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毕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毕升
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毕昇印具。

畢昇[1](990年[2]—1051年),中國刻版工兼发明家,發明了活字版印刷术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一说为浙江杭州人。

生平

畢昇的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昇的活字印刷術

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版本。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版,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纔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汙。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 技藝

毕昇在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發明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有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熔化,以平板压字平面,冷卻,泥字即固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此外他还嘗試过木活字排版,但因為高低不平而未採用;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畢昇的活字後來為沈括的門客收藏。[3]

畢昇的活字原料「膠泥」,指燒陶器用的黏土,制成活字後在陶窰中燒,燒成後的泥活字堅硬光滑。[4]

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县草盤地鎮五桂墩村睡獅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據考證為畢昇的墓碑,任昉发现该墓志的形制和风格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和外来宗教的色彩,他认为毕昇很可能是信仰摩尼教昭武九姓后裔[5]

相關條目

参考来源

  1. ^ 由於「昇」在中國曾被視為「升」之異體字而合併,中國很多書籍、甚至教科書都曾將其「畢昇」簡作「毕升」,然而實際上「昇」在人名中一直都可以使用,在2013《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亦確定「昇」可用於人名,故簡體實應作「毕昇」。又,《夢溪筆談》中收錄有另一個「畢升」,是皇宮裏的鍛造工。
  2. ^ 刘崇民. 论毕昇的身份及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动因和过程[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13,05:85-87.
  3. ^ 潘吉星:《中國、韓國與歐洲早期印刷術的比較》(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頁65。
  4. ^ 潘吉星:《中國、韓國與歐洲早期印刷術的比較》,頁75。
  5. ^ 任昉. 《毕昇与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 中国印刷. 1994, 12 (6). ISSN 1000-663X. CNKI YSZG199406012需注册账号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