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家晉史
(重定向自晉史草)
十八家晉史是唐代官修《晉書》之前流行的十八種晉代斷代史書的總稱。包括九家晉書與九家晉紀。除此之外,兩晉南北朝的三百餘年間,還出現了不少記載晉代及十六國歷史的雜史、霸史、雜傳、起居注。唐貞觀年间房玄齡監修的《晉書》行世後,諸家晉史逐漸亡佚,至南宋失傳。明清時人從劉孝標注《世說新語》、裴松之注《三國志》、李善注《文選》以及《太平御覽》等書中輯錄了十八家晉史的殘篇和片斷。現存篇幅比較多的是臧榮緒《晉書》和王隱《晉書》。較少的如陸機《晉紀》,僅存三條[1]。
十八家晉史中大部分只涉及晉代幾朝的歷史,或僅有西晉部分,還有未完成的底稿。唯有臧榮緒《晉書》記事起于司馬懿創業,終于劉裕代晉,有紀、錄、志、傳,共110卷,體例完備,成為唐官修《晉書》的基礎。
清人湯球、黃奭輯有唐代以前的諸家晉史。1937年,商務印書館根據《史學叢書》本將湯球的《九家舊晉書輯本》、《晉紀輯本》、《漢晉春秋輯本》、《晉陽秋輯本》、《十六國春秋輯補》、《三十國春秋輯本》等排印出版,收入《叢書集成》初編。
九家晉書
九家《晉書》見于《隋書》經籍志,均為紀傳體。另有梁代人鄭忠所撰《晉書》七卷、庾銑《東晉新書》七卷,皆不存。
- 《晉書》九十三卷,晉著作郎王隱撰。隋代存八十六卷,今有湯球輯本十一卷。
- 《晉書》四十四卷,晉散騎常侍虞預撰。下迄於明帝。隋代存二十六卷,今有湯球輯本一卷、魯迅輯本一卷。
- 《晉書》十四卷,晉中書郎朱鳳撰。下迄於元帝,未完成。隋代存十卷,今有湯球輯本一卷。
- 《晉中興書》七十八卷,宋湘東太守何法盛撰。起於東晉。有湯球輯本七卷。
- 《晉書》三十六卷,宋臨川內史謝靈運撰。有湯球輯本一卷。
- 《晉書》一百一十卷,南齊徐州主簿臧榮緒撰。有湯球輯本十七卷、補遺一卷。
- 《晉書》一百零二卷,梁侍中蕭子雲撰。隋代存十一卷,今有湯球輯本一卷。
- 《晉史草》三十卷,梁吏部尚書蕭子顯撰。有湯球輯本一卷。
- 《晉書》一百一十一卷,梁尚書僕射沈約撰。有湯球輯本一卷。
九家晉紀
九家晉紀皆為編年體,除裴松之《晉紀》外皆見於《隋書·經籍志》。編年體晉史另有《漢晉春秋》、《晉陽秋》、《續晉陽秋》。
- 《晉紀》四卷,晉平原內史陸機撰,有湯球輯本三條。
- 《晉紀》二十三卷,晉散騎常侍干寶撰,下迄於愍帝,有湯球輯本1卷。
- 《晉紀》十卷,晉前軍諮議曹嘉之撰,有湯球輯本十三條。
- 《晉紀》十一卷,晉荊州別駕鄧粲撰,有湯球輯本一卷。
- 《晉紀》二十三卷,宋中散大夫劉謙之撰,有湯球輯本七條。
- 《晉紀》十卷,宋吳興太守王韶之撰,有黃奭輯本一卷。
- 《晉紀》四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廣撰,有黃奭輯本一卷。
- 《續晉紀》五卷,宋新興太守郭季產撰,有黃奭輯本一卷。
- 《晉紀》,卷帙不詳,宋太中大夫裴松之撰,有湯球輯本二條。
其他晉史著作
成書于晉代至南北朝、唐代的晉史與十六國史並不止十八家,還有不少晉史的佚文散見於諸書注釋以及類書之中。以清人湯球和黄奭的輯本較為完備。
編年
- 《漢晉春秋》,晉滎陽太守習鑿齒撰。記事起于漢代,以晉繼蜀漢。原書四十七卷,有湯球輯本三卷。
- 《晉陽秋》,晉秘書監孫盛撰。記事訖于哀帝,原書三十二卷,有湯球輯本三卷。
