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低氣壓WP012017
熱帶低氣壓WP012017 Tropical Depression 01W(英文) | |||||||||||||||
---|---|---|---|---|---|---|---|---|---|---|---|---|---|---|---|
| |||||||||||||||
| |||||||||||||||
| |||||||||||||||
| |||||||||||||||
概況 | |||||||||||||||
形成日期 | 2017年1月7日 | ||||||||||||||
消散日期 | 2017年1月16日 | ||||||||||||||
最低氣壓 | 1000 hPa | ||||||||||||||
影響 | |||||||||||||||
死傷人數 | 1死 | ||||||||||||||
影響地區 | 菲律賓、越南 | ||||||||||||||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熱帶低氣壓WP01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Auring),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12017)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個生成的熱帶氣旋。此低壓區在菲律賓以東形成,翌日發展為熱帶低氣壓,並於8日登陸菲律賓並受風切變、地形和東北季候風影響減弱為低壓區,移動變得緩慢。其殘餘雲帶之後重新組織,移至越南東南,但再受東北季風影響而減弱消散。
發展過程
2017年1月5日,一低壓區在菲律賓棉蘭老島東南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6W,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翌日下午2時對該系統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低」[注 1]。當時副熱帶高壓脊的偏東氣流引領該系統以時速約15公里向西移動,靠近菲律賓中部;受到強勁垂直風切變[注 2]抑制,該系統組織鬆散,低層環流中心外露,但西北太平洋海水供應大量潛熱,足以令該系統緩慢發展。因應該系統在7日逐漸整合和開始旋轉,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上午8時把評級提升至「高」,並同步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注 3];而日本氣象廳則在早上9時將該系統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8日早上5時亦作出此升格,並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1W」[注 4][4],香港天文台至下午6時45時跟隨[5]。
電腦數值模式一致地預測該低氣壓橫掃菲律賓後將移入南海南部,並登陸越南。該系統繼續西進,逼近菲律賓中部,最終登陸錫亞高島,並移至副熱帶高壓脊的弱點,陷入鞍形氣壓牆[注 5],移動變得緩慢。雖然鞍形場內有良好的低層輻合[注 6],但是菲律賓地形對奧林的影響比預期大,長時間被切斷水氣供應,雲團有瓦解跡象。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下午5時對其發出最後警告;香港天文台亦於10日早上8時把該系統降回低壓區[10],其殘餘雲帶之後經蘇祿海移入南海南部。
系統吸收南海能量而嘗試重新增強,成功抵抗強勁的垂直風切變,逐漸修復低層環流中心,環流亦明顯擴大。日本氣象廳於11日凌晨2時再次將其升為熱帶低氣壓,但垂直風切變增強,使其強度回落,雲團瓦解,日本氣象廳隨後在上午8時將其降為低壓區。可是之後其重新組織,一個較為結實的雲團再次顯現在衛星雲圖上;日本氣象廳於下午4時再將其升為熱帶低氣壓。12日,垂直風切增強,令該系統雲系遭到明顯切離,低層環流中心完全外露,更出現對流空洞;到了13日,系統再次於低層環流中心周邊爆發對流,嘗試進行修補,但中心未有受雲系覆蓋的跡象,低層環流中心仍然外露。同日在越南旁邊再度陷入鞍形氣壓牆,之後緩緩向北漂移,原因是副熱帶高壓脊受到另一個低壓區影響無法向西伸延,吸收海水能量而再度增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因此在1月14日凌晨1時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中」 [注 7],隨後在上午8時30分再將評級升至「高」,並同步並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到了15日,風切變逐步減少,更有利其吸引收海水能量,修復低層環流中心,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因此在早上9時將其再次升為熱帶低氣壓。但強烈的冬季季候風在16日南下,再一次次減弱,雲團瓦解,對流盡失。之後登陸越南金甌省登瑞縣。登陸後其受地形破壞,低層環流中心難以辨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而日本氣象廳亦於當日下午2時將其降格為低壓區。其殘餘雲帶之後移入泰國灣,未能重新組織,香港天文台於17日凌晨2時的等壓線天氣圖上顯示已消散。
影響
菲律賓
- 當地發佈之最高風暴信號:一號風暴信號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在7日上午11時把01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命名為奧林。由於奧林生成位置與菲律賓相近,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隨即發出一號風暴信號。奧林登陸鍚亞高島,當地有狂風驟雨,吹強風程度旋風。不過奧林其後在菲律賓上空移動緩慢,之後更減弱為低壓區,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取消維持了2日的一號風暴信號。不過奧林的殘餘低氣壓仍為菲律賓帶來不穩定天氣和暴雨,導致宿霧省15歲女生Villaflores在上學途中浸死(儘管學校已宣布停課)[11]。
香港
雖然01W的環流沒有直接影響香港,但其引致奎明效應令香港在13至16日晚間及清晨時分有幾陣驟雨[12]。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菲律賓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風暴信號 | ||
---|---|---|
上一熱帶氣旋 | 一號風暴信號
|
下一熱帶氣旋 |
颱風洛坦 | 熱帶低氣壓 |
越南
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 熱帶氣旋警告 | ||
---|---|---|
上一熱帶氣旋 | 低壓區警告
|
下一熱帶氣旋 |
颱風洛坦 | 熱帶低氣壓02W | |
颱風洛坦 | 熱帶性低氣壓警告
|
熱帶低氣壓02W |
註釋
- ^ 當有2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某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低」。除非環境異常優良,否則該系統在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甚微。[1]
- ^ 「垂直風切變」是指比較一垂直高度中的風速及風向差。[2]由於強烈的垂直風切變會干擾對流,使熱帶氣旋的結構受破壞、甚至系統高低層分離,熱帶氣旋必須在垂直風切變較弱的環境才可順利發展。
