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國圓
滿洲國圓 | |||||
---|---|---|---|---|---|
| |||||
使用地区 | |||||
法定货币 | 滿洲國 | ||||
流通货币 | 中華民國東北地區 | ||||
发行历史 | |||||
始发时间 | 1932年6月 | ||||
废止时间 | 1945年8月 | ||||
货币单位 | |||||
1/1000 | 厘 | ||||
1/100 | 分 | ||||
1/10 | 角 | ||||
发行面额 | |||||
硬币 | 5厘、1分、5分、1角 | ||||
纸币 | 1角、5角券;1、5、10、100、1000圆 | ||||
发行制造 | |||||
中央银行 | 满洲中央银行 | ||||
此信息框显示的是该货币被废止前的最后状态。 |
滿洲國圓是滿洲國的流通貨幣,在1932年6月到1945年8月間為滿洲國官方貨幣。其發行單位是滿洲中央銀行。也称“满洲国中央银行兑换券”,简称“中银券”。由于其1元券有留长胡子的孔子老年形象,当时被俗称为“老人錢”、“老头币”。乙号券百元券背后图案为一群绵羊,俗称“绵羊票子”。
滿洲國圓發行之初和中國的貨幣一樣,都是采用银本位制,定位為23.91克的纯银,相當於银元一枚,但不鑄硬幣,只發行不兌現之紙幣[1]:111。1935年11月,在「日滿貨幣一元化」原則下,滿洲國圓以1:1固定比價依附於日圓[1]:111。滿洲國圓改實施與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另外滿鐵附屬地和關東州也使用朝鮮銀行發行的朝鮮圓。
它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取代了原先作為滿洲法定使用的關平兩貨幣系統。
历史
一开始,纸币和硬币都是由日本银行的造币厂生产,不过后来就由满洲国首都新京(现长春)的满洲中央银行生产。
20世纪1930年代,国际银价不断大幅波动。1935年1月,滿洲幣因與銀元產生差價,幣值動蕩,而放棄銀值[1]:111。满洲国圆与白银正式脱离关系,成为管理通货。随后满洲中央银行逐渐压低满币市价,以实现与日元等价目的。到1935年8月末接近等价,1935年11月日本与满洲國政府声明实现等价。
自1940年开始,满洲国圆就开始用来衡量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在此期间所发行的纸币的一半面值都是由硬币回收的。一共发行了五种面额的纸幣,分别是一百圆、十圆、五圆、一圆和五角。由于二战时期日本统治地区的通货膨胀压力,1944年发行了一千圆纸币。
圆可以细分为十角、一百分或是一千釐,硬币面额的发行则是从五釐到十分。
由于大量金属材料被投入军工领域,满洲的金属资源日渐稀缺,这一点亦體現在满洲国币硬币的材料上。硬币的材质从最初的白铜、青铜币改为铝币(这一点已经违背满洲国《货币法》中关于硬币材料的规定),之后铝币也变小变薄。1944年和1945年,满洲国发行了以轻烧苦土(轻烧镁,主要成分为氧化镁)制作的硬币,有1分和5分两种面值,因含有杂质而呈棕红色,当局谓之“镁质币”或“镁货”(尽管其中并不含镁单质),民间俗称“钢纸币”、“陶币”或“水上飘”。[2]之后满洲中央银行甚至计划发行炻质硬币,不过由于易于破碎而未发行,仅有少量试制品存世。
至1945年7月,滿洲國圓累计发行了80亿8504万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满洲国政府对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发放遣散费,至1945年11月,滿洲國圓累计发行了136亿8846万元。
国民政府接收东北后,宣布滿洲國圓继续流通,以遏制中共发行东北地方流通券从而得到“铸币税”。东北解放区人民政府采取了“贬值使用、限期兑付”的“赶绵羊”政策:首先在解放区腹地折扣行使满币百元券,继之向解放区边缘扩展,逐步压低,使其由哈尔滨流向长沈國統區;同时鼓励商人以满币去國統區采购花纱布来解放区,在价格上使行商有利可图。1947年1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伪币自1月15日起,一律停止使用”。1948年,大约120亿满洲国中央银行的钞票被东北银行收回。
紙幣
1932年,剛成立的满洲国起先以原本的東三省官銀號加蓋滿洲國印章來充當流通紙幣
滿洲國鈔票 (1932年發行) | |||