- 《續晉陽秋》,宋永嘉太守檀道鸞撰。原書二十卷,有湯球輯本二卷。
- 《三十國春秋》,梁湘東王世子蕭方等撰。有湯球輯本一卷。
- 《三十國春秋》,唐武敏之撰。有湯球輯本一卷。
- 《晉春秋》,唐杜延業撰。有湯球輯本一卷。
雜史
書名 | 成書年代 | 作者 | 卷數 | 備註 |
世語 | 晉 | 郭頒 | 十卷 | 隋書經籍志作魏晉世語。有五朝小說本。 |
晉諸公讚 | 晉 | 傅暢 | 二十一卷 | 有黄奭輯本。 |
晉後略記 | 晉 | 荀綽 | 五卷 | 一作晉後略。有黄奭輯本。 |
晉書鈔 | 南朝梁 | 張緬 | 三十卷 | |
晉書鴻烈 | 南朝梁 | 張氏 | 六卷 |
霸史
霸 史 | |||||||||||
書名[2] | 朝代 | 撰者[2] | 備註 | ||||||||
漢趙記 | 前趙 | 和苞 | 有湯球輯本。町田隆吉有《漢趙記佚文考——唐修晉書の一側面》。[3] | ||||||||
趙書[4] | 十六國 | 田融 | 有湯球輯本。 | ||||||||
二石偽治時事[5] | 晉 | 王度 | |||||||||
二石傳 | 有湯球輯本。 | ||||||||||
二石書[6] | 無考 | 無考 | |||||||||
鄴中記 | 晉 | 陸翽 | 今存,有四庫全書本、清內府聚珍本。 | ||||||||
趙書 | 無考 | 吳篤 | 有湯球輯本。 | ||||||||
趙記 | 無考 | 無考 | |||||||||
華陽國志 | 晉 | 常璩 | 今存。 | ||||||||
蜀李書[7] | 原名漢書、漢之書,入晉後改作蜀李書。[8]有湯球輯本。 | ||||||||||
燕書 | 十六國 | 范亨 | 有湯球輯本。 | ||||||||
燕志 | 北魏 | 高閭 | 有湯球輯本。 | ||||||||
南燕錄[9] | 十六國 | 王景暉[10] | 有湯球輯本。 | ||||||||
南燕錄[11] | 十六國 | 張詮 | 有湯球輯本。 | ||||||||
南燕書 | 無考 | 無考 | |||||||||
苻朝雜記[6] | 無考 | 無考 | |||||||||
秦書 | 十六國 | 何仲煕 | |||||||||
秦書 | 十六國 | 車頻 | 有湯球輯本。 | ||||||||
秦記 | 劉宋 | 裴景仁 | 有湯球輯本。 | ||||||||
後秦紀 | 北魏 | 姚和都 | 有湯球輯本。 | ||||||||
代都略記 | 無考 | 無考 | |||||||||
涼記 | 十六國 | 張諮 | 有湯球輯本。 | ||||||||
涼書 | 十六國 | 劉景[12] | |||||||||
西河紀 | 晉 | 喻歸 | 有湯球輯本。 | ||||||||
西河舊事 | 無考 | 無考 | |||||||||
涼記 | 無考 | 段龜龍 | 有湯球輯本。 | ||||||||
涼書 | 十六國 | 高道讓 | |||||||||
涼書 | 無考 | 無考 | |||||||||
敦煌實錄 | 北魏 | 劉景[13] | 有湯球輯本。 | ||||||||
敦煌張氏家傳 | 無考 | 無考 | |||||||||
拓跋涼錄 | 無考 | 無考 | |||||||||
十六國春秋 | 北魏 | 崔鴻 | 明人屠喬孫有十六國春秋輯本,湯球有十六國春秋輯補。 | ||||||||