- ^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此時該系統於24小時之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極高,若氣象因素特別有利,該系統更可於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低氣壓。[1]
-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是一個聯合美國海軍和美国空軍的專責小組,並會為西北太平洋或其他洋域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並編號。其編號有正式編號與通用編號二種:前者係由二個英文字母及六位數組成,前兩位為洋域代碼(WP代表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中間兩位代表熱帶氣旋當年在洋域內之形成次序,後四位為當年公元紀年(2017);後者則由二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前兩位數係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英文字母為洋域代碼(W同前述之WP範圍),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故無專屬性。換言之,「WP012017」及「01W」皆指2017年第1個於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惟注意「01W」用法僅限於2017年。[3]
- ^ 低壓系統位於兩個高壓系統之間的地區稱為鞍形氣壓場(或稱氣壓鞍、變形場)。鞍形場的出現正是氣壓高低的相對關係,由於氣壓兩側較高而中間凹入處較四周低,以鞍形作為比喻,故以此為名。當熱帶氣旋位於鞍形場中時,因缺乏明顯的引導氣流,熱帶氣旋將會變得移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且路徑不規則。由於兩個高壓系統皆有引導熱帶氣旋移動的可能性,這使得熱帶氣旋未來行進方向變化多端,因此預測難度較大。鞍形場最常見例子是副熱帶高壓出現弱點時,弱點凹入成鞍形場,凹處有氣流輻合及正渦度環流,形成低壓系統。而弱熱帶擾動在此場則得到適當渦度而可能得以加強。[6][7]
- ^ 「輻合」是指空氣匯聚的現象,其中又可分為「氣旋式輻合」和「切變式輻合」兩種:在地面,空氣在科氏力、氣壓梯度力、地形摩擦力以及離心力之共同作用下,以逆時針通過等壓線,呈螺旋式向低壓中心推進,形成風。若低壓中心有閉合等壓線(例如熱帶氣旋),則因角動量守恆,離心力加大,而進一步平衡氣壓梯度力,於是產生旋風。同時空氣被迫抬升,空氣上升後地面氣壓便會進一步下降,此即「氣旋式輻合」。而「切變式輻合」則是兩種不同風向的氣流輻合,而使空氣因壓迫抬升,這種切變式的輻合通常出現於鋒面或低壓槽處,兩種輻合的分別只是氣旋式的風向變化比較不明顯。[8][9]
- ^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中」。一般而言,即使發展機會增大,系統過了24小時之後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才較高;但如果環境良好,系統亦可以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氣旋。[1]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Digital Typhoon. 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 2011年3月17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2日).(日語)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LMH”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風字:風切變. [2015年8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8月23日).(繁體中文)
-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使命. 美國海、空軍. 2011 [201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6).(英文)
-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01W. 2017年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月8日).(英文)
-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25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7年1月8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9日).(繁體中文)
- ^ 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 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鞍形場. [2015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繁體中文)
-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氣字:氣壓鞍. [2015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8月23日).(繁體中文)
- ^ 香港天文台. 氣象小常識:輻合和輻散. [2015-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繁體中文)
- ^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KCOC熱帶氣旋字典——輻字:輻散和輻合. [2015-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2).(繁體中文)
-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59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7年1月10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11日).(繁體中文)
- ^ The Freeman. Due to rains from ‘Auring’: Girl drowns in Toledo river. 2017年1月10日 [2017年3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2日).(英文)
- ^ 香港天文台. 二零一七年一月天氣回顧. 2017年2月2日 [2018年1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23日).(繁體中文)
參見
外部連結
- (英文)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1W最佳路徑數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體中文)香港天文台:2017年1月熱帶氣旋概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7熱帶氣旋年刊》(網頁版有待公佈)、實時天氣稿(1月8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0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