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城武聖廟
(重定向自澎湖關帝廟)
紅木埕武聖廟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朝陽里陽明路30號 |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
主神 | 關聖帝君 玄天上帝 註生娘娘 福德正神 文昌帝君 天上聖母 太歲星君 | ||||
例祭 | 農曆 六月廿四(關公聖誕) | ||||
廟格 | 闔澎公廟 | ||||
领导 | 重要人物:周于仁、吳奇勳、伊能嘉矩、吳克文、謝自南 | ||||
開基 | 清朝 澎湖水師協副將尚宣 | ||||
建立时间 | 清朝 康熙36年(1697年) | ||||
地圖 | |||||
汉语名称 | |||||
|
澎湖馬公紅木埕武聖廟,又稱紅毛城武聖廟、紅木埕關帝廟、澎湖關帝廟、朝陽里關帝廟、關夫子廟、關聖廟或武忠廟,主祀關聖帝君,周于仁《澎湖紀略》收錄澎湖四大古廟之一,亦屬闔澎公廟性質的官廟。[1]
沿革
澎湖武聖廟確切的立廟年代無碑記可考[2],《澎湖紀略》僅載康熙23年(1684年)將澎湖收入版圖之後所建[3],但《臺灣縣志》載康熙36年(1697年)由澎湖水師協副將尚宣興建於澎湖天后宮西側。[4]武聖廟最初設於媽宮澳協鎮署西側校場[2](今澎湖防衛司令部東側),光緒元年(1875年)澎湖水師協副將吳奇勳遷建至紅木埕[5](今北辰市場一帶),即為今址。[1]
紅木埕
根據伊能嘉矩的《台灣踏查日記》中紀錄,紅木埕為「紅毛城」的訛音。[5]明朝天啓二年(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尋求遠東貿易據點攻佔葡萄牙人盤據的澳門未果,雷爾生(Cornelis Reijersen)率艦隊就近佔領澎湖群島。[6]天啓四年(1624年)荷軍撤離澎湖轉往台灣之前,荷軍在風櫃尾蛇頭山築城,而明軍為了與驅逐荷軍,便在紅木埕、瓦硐港建造碉堡或砲台,而紅木埕高地處的城池建築周圍約一百二十丈。[a][7]當時玄武岩堆砌而成的城基,直到日治時代初期尚能窺見城跡之一二[5],但日治時代末期,城牆石塊被挪去做防風牆之用,在關帝廟後方僅剩縱深八十公尺的城垣殘存[8],現已不存。[9]
年表[1]
時曆 | 公元 | 修建歷史與備註 |
---|---|---|
康熙36年 | 1697年 | 澎湖水師協副將尚宣倡建武聖廟澎湖天后宮西側。[4] |
乾隆31年 | 1766年 | 澎湖通判胡建偉率眾捐資擴建。 |
乾隆56年 | 1791年 | 澎湖水師協副將黃象新率眾捐資重修。[2] |
嘉慶21年 | 1816年 | 澎湖通判蔣鏞率眾勸捐修葺。 |
道光五年 | 1825年 | 澎湖通判蔣鏞率眾勸捐重修。 |
光緒元年 | 1875年 | 澎湖水師協副將吳奇勳鑒於原廟圯廢,遷建武聖廟於今紅木埕處,原址改建為兵房。 |
光緒11年 | 1885年 | 清法戰爭澎湖之役,廟身遭法軍砲轟損毀。 |
光緒17年 | 1891年 | 澎湖水師鎮總兵吳宏洛重建增修,並建半月池。 |
大正10年 | 1921年 | 信眾奉請武聖廟文衡聖帝神像來台灣本島輪祀;後信眾於高雄市鹽埕區興建文武聖殿。[10] |
昭和12年 | 1937年 | 馬公紳商發起重修,在此之前關帝廟廟務多由東甲北極殿兼管,後改由紅毛城芸居民接管。 |
民國36年 | 1945年 | 國軍進駐武聖廟。 |
民國62年 | 1973年 | 原廟損壞嚴重,整棟拆除,1971年由謝自南設計[11],改建為二層水泥式建築,並增建鐘鼓樓。 |
祭祀
例祭為農曆六月廿四,關公聖誕千秋。
根據民間五行學說,關公乃武神(武財神),五行屬火,八字命理喜用神為火者,適宜向關公祈求光明燈,填補不足。[12]
軼聞
澎湖地區除了「王爺」信仰昌盛之外,奉「關聖帝君」(或稱「文衡聖帝」)為主神的廟宇也多達十六之數。[13]
關聖帝君信仰看似興盛,但其實在日治時期(1895年-1945年)香火沉寂了許久。[1]
文物
- 武聖廟大鐘:鐘銘隱可見為乾隆40年(1775年)所製,推測為乾隆39年上任的澎湖水師副將林俊所獻。[14]
- 亘古無雙匾:道光15年(1835年),澎湖通判蔣鏞、福建澎湖水師副總兵官詹功顯仝立。