十六國春秋纂錄 | 無考 | 無考 | |||||||||
戰國春秋 | 無考 | 李概 | |||||||||
吐谷渾記 | 無考 | 無考 | |||||||||
翟遼書 | 無考 | 無考 | 早佚 | ||||||||
諸國略記 | 無考 | 無考 | 早佚 |
舊事
書名 | 成書年代 | 作者 | 卷數 | 備註 |
晉朝雜事 | 佚名 | 二卷 | 有黄奭輯本。 | |
晉宋舊事 | 佚名 | 一百三十五卷 | ||
晉要事 | 佚名 | 三卷 | 有黄奭輯本。 | |
晉故事 | 佚名 | 四十三卷 | ||
建武故事 | 佚名 | 一卷 | 有黄奭輯本。 | |
咸和咸康故事 | 晉 | 孔愉 | 四卷 | |
晉修復山陵故事 | 車灌 | 五卷 | 有黄奭輯本。 | |
八王故事 | 十卷 | 有黄奭輯本。 | ||
四王起事 | 晉 | 盧綝 | 四卷 | 一作四王遺事。有黄奭輯本。 |
大司馬陶公故事 | 佚名 | 三卷 | ||
郗太尉為尚書令故事 | 佚名 | 三卷 | ||
桓玄僞事 | 佚名 | 三卷 | ||
東宮舊事 | 張敞 | 十卷 | 有黄奭輯本。 |
職官、儀注
書名 | 成書年代 | 作者 | 卷數 | 備註 |
公卿禮秩故事 | 晉 | 傅暢 | 九卷 | 有黄奭輯本。 |
晉官品 | 徐宣瑜 | 一卷 | 梁有,隋無。 | |
百官表注 | 晉 | 荀綽 | 十六卷 | 梁有,隋無。 |
職官記 | 九卷 | 梁有,隋無。 | ||
大興二年定官品事 | 佚名 | 五卷 | 梁有,隋無。 | |
百官品 | 佚名 | 九卷 | 梁有,隋無。 | |
魏晉百官名 | 佚名 | 五卷 | ||
晉百官名 | 佚名 | 三十卷 | ||
晉官屬名 | 佚名 | 四卷 | ||
決疑要注 | 晉 | 摯虞 | 一卷 | |
司徒儀 | 晉 | 干寳 | 一卷 | 梁有,隋無。 |
百官儀服錄 | 佚名 | 五卷 | 梁有,隋無。 | |
新定儀注 | 晉 | 十四卷 | ||
新定儀注 | 晉 | 傅瑗 | 四十卷 | |
晉雜儀注 | 佚名 | 十一卷 | ||
晉尚書儀 | 佚名 | 十卷 | ||
車服雜注 | 晉 | 徐廣 | 一卷 | |
晉鹵簿圖 | 佚名 | 一卷 |
別史
- 晉錄
- 晉世譜
- 王朝目錄
起居注
- 晉惠帝起居注,陸機撰,有湯球所輯七條。
- 晉起居注,晉李軌撰,記泰始、咸寧、太康、咸和諸朝事。其中晋泰始起居注二十卷。
- 晉起居注,宋劉道薈撰。刘道荟,又作道会,南朝宋北徐州主簿。
- 晉武帝起居注
- 晉永安起居注
- 晉建武起居注
- 晉太興起居注
- 晉咸康起居注
- 晉康帝起居注
- 晉永和起居注
- 晉孝武帝起居注
- 晉太元起居注
- 晉隆安起居注
- 晉義熙起居注
- 南燕起居注
黄奭所輯眾家晉史中還收有《三國志注引晉書》、《世說注引晉書》、《文選注引晉紀》、《北堂書鈔引晉紀》、《初學記引晉紀》、《群書治要所載晉書》、《白帖引晉紀》、《御覽引晉紀》,均收入《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部的眾家晉史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