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本漫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日式漫畫

日本漫画(日语:漫画マンガ Manga,英文:Manga或Japanese comics)指日本於18世紀以後從12世紀戯画(戯画ぎが Giga)延伸發展出的漫畫藝術,相當於英文的「Cartoon[1][2]。當代日本漫畫為故事连环画和四幅一组的组画,它是画面组合作品的总称。

日本汉字漫画平假名まんが片假名: マンガ。音:Manga(英語 /ˈmæŋɡə//ˈmɑːŋɡə/)可拆解成二部份解釋。

  1. 「漫、マン、まん,(音:Man)」指「任意地、異想天開」
  2. 「画、ガ、が,(音:Ga)」指「圖片、圖畫或插圖」

合起來等同於刊载的擁有故事情节的連環漫畫書(日语:漫画本まんがほん mangahonコミックス komikkusu;英語:Comics),可參見「漫畫」。

喜愛日本文化的漫畫粉絲將「Manga」一詞的解釋為:具有独特风格以及庞大影响力的漫畫流派,並將其称为日式漫画。

概要

漫画
項目
列表
各國漫畫家列表
頁面分類
漫畫
各國漫畫-漫畫家
漫畫類型-漫畫角色
專題
漫畫-漫畫家
共筆
共用筆名
漫畫小作品
動漫小作品
日本漫畫家小作品
動漫主題|··

日本的漫畫讀者包括了所有的年齡層[3],因此日本漫畫的題材非常廣泛。1950年代以後,漫畫逐漸成為日本出版業的主要部分[4]。2006年漫畫市值更達到4810亿日圓[5]。除了一小部分漫畫是彩色的[6]之外,大多數日本漫畫採用黑白印刷[7]來節省成本[8]。在日本,漫畫一般在漫畫雜誌上連載,毎期漫畫雜誌可包含多個漫畫系列,但毎個系列只刊登一個章節留待下期繼續[3][9]。如果某個漫畫系列已連載一段時期並且受到讀者歡迎,那個系列通常會以單行本(收錄單一漫畫中的多個章節)的形式出版[3][9]。日本擁有大量的漫畫讀者,因此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日本設有專門的漫畫咖啡店漫画喫茶),在那里讀者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漫畫,許多人還在漫畫咖啡廳過夜。日本漫畫向海外輸出始於1970年代末,逐漸向全球擴張;在世界范围内,日本漫畫越來越普及[10][11]。許多外國出版商在取得授權後翻譯和發行外文版日本漫畫。

发展历史

日本神戶漫畫出租店

日本漫画业从12世纪就开始发展。平安時代的《鳥獸戲畫》(鳥獣戯画)被認為是日本最古老的漫畫作品[12][13]

1862年,漫畫雜誌《Japan punch》(ジャパン・パンチ)在橫濱外國人居留地發行。

1877年代表明治時代的漫畫雜誌《團團珍聞》創刊。日本漫畫家北澤樂天日语北澤樂天於1905年創立《東京パック》,對日本諷刺漫畫的發展貢献很大。

樂天從1928年開始在《時事漫畫》連載的《とんだはね子》是日本第一本以少女作為主人公的連載漫畫,被視為少女漫畫的先驅作品。

1915年,日本漫畫家岡本一平創立漫畫家團體東京漫畫會(也就是以後的日本漫畫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日本参戰,加上情報局的法規和用紙不足等緣故,日本的漫畫產業陷於衰退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漫画界再次恢复了生气。1954年,月刊少女漫畫雜誌《Nakayoshi》創刊。1959年,最初的週刊漫畫雜誌《週刊少年Sunday》和《週刊少年Magazine》創刊。1968年《週刊少年Jump》創刊。戰後初期影響了現代日本漫畫歷史的代表作品是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195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日本漫畫家受到手塚治虫作品的啟發。1960年代,石森章太郎赤塚不二夫藤子不二雄的作品大受歡迎。随着电视突飞猛进的发展,颇受欢迎的漫画开始被改編成電視動畫,日本開始了动画时代。1990年代後,漫畫的類型進一步擴大,漫畫雜誌數量迅速增長,網絡漫畫等文化也應運而生。

有觀点認為日本漫畫發展始於戰後美軍佔領時期,這種觀点強調日本漫畫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很大;包括該時期美軍帶到日本的美國漫畫電視電影卡通片(特别是迪士尼[9][14]。但是一些作家,包括Frederik L. Schodt[4][9]、Kinko Ito[15]和Adam L. Kern[16][17]強調日本文化的延續和美學傳統才是日本漫畫歷史的關鍵。

