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站調查
此條目論述以香港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票站調查(英語:Exit Poll),又常稱「出口民調」,是指在選舉進行期間,設於票站出口,訪問剛完成投票的人其投票意向之民意調查。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分析及解讀選民的投票行為,並即時知道選舉形勢。所以,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也會與學術組織合作進行票站調查,並分析有關數據[1]。一般而言,票站調查的結果要在選舉結束後才可公佈,以免影響選民投票意向。而票站調查的結果亦可作為在官方點票結果公佈前對選舉結果的估計。不過票站調查也可以用作配票工具而被杯葛。[2]
功能
由於投票為匿名進行,唯一可以知道選民投票原因的方法,是透過票站調查搜集數據。
世界上許多地方,票站調查被用作檢驗有沒有選舉舞弊的其中一個指標。例子有2004年委內瑞拉公投、2004年烏克蘭總統選舉和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出口民調除了讓民意調查機構更早可以得知投票結果並輔助修正投票前最後一次、通常也較準確的民意調查結果外;出口民調在民意調查的統計學意義,在於讓民意調查機構可以更了解支持、反對某一候選人或議題的群眾特徵,協助往後民意調查時取得更代表性的抽樣群眾,得出更準確的民意調查結果。[3]
誤差
和其他民意調查一樣,票站調查也會有「誤差」。最著名的案例是1992年英國國會大選。當時兩個票站調查都推算,選舉結果將會令國會內沒有任何政黨可以取得過半議席,但是實際點票結果顯示,梅傑領導的保守黨政府雖然議席大減,但是仍以些微少數可以獨自組成多數派政府。
票站調查的一個要害是選取調查對像時會有偏差。雖然一般來說,票站調查訪問的人數比民意調查更多,但是始終只是所有選民的一小部份。由於調查機構多數由傳媒贊助,而傳媒往往希望可以在投票結束後第一時間公布投票的推算結果,調查機構唯有在投票結束前幾小時停止搜集數據以爭取時間整理推算,所以沒有將投票最後一段時間計算在內,容易出現偏差。因為某些選民,例如老年人和主婦,比較喜歡在早上投票,他們的意向可能會在票站中被不成比例地放大。相反,較遲投票的人就會被忽略。同時,選民願意接受訪問與否,以及會不會如實地說出自己的投票選擇,亦都會左右誤差幅度。
為了減少誤差,過去有調查機構透過 "polling" 方式,將各自搜集到的數據共同享用,以增加準確度。2005年英國大選,英國廣播公司同獨立電視ITV就透過這種方式,預測英國工黨將會在大選中贏得66席,和後來官方公布的選舉結果吻合。2007年澳洲大選,澳洲多間傳媒機構亦透過共享數據方式,準確預測澳洲工黨以53%的得票率擊敗執政聯盟。
爭議
以往,有不少批評指票站調查的結果若果在投票結束前披露,會影響選舉結果。以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為例,NBC電視台於美國東岸時間晚上八點十五分,根據有二萬人受訪的票站調查,就宣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隆納·雷根會勝出。因為當時美國西岸的時間為下午五點十五分,投票尚未結束,所以有人質疑披露票站調查數據影響了選舉結果[4]。另外,在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亦有人於投票結束前,透過互聯網披露票站調查結果,更一度預言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凱瑞將會胜出[5][6]。
規管
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維多利亞省等地方,都將於投票結束前公布票站調查結果列為刑事罪行,違反者可被罰款甚至監禁[7]。某些國家,例如新加坡,索性立法禁止發布票站調查結果[8]。
在香港,暫時沒有法例規範進行票站調查機構,要將涉及票站調查的財政開支,和委聘他們進行票站調查的客戶名稱公開,所以票站調查仍然有許多不透明的地方,部份機構經常被人質疑進行票站調查的背後有政治動機。
在台灣,依選罷法規定,政黨及任何人於投票日前十日起至投票時間截止前,不得以任何方式,發布有關候選人、被罷免人或選舉、罷免之民意調查資料[9]。因沒有明文禁止票站調查,且允許投票時間截止後發布,上一次是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由TVBS進行,因第一次辦理就出現影響選舉結果的爭議,遭選務人員干擾。[10]此後在台灣就沒有類似的調查。
範例
早期
由1991年立法局首次進行分區直選開始,就有人在香港舉行的選舉進行票站調查,當中以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最為著名。2004年,選舉管理委員會為了增加票站調查機構的透明度,公布全部報請進行票站調查機構的機構名稱和工作人員姓名,外界才可以掌握票站調查機構的情況。
2004年立法會選舉
2004年立法會選舉期間,一共有七間機構進行票站調查,分別為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香港大學學生研究隊、香港政策研究所、荃灣青年議會、香港社會及經濟研究所及香港青年協進會。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鍾庭耀博士的統計,這七個機構所調查的範圍同動用的人力資源如下[11]: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 港大學生研究隊 | 香港政策研究所 | 荃灣青年議會 | 香港社會及經濟研究所 | 香港青年協進會 | ||
