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竹科學園區

坐标24°46′56″N 121°00′23″E / 24.7823005°N 121.0062859°E / 24.7823005; 121.0062859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24°46′56″N 121°00′23″E / 24.7823005°N 121.0062859°E / 24.7823005; 121.0062859

新竹科學園區
Hsinchu Science and Industrial Park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竹科管理局行政大樓
概要
設置單位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局長 陳宗權
所在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管理局址 新竹市東區新安路2號
成立 1980年
核定籌設時間 竹科園區:1979年
竹南園區:1997年
銅鑼園區:1997年
新竹生醫園區:2003年
龍潭園區:2004年
宜蘭園區:2005年
從業員工數 總人數:176,630人[1] (截至2024年2月)
  • 新竹園區:147,363人
  • 竹南園區:14,956人
  • 龍潭園區:7,069人
營業額

新竹科學園區,簡稱竹科,舊稱新竹科學工業園區[2][3]臺灣的第一座科學園區,所屬園區包含新竹竹科園區苗栗竹南園區苗栗銅鑼園區新竹生醫園區桃園龍潭園區以及宜蘭園區,官方劃設的園區範圍涵蓋臺灣新竹市東區新竹縣寶山鄉竹北市桃園市龍潭區平鎮區苗栗縣銅鑼鄉宜蘭縣宜蘭市,園區內廠商以積體電路產業為主,為全球半導體業的主要科技重鎮之一,亦有「台灣矽谷」之稱[4]

臺灣新竹科學園區成立至今有600家以上高科技業廠商進駐,主要產業包括有半導體業、電腦業、通訊業、光電業、精密機械業與生物科技業,是全球半導體製造業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目前已開發新竹園區約632公頃與竹南園區約141公頃,超過17萬人在園區工作(截至2022年11月)。經過多年開發,新竹科學園區逐漸成為北台灣的科技產業中心,並且按國家發展計畫擴大基地,目前擴充計畫包括桃園龍潭園區、苗栗銅鑼園區、新竹生物醫學園區以及宜蘭園區。亦由於其成功經驗,中華民國政府陸續在台灣部設立中科南科。但這些產業伴隨著高污染的副產品,及其帶來的環保及健康問題為歐美國家所不能接受,[5][6][7][8]因此法規及執法寬鬆的台灣成為最適合的設廠地點[9]。新竹科學園區是世界積體電路製造的重鎮,也是台灣積體電路設計群聚地,積體電路產業之產值佔園區總產值達7成,創造了不少經濟及就業機會,如台積電聯電等知名晶圓代工大廠以及聯發科瑞昱高通等知名IC設計大廠皆在此設置據點。[10]

歷史

科學園區入口光柱

工研院技術引進、人才培育、衍生公司、育成中心、技術服務與技術移轉等不同方式協助業者立足在新竹科學園區,對台灣產業發展歷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1977年10月底,工研院建立台灣首座4吋晶圓的積體電路示範工廠。
  • 1979年1月10日,新竹市市區東郊金山面擴建動土成立以電子代工的科學工業園區(今新竹科學園區竹科園區)。
  • 1980年12月15日,科學工業園區正式完工[11][12],並同時成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13]
  • 1986年,竹科園區啟用污水處理廠[14]以解決產生的廢水污染,另外環保局也持續在園區周圍檢測空氣。
  • 1990年,桃園縣龍潭鄉的龍潭科技工業園區動工。
  • 1997年7月,政府經評審選定位於新竹市南邊的苗栗縣竹南鎮銅鑼鄉核定為新竹科學園區第四期擴建基地的竹南園區銅鑼園區
  • 1999年7月,竹南園區動工。
  • 2001年6月1日,行政院核定經建會推動新竹生物醫學園區推動原則,隔年改由國科會繼續推動。
  • 2003年3月28日,新竹生物醫學園區正式成立。
  • 2004年1月28日,行政院同意將龍潭科技工業園區納入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擴建用地而成為龍潭園區
  • 2005年5月16日,行政院核定位於宜蘭縣宜蘭市設立宜蘭園區
  • 2007年2月8日,銅鑼園區動工。
  • 2014年3月,園區更名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 2019年,再更名為「新竹科學園區」。

基地

新竹科學園區共有六個園區,總開發面積1,342公頃。

竹科園區

主要園區,距離新竹市區約五分鐘車程,公路交通以中山高速公路為主,距台北市70公里,到桃園國際機場車程約65分鐘,至新竹漁港需20分鐘車程、往北至基隆港、往南到臺中港分別約需兩小時車程,可經由中山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寶山交流道直接進入園區,共650公頃。鄰近鐵路車站為台鐵新莊車站,可搭乘區間車至高鐵新竹站。除工廠之外,亦有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關務署以及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等設施,提供了一系列完整的服務。

竹南園區

位於苗栗縣竹南鎮頂埔里,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奉行政院核定為科學園區用地,於民國八十八年七月開始動工,土地面積159公頃以支援新竹科學園區發展,並已陸續引進生物科技、通訊、光電等高科技產業。竹科四期竹南基地在41家廠商(投資額1,366億元、員工近10,839人)進駐之後飽和,進行四期擴編計劃,總開發面積165.72公頃,先從竹南鎮大埔里公義路以東136公頃著手辦理都市計畫變更。[15]