出版和表現形式

日本漫畫的閱讀順序

日本漫畫基本由、登場人物、背景文字氣球音喩漫符台詞和其他技法構成。日本漫畫的閱讀順序(格的排列)一般是從上往下,從右至左(同一行中);在同一格中閱讀文字氣球中的文字也是從上往下,從右至左(見右圖)。這和傳統日語文字的排列順序一致。雖然多數出版商在出版日本漫畫外文版時保持了這種風格,仍然有一些外文出版商把漫畫的閱讀方向改為從左至右,這樣的作法可能會違背原作者的意圖,有時也會造成完整的圖片(如覆蓋兩頁的格)斷開的情况。

技法

  • 登場人物的言談和思考内容以文字形式記錄在文字氣球中。
  • 擬聲詞以手寫字體形式表現。
  • 漫符用以體現人物的心理和動作(比如在人物的額頭、後腦邊畫上汗水滴表示角色的惊訝、憤慨、無奈或困惑;讓人物的額頭、拳頭浮現青筋代表憤怒等)。

分类

按讀者對象分類

  • 幼年漫畫:以小学生為讀者對象。
  • 少年漫画注2:以小学生至高校生為讀者對象。特徵為努力、友情、勝利、熱血;近年的少年漫畫更有「主角不死論」、「主角威能」的風氣。
  • 少女漫畫:以6歲至18歲、小學至高中生、及一些成年女性為讀者對象。這類漫畫沒有明確的界限,不以故事類型、繪畫風格或是情節而分,僅僅當出版商想要將某個漫畫面向年輕女性發行時,就稱之為少女漫畫。
  • 青年漫畫:主要對象是高中生以上。通常包含較多與性或暴力相關畫面。這類漫畫一般較少複雜怪異的情節,一般是以考試、運動或學校生活為主。描寫對象主要為大學生、工薪族、失業者等等。若是描寫了社會或公司情節的會更受讀者歡迎。青年漫畫同時亦包括少量帶有科幻、神秘、幻想類別的成人向漫畫。
  • 淑女漫畫:主攻20歲以上女性的漫畫,尤其是家庭主婦和白領女性,因為她們更喜歡類似肥皂劇的浪漫小說。
  • 成人漫畫:以18歲以上讀者為對象,包括性描写、暴力或過度血腥的內容。

詳見下表注3

日本漫畫分類
類別 雜誌名稱 出版社 男女比例 日本銷售量 中文授權版 備註
少年 週刊少年Sunday 小學館 75.9:24.1 200萬 臺灣地區 元氣少年(青文)
少年 週刊少年Jump 集英社 90:10 362萬 香港 EX-am(文化傳信)
臺灣地區 TOP(大然) 停止發行
臺灣地區 寶島少年(東立)
少年 週刊少年Magazine 講談社 不詳 405萬 臺灣地區 新少年快報(東立)
香港 新少年週刊(東立)
青年 Big Comic Original 小學館 69.3:30.7 150萬 無授權版
少女 LaLa 白泉社 3:97 20萬 臺灣地區 焦點少女(東立) 停止發行
少女 Ribon 集英社 0:100 132萬 臺灣地區 夢夢月刊(尖端)
少女 Nakayoshi 講談社 不詳 不詳 香港 COMiC FANS(天下)
女性 Young You日语ヤングユー 集英社 0:100 23萬 無授權版

按題材分類

男性漫畫專賣店
日本書店的漫畫角。漫畫大多按出版社和連載雜誌劃分

按表現形式分類

繪畫工具

傳統方式

基本繪畫工具

彩色原稿繪畫工具

數位繪圖

  • 板繪

硬體:個人電腦+绘图板或者單一的智機、平板。

  • 鼠繪

硬體:個人電腦+滑鼠

日本漫画家

日本龐大的漫畫產業使日本湧現眾多優秀的漫畫家。由於日本漫畫家的作品通常在漫畫雜誌上定期連載,為了追上發行間距,工作量通常比較大,為此日本漫畫家在創作時常有助手輔助。一般來說,故事構成,主要人物的繪製會由漫畫家自己完成;群衆和背景描寫,原稿塗黑,黏貼網點紙等細節上的操作則由助手擔任注4

同人和Cosplay

同人并非漫畫制作中的一环,而是指其狂热爱好者们的组织。日本有许多有名的漫画家都是画同人作品出身的。同人的活动很多,例如製作同人小说,同人漫画。此章節主要介绍Cosplay同人志

Cosplay,中文译为角色扮演,字源來自日文的コスプレ,而這四個字分別來自コスチューム(Costume)與プレー(Play),意即一種穿著舞台用衣裝的聚會注5,在这里指扮演动漫或游戏里的人物,是广大动漫和游戏粉絲的梦想。

近年Cosplay活动也涵盖视觉系乐团与电影。在日本,COSPLAY SHOW(真人模仿秀或是角色扮演)极为风行,基本上大小游戏、动漫展会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Cosplay扮演者。