---|---|---|---|
圖片 | 面值 | 發行年分 | |
正面 | 反面 | ||
1圓 | 1932年 |
之後才在日本本土印製了新設計的紙幣來流通,之後則因滿洲國國內印刷局修復完成而移至滿洲國國內印製
滿洲國鈔票 (1932年-1933年間發行) | |||
---|---|---|---|
圖片 | 面值 | 發行年分 | |
正面 | 反面 | ||
5角 | |||
1圓 | 1932年-1933年 | ||
5圓 | 1933年 | ||
10圓 | 1932年 | ||
100圓 | 1933年 |
滿洲國鈔票 (1935年-1938年間發行) | |||
---|---|---|---|
圖片 | 面值 | 發行年分 | |
正面 | 反面 | ||
5角 | 1935年 | ||
1圓 | 1937年 | ||
5圓 | 1938年 | ||
10圓 | 1937年 | ||
100圓 | 1938年 |
滿洲國鈔票 (1944年發行) | |||
---|---|---|---|
圖片 | 面值 | 發行年分 | |
正面 | 反面 | ||
5角 | 1944年 | ||
1圓 | 1944年 | ||
5圓 | 1944年 | ||
10圓 | 1944年 | ||
100圓 | 1944年 |
滿洲國鈔票 (1941年-1945年間發行) | |||
---|---|---|---|
圖片 | 面值 | 發行年分 | |
正面 | 反面 | ||
5分 | 1945年 | ||
1角 | 1944年 | ||
5角 | 1941年 | ||
100圓 | 1945年 | ||
1000圓 | 1944年 |
硬幣
滿洲國硬幣 (1939年版) | |||||||
---|---|---|---|---|---|---|---|
圖片 | 面值 | 尺寸 | 材質 | 發行年分 | |||
正面 | 反面 | 直徑(mm) | 厚度(mm) | 重量(g) | |||
1分 | 19 | 1.7 | 1 | 鋁 | 康德6,7,8,9,10年 |
滿洲國硬幣 (1940年版) | |||||||
---|---|---|---|---|---|---|---|
圖片 | 面值 | 尺寸 | 材質 | 發行年分 | |||
正面 | 反面 | 直徑(mm) | 厚度(mm) | 重量(g) | |||
5分 | 20 | 1.35 | 3.5 | 鎳250/銅750 | 大同2,3年
康德元,2,3,4,6年 | ||
1角(鎳幣) | 21 | 1.4 | 3.5 | 鎳250/銅750 | 康德7年 | ||
1角(鋁幣) | 23 | 2 | 1.7 | 鋁 | 康德7,8,9,10年 |
滿洲國硬幣 (1944年版) | |||||||
---|---|---|---|---|---|---|---|
圖片 | 面值 | 尺寸 | 材質 | 發行年分 | |||
正面 | 反面 | 直徑(mm) | 厚度(mm) | 重量(g) | |||
1分 | 16 | 1.25 | 0.55 | 鋁 | 康德10,11年 | ||
5分 | 19 | 1.35 | 0.75 | 鋁 | 康德10,11年 | ||
1角 | 22 | 1.3 | 1 | 鋁 | 康德10年 |
滿洲國硬幣 (1945年版) | |||||||
---|---|---|---|---|---|---|---|
圖片 | 面值 | 尺寸 | 材質 | 發行年分 | |||
正面 | 反面 | 直徑(mm) | 厚度(mm) | 重量(g) | |||
5分 | 19 | 2 | 0.9 | 氧化鎂 | 康德11,12年 | ||
1角 | 16 | 2.2 | 0.62 | 氧化鎂 | 康德12年 |
滿洲國硬幣 (未發行版) | |||||
---|---|---|---|---|---|
面值 | 尺寸 | 材質 | 原先預定發行年分 | ||
直徑(mm) | 厚度(mm) | 重量(g) | |||
5釐 | 17 | - | 2 | 銅950/鋅50 | 康德6年 |
5釐 | 16 | - | 0.7 | 鋁 | 康德7年 |
5分 | 18 | - | 2.5 | 鎳250/銅750 | 康德6年 |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李重:《偽滿洲國貨幣研究》,吉林攝影出版社2002车9月初版,ISBN 7-80606-57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