龍潭園區

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現有「台積電」、「美國蘋果電腦」、「友達光電」、「明基材料」、「輔祥實業」、「晶元光電」、「合晶科技」、「同欣電子」、「艾克爾國際科技」、「台灣日鑛金屬」及「聯亞科技」營運中。未來本園區將建構為光電及太陽能上、中、下游產業創新聚落,帶動地方產業轉型,增進就業機會,繁榮地方經濟並吸引高科技人才至龍潭科學園區服務。

銅鑼園區

銅鑼科學園區

位於苗栗縣銅鑼鄉,可經由中山高速公路銅鑼交流道進入園區。於民國99年開始即有企業進駐,但園區基地景象仍顯冷清,加上園區開發工程持續,更讓地方不解,憂心園區土地閒置[16]。2010年初在電池廠賸玖科技公司起租後,銅鑼園區的土地出租率已達百分之百。

宜蘭園區

位於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以西、縣政特區以北、宜蘭運動公園以南,園區土地在日本時代曾經是宜蘭機場,目前有28家廠商[17]

目前有宇正精密科技、佩兒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宜蘭分公司、海納微加工、宜鼎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宜蘭分公司、台灣基康股份有限公司宜蘭分公司、和曜生技等二十餘家公司

新竹生物醫學園區

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目前有39間核准入區的廠商。

進駐廠商(僅列部分)

竹科30年紀念樹
台積電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晶圓五廠
友達光電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廠房
半導體業 台積電
TSMC
聯華電子
UMC
力積電
Powerchip
旺宏電子
MXIC
新唐科技
Nuvoton
矽統科技
SIS
聯發科
MediaTek
瑞昱半導體
Realtek
頎邦科技
Chipbond
凌陽創新
Sunplus
聯陽半導體
ITE Tech.
合勤科技
Zyxel
漢磊科技
EPISIL
茂矽電子
MOSEL
漢民科技
HERMES-EPITEK
世界先進
VIS
茂德科技
ProMOS
聯詠科技
NOVATEK
南茂科技
ChipMOS
創意電子
UNICHIP
威盛電子
VIA
智原科技
faraday
鈺創科技
Etron
台灣光罩
TMC
微相科技
MLI
致新科技
GMT
科儀電子
KEST
飛虹高科
ECMOS
偉詮電子
Weltrend
沛亨半導體
ANALOG
環球晶圓
Globalwafers
台灣信越半導體
SEH-T
科林研發
Lam Research
凱鈺科技
TMTECH
力旺電子
eMemory
敦茂科技
DenMOS
力成科技
PTI
台灣美日先進光罩
PDMC
矽品精密
SPIL
光電業 友達光電
AUO
中強光電
Coretronic
鼎元光電
tyntek
虹光精密
Avision
晶元光電
EPISTAR
聯合再生能源
URE
台積固態照明
TSMC Solid State Lighting
新世紀光電
GENESIS photonics
隆達電子
Lextar
索爾思光電
Sourcephotonics
高輝光電
Kobrite
東盈光電
Lightwavelink
行家光電
Maven Optronics
合盈光電
Hpbint
光磊科技
OPTO
電腦資訊及軟體產業 全景軟體
ChangingTec
緯創資通
wistron
佳世達
Qisda
東訊
Tecom
核心智識
Coretech
敏盛科技
Teams
長茂科技
EverMore
艾迪訊科技
Claridy
研能科技
Microjet
醫療器材製造業 元健大和
Digibionic

交通

公路

鐵路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新竹科學園區從業員工數. 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2. ^ 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組織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3. ^ 中時電子報. 科學園區定調 整合創新前瞻技術 - 生活新聞. 中時電子報.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中文(臺灣)). 
  4. ^ 台灣矽谷「三高竹科」 提升新竹競爭 房市更上層樓. [2020-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5. ^ 陳妙鈴; 卜華志. 高科技高污染?──揭開半導體污染防治的面紗. 臺北市: 臺灣光華雜誌: 42. 1998年9月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臺灣)). 
  6. ^ 全身冒毒氣的高科技產業. 臺北市: 苦勞網. 2000年5月18日 [2015年5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6日) (中文(臺灣)). 
  7. ^ 地下水污染篇之二.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17) (中文(臺灣)). 
  8. ^ The Poisoned Neighborhood The clean industry may be deadly for high-tech workers. El Andar Magazine. 2001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英语). 
  9. ^ 李禮仲; 周信佑. 環保與經濟應平衡發展. 臺北市: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14年9月9日 [2016年7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2日). 
  10. ^ 竹科介紹. 竹科官網. [202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2). 
  11. ^ 金山面社區營造工作之我思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5-01-20.
  12. ^ 新竹科學園區園區簡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23-11-30.
  13. ^ 竹科管理局簡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24-02-07.
  14. ^ 園區污水處理廠介紹. [201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15. ^ 苗栗縣政府中文版 苗栗縣政府. [2013-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16. ^ 銅鑼科進駐不到10廠 竹管局:洽詢頻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17-04-05
  17. ^ 園區廠商. [202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