- 超群絕倫匾:光緒元年(1875年),儘先補用水師提督福建澎湖副總兵官健勇巴圖魯吳奇勳敬獻。
- 配義與道匾:光緒元年(1875年),游擊銜澎湖鎮中軍郁文勝、右營蘇桂森仝敬獻。
- 圓口三足石香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桂月吉旦,澎湖協魏大斌。
- 大義昭垂匾:道光歲在辛丑季秋穀旦 (道光廿一年,1841年),欽差駐札澎湖督辦海防軍務兼會辦全臺防堵事宜⁄太子太保前任浙江水陸提督門二等子爵世襲⁄王得祿敬。
- 楹聯:紀雙抱(紀經才)立行書、吳克文(吳藻卿)立隸書、莊東立金文和楷書。
圖輯
-
廟埕、半月池
-
聖旨牌
-
山門立面
-
西側亭樓
-
正殿神明廳:關公像
-
三樓:吳克文隸書楹聯
-
三樓:正殿神像
-
三樓:前殿匾額
-
武聖廟古鐘
-
玉皇大帝勅令平安符
相關條目
注釋
- ^ 翁佳音〈「荷蘭時代臺灣史」中的澎湖〉一文中表示:澎湖境內有許多民間訛傳荷蘭人蓋城的傳說,鎮海、吉貝、馬公市紅木埕皆有紅夷蓋城的傳聞,但實際上荷蘭僅在風櫃尾蓋城,其他城砦(或砲台)等防禦工事,皆為明朝軍隊所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武聖廟.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7-03-13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林豪. 《澎湖廳志稿》. 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8: 54. ISBN 9570210427 (中文(臺灣)).
- ^ 胡建偉,《澎湖紀略》:「澎湖關聖廟,乃康熙二十三年平台後所建,以主斯土之祀者也。」
- ^ 4.0 4.1 王禮. 《臺灣縣志》. 臺北市: 遠流. 2005 [1720]. ISBN 9789860012699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伊能嘉矩. 《台灣踏查日記.下》. 譯註:楊南郡 2012年(二版一刷). 台北市: 遠流. : 510–514. ISBN 9789573268963 (中文(臺灣)).
- ^ 駱芬美.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台北市: 時報. 2013: 41–50. ISBN 9789571357287 (中文(臺灣)).
- ^ 翁, 佳音. 〈「荷蘭時代臺灣史」中的澎湖〉. 《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 2002: 422 (中文(臺灣)).
- ^ 〈紅毛城址與武聖廟簡介〉,澎湖縣政府,製於中華民國68年6月(1979年)
- ^ 何, 孟興. 《海中孤軍:明代澎湖兵防研究論文集》.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2012. ISBN 9789860334593 (中文(臺灣)).
- ^ 《澎湖廟在高雄市》 ( 澎湖縣政府,民國94年12月 ),頁38-39。
- ^ 許雪姬. 謝自南.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2018-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中文(臺灣)).
- ^ 太極易研舘. 八字喜用五行的開運法. 2012-04-17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5) (中文(臺灣)).
- ^ 關帝廟. 澎湖縣合橫國小. [201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中文(臺灣)).
- ^ 陳英豪. 武聖廟大鐘.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8-05-17 [2018-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