足以感動天地。陛下宜留念省察。」帝下其章,第五倫亦同終議。
- ^ 《後漢書·第五倫傳》:及諸馬得罪歸國,而竇氏始貴,倫複上疏
- ^ 《資治通鑑·卷四十六》:第五倫上疏曰:「光武承王莽之餘,頗以嚴猛為政,後代因之,遂成風化;郡國所舉,類多辦職俗吏,殊未有寬博之選以應上求者也。陳留令劉豫,冠軍令駟協,並以刻薄之姿,務為嚴苦,吏民愁怨,莫不疾之。而今之議者反以為能,違天心,失經義;非徒應坐豫、協,亦宜譴舉者。務進仁賢以任時政,不過數人,則風俗自化矣。臣嘗讀書記,知秦以酷急亡國,又目見王莽亦以苛法自滅,故勤勤懇懇,實在於此。又聞諸王、主、貴戚,驕奢逾制,京師尚然,何以示遠?故曰:『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上善之。倫雖天性峭直,然常疾俗吏苛刻,論議每依寬厚雲。
- ^ 《後漢書·第五倫傳》:“元和三年,賜策罷,以二千石奉終其身,加賜錢五十萬,公宅一區。後數年卒,時年八十餘,詔賜秘器、衣衾、錢布。
- ^ 《太平御覽·卷二百八》引袁宏《後漢紀》曰︰第五倫爲司空,有人與倫千里馬者,倫雖不取,每三公有所選舉,倫心不忘也,然亦終不用。
- ^ 《後漢書·鄭弘傳》︰每正朔朝見,弘曲躬而自卑。帝問知其故,遂聽置雲母屏風,分隔其間,由此以為故事。
- ^ 《三國志·武帝紀》︰第五伯魚三娶孤女,謂之撾婦翁。
- ^ 《後漢書·第五倫傳》:少子頡嗣,曆桂陽、廬江、南陽太守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