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漢獻帝東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獻帝東歸

漢獻帝東歸漢獻帝長安擺脫李傕郭汜的控制回到洛陽之事。但此後又被曹操控制,淪為曹操傀儡[1]

背景

董卓控制東漢朝廷廢除劉辯擁立漢獻帝,導致董卓討伐戰爆發,董卓被迫從洛陽遷都至長安。董卓被王允呂布等人殺死後,董卓下屬李傕郭汜等反攻長安,殺死王允驅逐呂布並控制朝廷。不久李傕郭汜又發生內訌,李傕劫持漢獻帝,郭汜劫持百官,雙方對攻,造成李傕郭汜之亂。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六月庚午,鎮東將軍張濟從陝來到長安,準備勸和李傕郭汜二人,並提出讓漢獻帝前往別處。漢獻帝還派遣太官令孫篤、綏民校尉張裁向二人十次宣佈和解命令。李傕郭汜於是允許和解,並互相將對方兒子列為人質[2]。李傕前往池陽駐扎[3]。張濟回到陝駐扎。郭汜負責護送漢獻帝[4]

起駕東歸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七月甲子,漢獻帝的車駕走出長安宣平門。看守城門的郭汜手下數百士兵不確定是否是皇帝,試圖阻攔,漢獻帝呵斥郭汜士兵:「你們誰敢靠近皇帝?!」郭汜士兵於是放行。當晚漢獻帝一行來到霸陵,侍從飢餓,張濟派人向漢獻帝侍從提供伙食[5]

郭汜想讓漢獻帝向西前往高陵,百官認為應該前往弘農,漢獻帝讓尚書郭浦開導郭汜,表示自己想回到洛陽,並以絕食威脅,郭汜被迫放棄劫持皇帝前往高陵打算[6]

八月甲辰(195年9月27日),漢獻帝來到新豐。張濟想讓身邊人前往漢獻帝身邊,於是授意尚書征召河西太守劉玄護送漢獻帝。張濟此舉被漢獻帝看穿,拒絕征召劉玄。張濟只好向漢獻帝道歉[7]

八月丙子,郭汜等又試圖下令漢獻帝前往郿。侍中种輯等在郭汜軍營,知道郭汜的圖謀後向後將軍楊定、安集將軍董承、興義將軍楊奉等人通報郭汜的打算,並讓他們在新豐會合。郭汜知道自己的打算敗露,於是丟下大軍逃到南山[8]

十月戊戌(195年11月20日),郭汜手下夏育、高碩等試圖脅迫漢獻帝往西遷移,並放火焚燒營地。楊定、董承等派兵迎接漢獻帝前往楊奉軍營,漢獻帝轉移時遭到夏育等派兵阻止,楊定、楊奉等擊敗夏育等人,並斬殺五千人。十月壬寅(11月24日),漢獻帝來到華陰[9]

寧輯將軍段煨準備好物資,想讓漢獻帝來他的軍營。段煨與楊定關係不和,所以段煨迎接漢獻帝的時候不敢下馬。侍中种輯和楊定關係友好,趁機說段煨想造反。漢獻帝聽信楊定等人的說辭,沒有前往段煨軍營[10]

十月丁未(11月29日),楊奉、董承、楊定想進攻段煨,派种輯、左靈等請求漢獻帝下詔批准。漢獻帝拒絕,楊奉乾脆直接進攻段煨[11]。但是楊定等人花了十幾天都不能攻下段煨軍營,段煨照樣供給皇帝和百官伙食,司隸校尉管郃認為應該禁止進攻段煨,並火速前往洛陽。楊定等大怒,派楊奉勸說漢獻帝讓管郃擔任自己的副手,以便趁機殺死管郃。楊定等人的此舉被漢獻帝看穿,漢獻帝拒絕,漢獻帝還派侍中、尚書等勸導楊定等人,楊定等人只好回到軍營[12]

而另一邊李傕、郭汜等後悔放走漢獻帝,聽說楊定進攻段煨,決定共同馳援楊定,並趁機追趕漢獻帝。楊定聽說李傕、郭汜等前來,想前往藍田,結果被郭汜攔住,楊定只好單槍匹馬逃走。此時張濟又與李催、郭汜合謀,想在弘農扣押漢獻帝。[13]

