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滕宗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滕子京

滕宗諒(991年—1047年),字子京北宋時官員,河南洛陽人。少年為游俠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曾於任官時,将公使錢用於犒賞士卒而被彈劾,後貶至巴陵。宋人王闢之《澠水燕談錄》稱“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宋史》評價:“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

生平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與范仲淹同科進士,授泰州軍事判官,遷當塗(今安徽當塗縣)、邵武(今福建邵武市)知縣。天圣早间(1023年-1032年,此处指1031年前6)腾子京改任大理寺丞。九年(1031年)被贬为闽北邵武知州。明代何乔远撰写的《闽书》评价他:“复知邵武军州事,自任好施予,喜建学,为人尚气倜傥,清廉无余财。”

明道元年(1032年)奉调入京,任掌殿中丞。景祐元年(1034年)調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今江西上饶市),次年調池州监酒。宝元元年(1038年)调江宁(今江苏南京)府通判,不久徙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康定元年(1040年)官刑部员外郎、职直集贤院、任泾州(今甘肃州泾川北)知州。西夏國主李元昊率部攻入宋境,泾原路安抚副使葛怀敏与部将曹英等牺牲,滕子京征调农民充役守城,並招募勇士侦察敌情。最後西夏退兵。戰後,滕子京大設牛酒宴犒勞士卒,並以重金優撫其親屬,藉以求得邊境安定。范仲淹以此薦舉滕宗諒任庆州知州。[1]

滕宗諒至慶州後,“處置戎事,甚得機要”,有“諸部屬羌之長千餘人,皆來謁見”,並用三千緡經費犒賞諸羌族酋長[2]慶曆三年八月,范仲淹入朝任參知政事,主持慶曆變法。是年九月,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經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告发滕子京在泾州滥用钱财,监察御史梁坚弹劾他一“涇州賤買牛驢”、“邠州聲樂數日”、“到任後使過錢十六萬貫”等事,[3]范仲淹極力為滕辯誣,[4]朝廷派燕度前往查勘,宗谅知悉來者為燕度後,則公然销毁账簿,而燕度為了羅織滕宗諒的罪名,弄得“枝蔓句追,囚系满狱,人人嗟怨”。[5]後贬知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境),又贬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境)。[6]

御史中丞王拱辰上奏,以为滕“盗用公使钱止削一官,所坐太轻”,甚至向皇帝宣稱,如果不依法辦理,一定辭職,本來要輕判的皇帝於是慶曆四年春,將滕宗諒贬到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7]後謫守岳州三年,滕宗諒任内向民間債主們宣告,只要付一筆錢,由政府向欠錢不還者追債,債主們紛紛委託,政府於是賺到了一萬緡,用於重修岳陽樓[8]縣誌記載,新修的樓臺規模宏大,極為壯麗。滕宗諒写《與范經略求記書》給范仲淹,请他作记,随信附送《洞庭秋晚图》,范仲淹即應邀執筆寫下了名聞遐邇、廣為後世傳誦的《岳陽樓記》一文。

慶曆七年(1047年)初調任蘇州。三個月後,病逝於蘇州任所,享年五十七。葬于苏州,后其子孙迁葬于青阳县城南金龟源。

注釋

  1. ^ 范仲淹,〈舉滕宗諒狀〉,收入《范文正公集》卷18
  2. ^ 范仲淹在《天章阁待制滕公墓志铭》中云:“御史梁坚奏劾,君用度不节,至本路费库钱16万缗。及遣中使检察,乃君受署之始,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皆来谒见,悉遗劳之,其费仅三千缗,盖故事也。坚以诸军月饷并而言之,诬其数尔。”
  3.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43,慶曆三年九月丁亥:“丁亥,徙知慶州滕宗諒權知鳳翔府。時鄭戩發宗諒前在涇州枉費公用錢十六萬緡,而監察御史梁堅亦劾奏之。詔太常博士燕度往邠州鞫其事。宗諒坐是徙。”
  4.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43,范仲淹曾兩次上奏曰:“梁堅奏宗諒于涇州賤買人戶牛驢,犒勞軍士。臣竊見去年葛懷敏敗后,向西州官員驚憂,計無所出。涇州無兵,賊已到渭州,宗諒起遣人戶強壯數千人入城防守,時值苦寒,軍情愁慘,得宗諒管設環慶路節次策應軍馬一萬五千人,酒食柴薪并足,眾心大喜。雖未有大功,顯是急難可用之人。所以舉知慶州。倉卒收買牛驢犒軍,縱有虧價,情亦可恕。今日一旦逐之如一小吏,后來主帥,豈敢便宜行事!欲乞朝廷指揮,宗諒止在任句當,委范宗杰在邠州一面勘鞫。如宗諒顯有欺隱入己及乖違大過,臣甘與宗諒同行貶黜。”
  5. ^ 《涑水纪闻》中说,“君贶云:‘宗谅知泾州(今甘肃泾川),用公使钱无度,为台谏所言,朝廷遣使者鞫之。宗谅闻之,悉焚公使历。使者至,不能案,朝廷落职徙知岳州。’”
  6.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46,慶曆四年正月辛未,“降刑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權知鳳翔府滕宗諒為祠部員外郎、知虢州,職如故;引進使、并代副部署張亢為四方館使、本路鈐轄。”
  7.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46,慶曆四年二月己酉
  8. ^ 《涑水記聞》卷10:“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案典籍。楼成,极壮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