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秦东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秦庄襄王墓
秦东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分类古墓葬
时代战国
编号6-284
认定时间2006年

秦东陵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王陵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86年被发现的,其发现对于秦陵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其位于骊山西麓的山坡地带,南起洪庆沟,北至武家沟,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据考古调查,其为战国时期咸阳毕陌陵园之后,秦始皇陵之前的秦国王室墓葬。

发现及得名

1986年,临潼县文管会对韩峪乡范家村北夯土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发现其为一处大型秦国王陵园,到1988年,先后在此发现四处秦公陵园。根据陵园建制,出土文物和《史记》记载,认定其为秦东陵。 秦东陵得名是与雍城三畤原的秦公诸陵相对而言,即按照其方位对其王室陵园的命名。战国后期,由于秦国国都东迁,秦公陵园也逐渐东移。秦东陵因其地处关中东部,在秦国国都咸阳之东,故名。

布局及形制

一号陵园依山而建,地势东高西低,前濒灞河,后临骊山。其范围东达范家庄的人工濠沟,西至洞北村西德小峪河,南及小峪沟,北到武家坡村南的无名沟。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1800米,面积7200000平方米。 二号陵园位于一号陵园东北方1.5公里处,即临潼县韩峪乡范家村北。地形自东向西大约为30°斜坡。其范围东达北沟村,西至枣园村,南及三家村北无名沟,北到武家沟。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150000平方米。 三号陵园位于一号陵园西侧偏北,与二号陵东西相望。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80米,面积50400平方米。 四号陵园位于韩峪乡西南的马叙村,地势东高西低,东北方和一号陵隔河对应,东达马斜村,西至染房村,南及井深沟,北到小峪河南岸。面积800000平方米。

墓葬特点
墓葬形制 陪葬坑与陪葬墓 隍壕设施 建筑遗址
一号陵主墓是两座并列的亚字形大墓。墓顶有封土堆,现存高2-4米,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50米。两墓形制及大小大致相同,南北行列,相距40米。二号陵园有中字形大墓一座,甲字形大墓三座。有两座甲字形大墓合建一座陵冢。三号陵有中字形墓一座,墓有封土堆,现存5米,东西长105米,东墓道长31米,西墓道长46米,墓室为20×26米。四号陵东西长96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480000平方米。 一号陵有两座陪葬坑和两处陪葬墓区。二号陵有陪葬坑一座和两处陪葬墓区。三号陵有陪葬墓一处。四号陵有两处陪葬墓和一处小型墓群。 一号陵的隍壕是由东边的人工壕沟与南北西三面的自然壕沟组成。二号陵深7米,上口宽15米。三号陵利用自然壕沟为隍壕,东、南两侧为人工开凿隍壕。四号陵除北面人工修建外,东、西、南三面利用自然沟壑。 一号陵有地面建筑四处。二号陵有地面建筑一处。三号陵有两处建筑遗址。四号陵有建筑遗址两处。

墓主

秦东陵是个大的墓葬区,埋葬着秦悼太子以后到秦始皇之前的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宣太后等著名人物。[1]

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
陵园选址与方向 陵园布局特点 墓葬形制 寝殿修建
各陵均分布于国都以南的山地,多座西朝东 各陵平面布局均为长方形,采用隍壕设施 各陵主墓东西并列,均有四出墓道,呈亚字形 各陵封土附近均建有寝殿

注释

  1. ^ 考古与文物. 秦东陵刍议. [2000年03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