十一月,漢獻帝來到弘農。張濟、郭汜、李傕等追趕漢獻帝,楊奉、射聲校尉沮雋等誓死拼搏,最終沮雋被李傕殺死,大批官員和婦女被殺,張濟等趁機搶劫財物。僅漢獻帝的乘輿倖免於難[14]

十一月壬申(12月24日),漢獻帝來到曹陽。李傕、郭汜、張濟等拼命追趕。董承、楊奉派人前往河東,向李樂韓暹胡才及匈奴右賢王去卑等求救,李樂等派兵趕來,大破李傕等人,斬首數千人[15]

十二月庚辰(196年1月1日),漢獻帝繼續向東挺近,董承、李樂護衛漢獻帝的乘輿,胡才、楊奉、韓暹、匈奴右賢王在後方戒備。李傕等再次追來,漢獻帝軍隊大敗,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御史鄧聘、大司農張義等被李傕等人的軍隊殺死[16]。而此時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司隸校尉管郃被李傕阻攔,李傕準備全部殺死,被賈詡勸止[17]

此時虎賁羽林等步兵不足百人,李傕等繞營叫喚,官吏和士兵驚慌失色,想要逃走。李樂害怕,欲讓漢獻帝等乘船渡過黃河前往孟津。雖然漢獻帝和太尉楊彪、宗正劉艾等認為渡河過於危險,但董承等執意要渡河,還打算夜渡,並讓李樂準備好船隻,舉火為應[18]。    漢獻帝與百官走出營地,準備渡過黃河。黃河岸邊高十幾丈,難以下岸。大臣打算用馬轡繫緊漢獻帝的腰,將漢獻帝從岸邊放下到河邊。漢獻帝皇后伏壽的哥哥伏德認為馬轡對腰不好,改用絹綁緊漢獻帝,並讓校尉向弘背著皇帝下岸。剩下的人都從岸邊爬下到河邊,也有的人從岸邊直接跳下[19]。 

漢獻帝等人來到黃河邊後,士兵搶著要登船,董承、李樂等用戈攔截士兵,讓漢獻帝先登船,最終漢獻帝與皇后、貴人、郭、趙二宮人、太尉楊彪、宗正劉艾、執金吾伏完、侍中种輯、羅邵、尚書文禎、郭浦、中丞楊眾、侍郎趙泳、尚書郎馮碩、中官僕射伏德、侍郎王稠、羽林郎侯折、衛將軍董承、南郡太守左靈,府史等數十人共乘一船。剩下還有大批官員、官吏和百姓都無法乘船。婦女等都被李傕士兵掠奪,還有不少人凍死或溺死者。衛尉士孫瑞此時被李傕所殺害。李傕看見黃河北邊有火,派人偵查,恰好看見漢獻帝在渡河,大叫:「你們要把天子帶走嗎?」。漢獻帝渡過黃河後,來到李樂軍營。河東太守王邑派人進貢,慰勞百官。[20]

十二月丁亥,漢獻帝來到安邑,並封王邑為安陽亭侯[21]

十二月庚子(196年1月21日),漢獻帝派太僕韓融至弘農,與李傕、郭汜等講和,李傕、郭汜歸還所掠奪的宮人、官員以及數輛乘輿、馬車[22]。    十二月乙卯(196年2月5日),建義將軍張楊自野王來拜謁漢獻帝,並與董承打算一起與漢獻帝回到洛陽[23]。但楊奉、李樂不願意。尚書上官洪此時又提出前往洛陽,李樂大怒,斬殺上官洪。韓暹還攻打董承,迫使董承逃到野王。胡才、楊奉又要攻打韓暹,漢獻帝派人勸和[24]

建安元年五月丙寅(196年6月15日),漢獻帝派人前往楊奉、李樂、韓暹的軍營,要求他們將漢獻帝護送至洛陽,楊奉等遵從[25]

六月乙未(7月14日),漢獻帝來到聞喜。楊奉、胡才後悔放走漢獻帝,於是與李樂商量,要讓漢獻帝回來,但漢獻帝拒絕[26]

六月丙辰(196年8月4日),漢獻帝來到洛陽,來到前常侍趙忠的住宅。張楊派人修繕宮殿[27]

八月辛丑(9月18日),漢獻帝來到南宮楊安殿。張楊回到野王。楊奉駐扎在梁[28]