---|---|---|---|---|---|---|---|
香港島 | 票站數目 | 20 | 7 | 5 | 0 | 33 | 0 |
九龍東 | 票站數目 | 16 | 5 | 6 | 0 | 7 | 13 |
九龍西 | 票站數目 | 13 | 4 | 2 | 0 | 0 | 14 |
新界東 | 票站數目 | 24 | 10 | 13 | 0 | 0 | 0 |
新界西 | 票站數目 | 28 | 5 | 4 | 9 | 0 | 0 |
合計 | 票站數目 | 101 | 31 | 30 | 9 | 40 | 27 |
2007年區議會選舉
在2007年區議會選舉,進行票站調查的機構,包括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香港社會監察、香港發展研究學會、香港社區研究中心、社區研究學會、社會事務調查協會同香港選舉策略研究社等:
調查機構 | 票站數目 | 涉及區域 |
---|---|---|
社會事務調查協會 | 112 | 大埔、荃灣、屯門、葵青 |
香港社區研究中心 | 99 | 北區、西貢、沙田 |
香港調查研究中心 | 76 | 中西區、灣仔、東區、南區 |
香港發展研究學會 | 53 | 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黃大仙、觀塘 |
社區研究協會 | 35 | 元朗、離島 |
香港大學 | 17 | 15個選區 |
香港社會監察 | 10 | 黃大仙、觀塘 |
香港選舉策略研究社 | 6 | 南區 |
香港中文大學 | 2 | 石漁及大埔墟 |
香港職業技能專科學校 | 1 | 南昌南 |
明愛徐誠斌學院 | 1 | 坪石 |
天北居民服務處協會 | 1 | 宏景 |
2007年立法會補選
在2007年12月,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中,進行票站的調查機構包括:香港調查研究中心、香港大學、香港選舉策略研究社及香港社區發展網絡。
調查機構 | 票站數目 |
---|---|
香港調查研究中心 | 96 |
香港大學 | 41 |
香港選舉策略研究社 | 6 |
香港社區發展網絡 | 4 |
2008年立法會選舉
在2008年立法會選舉,有以下調查機構做票站調查[12]: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 香港調查研究中心 | 香港研究協會 | 香港社區研究中心 | 社區研究協會 | 萬國宣道浸信會盛恩基督教社會服務中心 | ||
---|---|---|---|---|---|---|---|
香港島 | 票站數目 | 36 | 76 | 31 | 0 | 0 | 0 |
九龍東 | 票站數目 | 22 | 0 | 40 | 0 | 0 | 0 |
九龍西 | 票站數目 | 28 | 0 | 47 | 0 | 0 | 0 |
新界東 | 票站數目 | 49 | 0 | 40 | 19 | 90 | 0 |
新界西 | 票站數目 | 50 | 0 | 42 | 110 | 22 | 2 |
合計 | 票站數目 | 185 | 76 | 200 | 129 | 112 | 2 |
各個調查機構的負責人分別為鍾庭耀(港大民意調查計劃)、吳文濤(香港調查研究中心)、麥燕薇(香港研究協會)、胡春月[13](香港社區研究中心)、劉淑雯(社區研究協會)等等。
2011年區議會選舉
在2011年區議會選舉,進行票站調查的機構,包括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香港社會監察、香港研究學會、香港社區研究中心、民意咨詢中心有限公司、南區民生促進會、盧曼思、龍星雲及蕭詠欣[14]: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 民意咨詢中心 | 香港研究協會 | 香港社區研究中心 | 香港社會監察 | 南區民生促進會 | 盧曼思 | 龍星雲 | 蕭詠欣 | ||
---|---|---|---|---|---|---|---|---|---|---|
中西區 | 票站數目 | 3 | 3 | 13 | 0 | 0 | 0 | 0 | 0 | 0 |
灣仔 | 票站數目 | 1 | 1 | 9 | 0 | 0 | 0 | 0 | 0 | 0 |
東區 | 票站數目 | 0 | 5 | 23 | 0 | 0 | 0 | 0 | 0 | 0 |
南區 | 票站數目 | 1 | 6 | 11 | 0 | 0 | 10 | 0 | 0 | 0 |
油尖旺 | 票站數目 | 1 | 0 | 10 | 0 | 8 | 0 | 0 | 0 | 0 |
深水埗 | 票站數目 | 1 | 0 | 11 | 0 | 3 | 0 | 0 | 0 | 0 |
九龍城 | 票站數目 | 2 | 0 | 13 | 0 | 3 | 0 | 1 | 0 | 0 |
黃大仙 | 票站數目 | 3 | 0 | 17 | 0 | 10 | 0 | 1 | 0 | 0 |
觀塘 | 票站數目 | 0 | 0 | 10 | 0 | 3 | 0 | 0 | 0 | 0 |
荃灣 | 票站數目 | 0 | 0 | 12 | 18 | 0 | 0 | 0 | 0 | 0 |
屯門 | 票站數目 | 2 | 0 | 23 | 40 | 0 | 0 | 2 | 2 | 0 |
元朗 | 票站數目 | 1 | 0 | 20 | 26 | 0 | 0 | 0 | 0 | 1 |
葵青 | 票站數目 | 2 | 0 | 16 | 20 | 0 | 0 | 0 | 0 | 0 |
離島 | 票站數目 | 0 | 0 | 6 | 1 (愉景灣) | 0 | 0 | 0 | 0 | 0 |
西貢 | 票站數目 | 0 | 0 | 15 | 21 | 0 | 0 | 0 | 0 | 0 |
沙田 | 票站數目 | 2 | 0 | 25 | 42 | 0 | 0 | 0 | 0 | 0 |
北區 | 票站數目 | 1 | 0 | 13 | 32 | 0 | 0 | 0 | 0 | 0 |
