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伍云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王耘
伍雲甫近照

伍云甫(1904年7月14日—1969年7月25日),原名伍允福,字松青,曾用名伍永福左兆贵吴兢生王耘等,湖南耒阳县城厢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生平

农民家庭出身。父亲伍如春(1878年-1959年),原在家乡当私塾老师,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与毛泽东同年级,被毛称为“伍大力士”。[1]

伍云甫6岁读书。初小毕业后因家庭贫困曾失学当学徒。1920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毕业回乡当小学教员。1926年上半年到县立初级中学任教。被选为耒阳县教职员联合会执行委员兼任耒阳县总工会教育科科长。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辞去教师工作脱产到县总工会工作,不久任工会总务处处长。1927年2月任湖南省农民协会驻耒阳农运特派员,同时任耒阳县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中共党团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9月至1928年3月任中共耒阳县委秘书长,负责编印县委机关报三日刊《耒潮》,同时秘密组织农民游击队,响应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1928年2月任中共耒阳县第一区区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大力发展党组织,参加湘南起义,动员组织农民武装配合部队作战。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率农民自卫军独立团坚持斗争,从事游击活动。1928年夏到国民党第五十一师从事兵运工作。

1930年初到武汉,被派到上海参加中特科第四科的无线电训练班学习。后在中共中央秘密电台工作兼无线电训练班教员。1931年1月被派到中央苏区,任军委无线电大队报务员,完成了同上海党中央电台直接通讯的任务。1931年9月至11月任无线电侦察训练班政治委员。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通信处政治委员。后任中央军委无线电总队政治委员。在此期间,经常能见到毛泽东。当毛泽东得知伍云甫的父亲是伍如春时说感叹:“伍如春的儿子也来参加革命了!”

1933年12月至1936年12月任军委总参谋部通信局党总支书记。1934年1月至10月任军委总参谋部通信局副局长。同年10月至1935年8月任军委总参谋部第三局政治委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1935年8月至1936年12月任红军总司令部第三局政治委员。1936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总指挥部司令部第三局政治委员。4月至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通信学校校长。在朱德、刘伯承领导下,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斗争,想尽办法保持了红一、二、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联系。12月到陕北后,任中央军委直属第二政治处主任。1937年4月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第一队学习,任党支部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至1942年2月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同期林伯渠、董必武为驻陕中央代表住在办事处)。1941年秋回延安,1941年12月起任陕甘宁边区银行副行长、边区政府财政厅副厅长。1942年5月至9月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42年9月随林彪前往西安、重庆和国民党谈判。1943年6月随周恩来等离重庆回到延安。 1943年9月进中央党校一部学习,任第九支部书记。1944年3月调任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1944年4月随林伯渠、王若到西安、重庆和国民党谈判。1945年2月回到延安。1945年3月被选为七大代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1945年7月27日出任新成立的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后改为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长。1946年初跟随叶剑英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任行政处处长。1946年5月任中共南京局上海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秘书长兼党组书记、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上海办事处主任。1947年5月离开上海到山东处理救济物资整顿当地救济分会工作。1947年8月到河北西柏坡,10月任中央工作委员会办公处处长、中央工委秘书长兼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处长。1949年3月起任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处长兼直属机关总支书记等职。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1950年4月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秘书长兼党组书记。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1956年10月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合署办公,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党组书记。多次出席红十字会国际会议,领导国际救济和政府交办的协助外国侨民回国、遣送战俘等工作。

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2年9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第八届监察委员会委员、候补常务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9年7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为其召开追悼会。

家人

  • 父亲伍如春(1878年-1959年)
  • 弟弟伍允斌

参考

  1. ^ 伍绍祖:《与毛泽东的三代情缘》,发表于《中华儿女》2007年第10期.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2.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1955年 [2015-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