此時曹操聽從荀彧建議準備迎接漢獻帝[29]。八月辛亥(10月4日),曹操拜見漢獻帝,並狀告韓暹、張楊有罪。韓暹害怕,獨自逃走。漢獻帝認為韓暹、張楊有功,表示不會懲罰,但是羽林郎侯折,尚書馮碩、侍中臺崇等人被處死。衛將軍董承、輔國將軍伏完、侍中种輯、尚書僕射鍾繇、尚書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劉艾、左馮翊韓斌、東郡太守楊眾、議郎羅邵、伏德、趙蕤等被封為列侯。射聲校尉沮雋被追認為弘農太守[30]

曹操聽從符節令董昭的建議勸說漢獻帝前往許,漢獻帝同意[31]

八月庚申(10月7日),漢獻帝啟程前往許。楊奉得知後從梁出發準備攔截漢獻帝,但沒有成功。八月己巳,漢獻帝來到許,並前往曹操軍營[32]

十一月丙戌(197年1月1日),曹操擔任司空並兼任車騎將軍。辛卯(1月6日),曹操進攻楊奉所在的梁,楊奉投奔袁術[33]。此後漢獻帝一直被曹操控制,直至延康元年(220年)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曹丕

參考資料

  1. ^ 《图说三国 曹魏》. 沈伯俊主编;梅凯等绘画;沈伯俊等撰文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 2004 第31页. 
  2. ^ 《後漢紀》卷28:庚午,鎮東將軍張濟自陝至,欲和傕、汜,遷乘輿幸他縣。使太官令孫篤、綏民校尉張裁宣諭十反。汜、傕許和,質其愛子。
  3. ^ 《後漢紀》卷28周天游註:范書董卓傳作「出屯曹陽」,通鑑作「出屯池陽」。按續漢郡國志,河陽屬河南尹,曹陽乃弘農所屬之曹陽亭,皆在華陰之東,均誤。當以通鑑為是。
  4. ^ 《後漢書》卷72:李傕出屯曹陽。以張濟為驃騎將軍,復還屯陝。遷郭汜車騎將軍,楊定後將軍,楊奉興義將軍。又以故牛輔部曲董承為安集將軍。汜等並侍送乘輿。
  5. ^ 《後漢紀》卷28:秋七月甲子,車駕出宣平門。汜兵數百人前曰:「此天子非也?」左右皆將戟欲交,侍中劉艾前曰:「是天子也。」使參乘高舉帷,〔帝言〕諸兵:「何敢逼至尊邪?」汜兵乃卻,士眾皆稱萬歲。夜到霸陵,從者皆饑,張濟賦給各有差。
  6. ^ 《後漢紀》卷28:上曰:「祖宗皆在洛陽,靈懷皇后宅兆立,未遑謁也,夢想東轅,日夜以冀,臨河誰謂其廣,望宋不謂其遠,而汜復欲西乎?」遂終日不食。浦曰:「可且幸近縣。」。(周天游註:通鑑「浦曰」作「汜聞之曰」,是。)
  7. ^ 《後漢紀》卷28:八月甲辰,車駕幸新豐。張濟諷尚書徵河西太守劉玄,欲以所親人代之。上曰:「玄在郡連年,若有治理,迨遷之;若無異效,當有召罰,何緣無故徵乎?」尚書皆謝罪。上既罪濟所諷也,詔曰:「濟有拔車駕之功,何故無有表而私請邪?一切勿問。」濟聞之,免冠徒跣謝。
  8. ^ 《後漢紀》卷28:丙子,郭汜等令車駕幸郿。侍中种輯、城門校尉眾在汜營,密告後將軍楊定、安集將軍董承、興義將軍楊奉,令會新豐。定等欲將乘輿還洛陽,郭汜自知謀泄,乃棄軍入南山。
  9. ^ 《後漢紀》卷28:冬十月戊戌,汜黨夏育、高碩等欲共為亂,脅乘輿西行。侍中劉艾見火起不止,曰:「可出幸一營,以避火難。」楊定、董承將兵迎天子幸楊奉營,上將出,夏育等勒兵欲止乘輿,楊定、楊奉力戰破之,斬首五千級。壬寅,行幸華陰
  10. ^ 《後漢紀》卷28:寧輯將軍段煨具服御及公卿已下資儲,欲上幸其營。猥與楊定有隙,迎乘輿,不敢下馬,揖馬上。侍中种輯素與定親,乃言段煨欲反。上曰:「煨屬來迎,何謂反?」對曰:「迎不至界,拜不下馬,其色變也,必有異心。」於是太尉楊彪、司徒趙溫、侍中劉艾、尚書梁紹等曰:「段煨不反,臣等敢以死保,車駕可幸其營。」董承、楊定言曰:「郭汜來在煨營。」詔曰:「何以知?」文禎、左靈曰:「弘農督郵知之。」因脅督郵曰:「今郭汜將七百騎來入煨營。」天子信之,遂路次於道南。
