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遇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溺斃
遇溺
类型損害窒息危害[*]drowning or non-fatal submersion[*]
病因呼吸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急診醫學
ICD-11NF08.1
ICD-10T75.1
ICD-9-CM994.1
DiseasesDB3957
MedlinePlus000046
eMedicineemerg/744
MeSHC23.550.260.393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溺水,通常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液体進入肺部而導致缺氧,繼而窒息,此類名為濕性溺水,另外有乾性溺水二次溺水。常見於游泳、船隻沉沒、海嘯潛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國家都是12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國便是僅次於車禍[1]。小童多是從泳池或浴缸中溺死。

遇溺者多是男性及青少年[1]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世界每年有超過30萬人遇溺死亡,[2]而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计有23.6万人死于溺水,使溺水成为全球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同年,溺水造成的死亡占全球总死亡率的近8%。溺水是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所有与伤害有关的死亡的7%。[3]

乾性溺水

游泳者嗆水後24小時至48小時,由於受到強烈的驚嚇刺激,引起反射性的喉頭痙攣,呼吸道梗阻,可能造成窒息死亡。這個時候,肺裡面還沒有進水或者進的水很少,這就是所謂的「乾性溺水」。[4][5]

繼發性溺水

或稱為「二次溺水、次發性溺水、遲發性溺水」,是在溺水的人離開水後才發生的現象,原因為在溺水時有少量水進入肺部,但救起後溺水者並無任何不舒服感,而這些水卻在隨後的數小時甚至 72 小時後導致肺部發炎或腫脹,使體內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發生困難,產生窒息現象。[4][5]

防止溺水方法

中華民國教育部體育署為了防止國民溺水而整理了防溺十招、救溺五步。[6]

  • 防溺十招:
  1. 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
  2. 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3. 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格外小心
  4. 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
  5. 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6. 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
  7. 身體疲累狀況不佳,不要戲水游泳
  8. 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溫
  9. 注意氣象報告,現場氣候不佳不要戲水
  10. 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
  • 救溺五步:
  1. 叫:大聲呼救
  2. 叫:呼叫119、118、110、112
  3. 伸:利用延伸物(竹竿、樹枝等)
  4. 拋:拋送漂浮物(球、繩、瓶等)
  5. 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船、救生圈、浮木、救生浮標等)

溺水死亡名人

參考文獻

  1. ^ 1.0 1.1 CDC. CDC's Gateway to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Marketing Practi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8-04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8) (美国英语). 
  2. ^ Global report on drowning: preventing a leading killer. www.who.int.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英语). 
  3. ^ 溺水. www.who.int.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中文). 
  4. ^ 4.0 4.1 張桂榕. 夏日戲水要注意 乾性溺水恐致命. 良醫健康. 
  5. ^ 5.0 5.1 急診夜鷹. 孩子游泳回家後神祕死亡,「乾性溺水」的真相是……. 丁香妈妈(微信公众号). 2017-06-13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6. ^ 防溺10招、救溺5步學起來 清明連假玩水不擔心. 教育部體育署.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