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寒热辨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清热

寒热辨证中医术语,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裏、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病性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乾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 寒热的虚实鉴别
  • 实热——是以热邪盛为主,故以壮热、烦渴、神昏、谵语,或腹满胀痛拒按,大便闭结;舌红,苔黄厚燥,脉数或洪数。
  • 虚热——是以阴液虚损为主,故以消瘦、疲乏、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不欲饮;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 实寒——是以寒邪盛为主,故以怕冷,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剧烈;苔白滑,脉沉弦。
  • 虚寒——是以阳虚不足为主,故以面色白,形寒肢冷,倦怠懒言,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苔薄白润,脉细迟或微细。
  •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 寒热错杂是指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即有寒证的表现,又有热证的表现。是一种寒热同时并见的复杂病理现象。在临床上即可表现为不同部位,也可表现为同一部位的寒热错杂。
  • 寒热转化
  • 寒证转化为热证是先出现寒证,後出现热证,热证出现之後,寒证随之消失。
  • 热证转化为寒证是先出现热证,後出现寒证,寒证出现之後,热证随之消失。
  • 寒热真假
  • 真热假寒: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产生机理是阳盛格阴,临床表现:
  • 真热——可见身热恶热,烦渴喜冷饮,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
  • 假寒——四肢厥冷,但却不欲近衣被。
根据其阳热闭郁而致手足厥冷的特点,又把它叫作“阳厥”。
  • 真寒假热: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产生机理是阴盛格阳,临床表现:
  • 真寒——可见精神萎靡,形体倦怠,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 假热——仔细分辨,面虽红,但如妆,或游移不定;口虽渴,但喜热饮,饮量不多;身虽热,但喜近衣取暖;脉虽大,但无力。
  • 格阳於上:面红,口渴;
  • 格阳於外:身热,脉大。
  • 鉴别真假:
  • 是假像的出现多在四肢、头面、体表;而脏腑,气血,津液方面的变化多反映疾病的本质。
  • 是假像究竟和真象不同,宜仔细观察。

參考文獻

  • 鄧鐵濤等編,《中醫診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24次印刷,ISBN 7532302229
  • 朱文锋等编,《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第1次印刷,ISBN 7-117-0336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