  11. ^ 《後漢紀》卷28:丁未,楊奉、董承、楊定將攻煨,使种輯、左靈請帝為詔。上曰:「王者攻伐,當上參天意,下合民心。司寇行刑,君為之不舉,而欲令朕有詔邪?」不聽。輯固請,至夜半猶弗聽。奉乃輒攻煨營。
  12. ^ 《後漢紀》卷28:定等攻煨營十餘日不下,煨供給御膳、百官,無有二意。司隸校尉管郃以為不宜攻煨,急應解圍,速至洛陽。定等患之,使楊奉請為己副,欲殺之。帝知其謀,不聽。詔使侍中、尚書告喻之,定等奉詔還營。
  13. ^ 《後漢紀》卷28:李傕、郭汜悔令車駕東,聞定攻段煨,相招共救之,因欲追乘輿。楊定聞傕、汜至,欲還藍田,為汜所遮,單騎亡走。是時張濟復與催、汜合謀,欲留乘輿於弘農。
  14. ^ 《後漢紀》卷28:十二月(周天游註: 范書獻帝紀作「十一月」。按十二月丁酉朔,無壬申。袁紀下文有壬申,則當以范書為是。),行幸弘農。濟、汜、傕追乘輿,衛將軍楊奉、射聲校尉沮雋力戰,乘輿僅得免。雋被創墜馬,傕謂左右曰:「尚可活否?」雋罵之曰:「汝等凶逆,逼劫天子使公卿被害,宮人流離,亂臣賊子,未有此也。」傕乃殺之。雋時年二十五,其督戰訾置負其尸而瘞之。濟等抄掠乘輿物及秘書典籍,公卿已下、婦女死者不可勝數。
  15. ^ 《後漢紀》卷28:壬申,行幸曹陽。傕、汜、濟并力來追。董卓、楊奉間使至河東,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匈奴右賢王去卑牽其眾來,與傕等戰,大破之,斬首數千級。
  16. ^ 《後漢紀》卷28:庚申(周天游註:范書獻帝紀作「庚辰」,通鑑同袁紀。疑其上脫「十二月」三字。),車駕發東,董承、李樂衛乘輿,胡才、楊奉、韓暹、匈奴右賢王於後為距。傕等來追,王師敗績,殺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御史鄧聘、大司農張義。
  17. ^ 《後漢紀》卷28:是時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司隸校尉管郃為傕所遮,欲殺之。賈詡曰:「此皆大臣,卿奈何害之也?」傕乃止。
  18. ^ 《後漢紀》卷28:是時虎賁羽林行者不滿百人,傕等繞營叫喚,吏士失色,各有分散之意。李樂懼,欲令車駕御船過砥柱,出孟津。詔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孔子慎馮河之危,豈所謂安居之道乎?」太尉楊彪曰:「臣弘農人也,自此東有三十六灘,非萬乘所當登也。」宗正劉艾曰:「臣前為陝令,知其險。舊故有河師,猶有傾危,況今無師。太尉所慮是也。」董承等以為宜,令劉太陽使李樂夜渡具船,舉火為應。
  19. ^ 《後漢紀》卷28:上與公卿步出營,臨河欲濟。岸高十餘丈,不得下。議欲續馬轡繫帝腰。時后兄伏德扶后,一手挾絹十匹。董承使符節令孫儼從人間斫后,左靈曰:「卿是何等人也!」以刀扞之,殺旁侍者,血濺后衣。伏德以馬轡不可親腰,以絹為輦下。校尉向弘居前負帝下,至河邊。餘人皆匍匐下,或有從岸上自投,冠幘皆壞。
  20. ^ 《後漢紀》卷28:既至河邊,士卒爭赴舟,董承、李樂以戈擊破之。帝乃御船,同舟渡者皇后、貴人、郭趙二宮人、太尉楊彪、宗正劉艾、執金吾伏完、侍中种輯、羅邵、尚書文禎、郭浦、中丞楊眾、侍郎趙泳、尚書郎馮碩、中官僕射伏德、侍郎王稠、羽林郎侯折、衛將軍董承、南郡太守左靈,府史數十人。餘大官及吏民不得渡甚眾,婦女皆為兵所掠奪,凍溺死者不可勝數。衛尉士孫瑞為傕所殺。傕見河北有火,遣騎候之,適見上渡河,呼曰:「汝等將天子去邪?」董承懼射之,以被為幔。既渡,幸李樂營。河東太守王邑來貢獻,勞百官。
  21. ^ 《後漢紀》卷28:丁亥,幸安邑。王邑賦公卿以下綿絹各有差。封邑為列侯。(周天游註:案獻帝起居注,邑封安陽亭侯。)
  22. ^ 《後漢紀》卷28:庚子,拜胡才為征北將軍,領并州牧;李樂為征西將軍,領涼州牧;韓暹為征東將軍,領幽州牧,皆假節,開府如三公〔一〕。遣太僕韓融至弘農,與傕、汜連和,還所掠宮人、公卿、百官及乘輿、車駕數乘。