在日本,同人志也非常的繁荣昌盛。所谓的同人志也就是业余漫画家所组成的团体。他们自费出版自己的漫画杂志,单行本,周边产品,目的可以是为自娱自乐,也可以作为磨练画技,积累经验,提升名气,从而获得漫画出版社的赏识青睐,成为职业的漫画家。在日本各地同人志团体非常的多,入团人数连年增长,每年举办的各项活动如画展,Cosplay比赛等动辄就有几千人参加,他们出版的漫画也有固定销量。

日式漫画

一幅日式漫画

日式漫画是日本漫画的另一种类型。

战后时期,漫画自西方传入日本,并发展出独特的风格,逐渐在日本形成了拥有大量读者群的庞大产业,其影响也延伸到其他国家。日式漫畫並不局限於日本漫畫,在華人地區南韓東南亞歐美等地區也有許多和前者風格相近的作品。

“漫画”在日语中的意思相当于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日本人将漫画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视作一门艺术,它的读者不局限于任何年齡,但大體上還是針對青少年

大多数日式漫画通常连载于漫画杂志上。当一部漫画连载了一段时间之后,将以单行本的形式重新制作出版。此类单行本大多印刷在较高级的纸张上,有利于那些想收集的人。

日式漫画的风格十分独特,强调对于线的处理,其故事情节以及分格的设置与其他漫画有较多区别。

特色与风格

日式漫畫的人物身體四肢比較接近真人,眼睛比較大,鼻子嘴巴比真人小。日式漫畫向來不刻意描繪人種特徵,有時連性別也難以分辨。年齡大多設定在青少年階段,因此的輪廓和皺紋相對較少。另外,日式漫畫裡的人物通常具有異於常人的人格情緒表情,請參見動畫物理學

這些設定在ACG作品已成为一种公认设定,其起始于手塚治虫原子小金鋼等作品。這種概念到1980年代至1990年代正式成行,2000年代開始走向國際化

注释

  1. 其实日本漫画没有特别明确的分类,这里说的仅仅是其中一种。
  2. 资料来源:南方网动漫频道《日本漫画分类》一文。
  3. 资料来源:www.snsn.com.cn上《日本漫画分类简言》一文。
  4. 另見日本漫畫家條目。
  5. 引用www.southcn.com上《台湾Cosplay发展史》一文。

參考來源

  1. ^ Barbara A. West. Encyclopedia of the Peoples of Asia and Oceania. Infobase Publishing. 1 January 2009: 334– [2013-12-09]. ISBN 978-1-4381-191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3). 
  2. ^ Timothy J. Craig. 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M.E. Sharpe. 1 January 2000: 22– [2013-12-09]. ISBN 978-0-7656-31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5). 
  3. ^ 3.0 3.1 3.2 Gravett, Paul. 2004. Manga: Sixty Years of Japanese Comics. NY: Harper Design. ISBN 978-1-85669-391-2. p. 8.
  4. ^ 4.0 4.1 Schodt, Frederik L. 1996. Dreamland Japan: Writings on Modern Manga. Berkeley, CA: Stone Bridge Press. ISBN 978-1880656235.
  5. ^ "Japanese Manga Market Drops Below 500 Billion Yen." (2007-03-10) http://comipress.com/news/2007/03/10/162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007-09-14.
  6. ^ Kishi, Torajiro. 1998. Colorful. Tokyo: Shueisha. ISBN 4-08-782556-6.
  7. ^ Katzenstein, Peter. J. & Takashi Shiraishi 1997. Network Power: Japan in Asia.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01483738.
  8. ^ Katzenstein & Shiraishi 1997
  9. ^ 9.0 9.1 9.2 9.3 Schodt, Frederik L. 1986. Manga! Manga!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 Tokyo: Kodansha. ISBN 978-0-87011-752-7.
  10. ^ Wong, Wendy Siuyi, Globalizing manga: From Japan to Hong Kong and beyond, Mechademia: An Academic Forum for Anime, Manga, and the Fan Arts, 2006, 1: 23–45 [200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5) 
  11. ^ Patten, Fred. 2004. Watching Anime, Reading Manga: 25 Years of Essays and Reviews. Berkeley, CA: Stone Bridge Press. ISBN 978-1-880656-92-1.
  12. ^ 日本漫画の源流をたずねて第2回 (PDF). 京都国際漫畫論壇. [2007年7月23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年9月28日). 
  13. ^ 明治の息吹 -漫画・諷刺画から-. 國立国會圖書館. [2007年7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14日). 
  14. ^ Kinsella, Sharon 2000. Adult Manga: Culture and Power in Contemporary Japanese Societ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978-0-8248-2318-4.
  15. ^ Ito, Kinko. 2004. "Growing up Japanese reading man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ic Art, 6:392-401.
  16. ^ Kern, Adam. 2006. Manga from the Floating World: Comicbook Culture and the Kibyoshi of Edo Japa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02266-9.
  17. ^ Kern, Adam. 2007. "Symposium: Kibyoshi: The World's First Comicboo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ic Art, 9:1-486.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