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常德公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爱林登公寓
常德公寓
常德公寓
概要
類型多樓層市區建築物[*]
建築風格装饰艺术
所屬國家/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195号
起造1933年
竣工日1936年
设计与建造
保护情况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常德公寓,原称爱林登公寓(英語:Eddington House),位于上海市常德路195号,靠近南京西路愚园路,是一座建造于1936年,高8层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公寓[1]。其原来是意大利人拉乌尔·斐斯的房产,居住者旧时多是社会中上层人士[1]。1994年,常德公寓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

张爱玲故居

静安寺地区早已经是上海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附近高楼大厦林立,常德公寓就像一段被完美封存的旧时光矗立在街面上。

它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 1939年,20岁的张爱玲和妈妈、姑姑一同住进了这里的51单元。彼时,这座艺术装饰风格建筑的常德公寓刚刚建成三年。公寓共有八层,站在阳台上可以望到外滩。

1942年,张爱玲又搬进了这栋公寓,改住65单元,一住就是6年。她在这里开始学习生活,去市场,去电影院,在夜里听着克林克林的电车声才能入睡,她甚至和公寓里的电梯员也打成一片。电梯上到六楼,便是当年胡兰成求见张爱玲的地方。因为敲门不应,胡从门缝下塞进了一张纸条,一场孽缘就此蔓延开来。

就是在这里的六年成为了张爱玲文学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其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就是从常德公寓的窗前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张爱玲与胡兰成也是在此相遇,又在此分别,之后她一个人悄然搬离,1947年她飘然一人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处所[3]

张爱玲在常德公寓的在阳台上俯视红尘,于散文《我看苏青》写道:“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4]在《公寓生活记趣》一文中,张爱玲如是描绘她的公寓生活:[5]

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一书中就称这栋公寓“被刷成了女人定妆粉的那种肉色,竖立在上海闹市中的不蓝的晴天下面”。

在常德公寓还叫爱丁顿公寓的时候,楼下有家咖啡馆。张每天下午都会到楼下的咖啡馆孵着。现在的常德公寓据说被一位资深张迷买下来,所以不能入内。不过楼下开了一家张爱玲主题书店,叫千彩书坊,亦是应景,很多张迷来此“朝圣”[6]

建筑特色

常德公寓,无疑是一幢非常女性化的大楼——肉粉的墙面夹杂咖啡色的线条,多半是时间的关系,这幢大楼看上去有些暗暗的色调,仿佛沾染了灰的、旧日里女人用过的胭脂扣。楼前一排梧桐,倒是依旧生气勃勃的模样[7]

常德公寓是根据地形设计的,共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8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3平方米,设有电梯,为装饰艺术派风格[1][5]。整个建筑配有细腻的局部装饰,平面呈凹形,两翼后收。大楼东立面两侧出挑长条形阳台,中部竖线条形成横竖对比。顶部2层退台收进。其建筑利用阳台的处理所形成的强烈阴影效果,使建筑产生丰富的变化[8]。旧时常德公寓的内部,每层3户,户型有2室户和3室户。每户都安装有壁炉。西面有长挑长廊,既作为安全通道,又兼作阳台。每套住宅上下有小楼梯连通。第八层是电梯机房和水箱等用房。

张爱玲51单元的客厅,胡兰成形容“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几乎是带刺激性。”

常德公寓因张爱玲而名声大噪,几十年过去了,这座看似平凡的公寓里依旧保有传奇。1992年张曼玉主演的电影《阮玲玉》就在公寓一楼取景拍摄。

据说导演王家卫的私人工作室也隐蔽地藏在这里。不过,这栋公寓现在已经成为私人住宅了,非住户不得入内[3]

图片集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