  23. ^ 《後漢紀》卷28:乙卯,建義將軍張陽自野王來,與董承謀迎乘輿還洛陽。(周天游註:三國志、范書「張陽」均作「張楊」,袁紀恐誤。)
  24. ^ 《後漢紀》卷28:是時董承、張陽欲天子還洛陽,楊奉、李樂不欲。尚書上官洪言還洛之議,李樂斬洪。由是諸將錯亂,更相疑貳。董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才、楊奉之塢鄉,欲攻韓暹,上使人喻止之。(周天游註:范書、通鑑在「董承」上均有「韓暹攻董承」句,袁紀恐脫。)
  25. ^ 《後漢紀》卷29:夏五月丙寅,遣使至楊奉、李樂、韓暹營,求送至洛陽,奉等從詔。
  26. ^ 《後漢紀》卷29:六月乙未,車駕幸聞喜。楊奉、胡才悔令乘輿去,乃與李樂議,欲還大駕,詐言「當遊澠池東,以避匈奴」,上不從。
  27. ^ 《後漢紀》卷29:丙辰,行至洛陽,幸故常侍趙忠宅。張楊治繕宮殿。
  28. ^ 《後漢紀》卷29:八月辛丑,天子入南宮楊安殿。楊以為己功,故因以名。楊謂諸將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辜有公卿大臣,楊當扞外難,何事京都?」遂還野王。楊奉亦屯梁。
  29. ^ 《後漢紀》卷29:於是曹操議欲迎乘輿。或曰:「山東未定,韓暹,楊奉親與天子還京,北連張陽,未可卒制。」司馬荀彧勸之曰:「昔高祖東征,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倡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禦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懷感舊之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義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能及也。」操從之。
  30. ^ 《後漢紀》卷29:辛卯,操詣關貢獻,廩公卿以下。操陳韓暹、張陽之罪。暹怖,單騎奔走。上以暹、陽有翼駕還洛之功,一切勿罪。於是誅羽林郎侯折,尚書馮碩、侍中臺崇,討有罪也。封衛將軍董承、輔國將軍伏完、侍中种輯、尚書僕射鍾繇、尚書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劉艾、左馮翊韓斌、東郡太守楊眾、議郎羅邵、伏德、趙蕤為列侯,賞有功也。追贈射聲校尉沮雋為弘農太守,死節也。(周天游註:又八月甲午朔,無辛卯。范書獻帝紀作「辛亥」,是。)
  31. ^ 《後漢紀》卷29:符節令董昭說曹操曰:「將軍興義兵以誅暴亂,朝天子,輔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已下諸將,人人殊異,未必服從。今留匡弼,事勢不便,唯有移車駕幸許耳。然朝廷播越,新還舊都,遠近企望,冀一朝獲安。今復徙車駕,不厭眾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願將軍策其多者。」操曰:「此孤之本志也。」遂言幸許之計,上從之。
  32. ^ 《後漢紀》卷29:庚申,車駕東。楊奉自梁欲要車駕,不及。己巳,車駕到許,幸曹營。
  33. ^ 《後漢紀》卷29:丙戌,以操為司空,領車騎將軍。(周天游註:范書獻帝紀作「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為司空」。按十一月壬戌朔,有丙戌,亦有辛卯,范書是。)辛卯,曹操征楊奉於梁,奉奔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