大埔 | 票站數目 | 2 | 0 | 9 | 16 | 0 | 0 | 0 | 0 | 0 |
合計 | 票站數目 | 22 | 15 | 256 | 216 | 27 | 10 | 4 | 1 | 1 |
各個調查機構的負責人分別為鍾庭耀(港大民意調查計劃)、徐德明(民意咨詢中心有限公司)、麥燕薇(香港研究協會)、胡春月(香港社區研究中心)、潘儉群(香港社會監察)、陳子陞(南區民生促進會)等等。
2012年立法會選舉
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有以下調查機構進行票站調查[15]: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 民意咨詢中心 | 香港研究協會 | 香港社區研究中心 | 香港社會監察 | ||
---|---|---|---|---|---|---|
香港島 | 票站數目 | 21 | 13 | 48 | 0 | 0 |
九龍東 | 票站數目 | 15 | 0 | 51 | 0 | 14 |
九龍西 | 票站數目 | 15 | 0 | 36 | 0 | 9 |
新界東 | 票站數目 | 26 | 0 | 60 | 133 | 0 |
新界西 | 票站數目 | 27 | 0 | 67 | 161 | 0 |
合計 | 票站數目 | 104 | 13 | 262 | 294 | 23 |
各個調查機構的負責人分別為鍾庭耀(港大民意調查計劃)、徐德明(民意咨詢中心有限公司)、麥燕薇(香港研究協會)、胡春月(香港社區研究中心)及潘儉群(香港社會監察)。部份機構被指有親中背景[16]。
參考資料
- ^ 選舉民意調查與傳媒專業操守. [200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1).
- ^ 票站調查三機構與左派關係密切泛民呼籲杯葛防建制派配票.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 ^ Robert S Erikson,Kent L. Tedin. American Public Opinion: Its Origins, Content and Impact. Routledge, 2015. 2015-10-23 [2019-05-11]. ISBN 97813173503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英语).
- ^ Facts on File Yearbook 1980 p.865
- ^ Websites predict Kerry win
- ^ Mucho flattering to Kerry. [201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6).
- ^ 《選定地方對票站調查的規管》,第11頁
- ^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Act, 2001
-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8).
- ^ TVBS出口民調,與兩黨候選人得票結果落差大(華日報).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 ^ 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分析系列之七. [201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 ^ 2008年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 [201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 ^ 六個票站調查三個左派. [201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3).
- ^ 2011年區議會選舉 ﹣ 票站調查. [201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7).
- ^ 2012年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 [201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4).
- ^ 明報2012年9月5日:做票站調查 5機構起底 4間被指親建制 民主黨質疑籲杯葛. [2021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7日).
外部連結
- 香港選舉委員會票站調查指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選定地方對票站調查的規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政府當局就2007年區議會選舉票站調查提供進一步資料的文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ubmission on "Exit Polls in Hong Kong" from Dr. Robert Ting-yiu Chu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mparative Study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stricting the publication of electoral opinion polls, Article 19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