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
扬雄 | |
---|---|
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 |
姓 | 扬 |
名 | 雄 |
姓名 | 扬雄 |
字 | 子云 |
族裔 | 汉族 |
其他名號 | 杨雄 |
出生 | 前53年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 |
逝世 | 18年 |
著作 | |
《法言》、《太玄》、《方言》 | |
扬雄(前53年—18年)[1],字子雲,姓名又作杨雄,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家族与姓氏问题
揚雄的遠祖出自周之姬姓。西周王室的旁支有名叫伯僑者,在晉之楊邑(在今山西洪洞縣東南十五里)受封采地,世稱楊侯,其子孫便以楊爲氏[2]。至戰國時期,楊侯爲躲避晉國六卿之亂,舉家南遷至楚之巫山(今四川巫山縣)。在戰國末年直至楚漢相爭的數十年間,楊氏都受戰亂波及,不得安居,於是又溯長江而上遷至巴郡江州(在今重慶附近巴縣以西)。
扬雄的五世祖扬季,官至庐江太守,在西汉元鼎年间,为了躲避仇家,又攜家溯长江而上,移居至岷山以南的郫县并定居下来[註 1]。扬雄的家族所拥有的田地不多,仅「有田一㙻,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3];并且其住处「左邻崇山,右接旷野」[4],因此土地也并不丰饶。在这种情况下,扬家世代过着小自耕农的生活,十分贫寒,最好不过能谋得一家温饱。
扬雄的姓是「扬」还是「杨」,这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根據揚雄的自序,其先祖受封於晉之楊邑,因以其地為姓,則扬雄之姓本应为「杨」。东汉延熹(158~167)年间所刻《郎中郑固碑》有「君大男孟子有杨乌之才」[5],其中杨乌即扬雄之子[6]。汉末杨修《答临淄侯笺》中有「脩家子雲」[7],可知汉末人尚多以扬雄之姓为杨。唐杜甫《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等诗作提及扬雄处,宋二王本皆作「杨雄」[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首句「醉酒杨雄宅」[9]。杜甫于赋杨长宁宅用扬雄的典故,则杜甫亦以扬雄之姓为「杨」。
宋元时期,不同版本的《汉书》对扬雄的姓记载各异。有的版本全部作「扬」,有的版本「扬」「杨」杂出[註 2],至明监本,则统一改作「扬」。对于这种现象,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道:
“ | 古假「杨」为「扬」,故《诗·杨之水》,毛曰:「杨,激扬也。」《广雅》曰:「杨,扬也。」《佩觿》曰:「扬,柳也,亦州名。」古书州名皆作「杨」矣。[10] | ” |
然而,对于扬雄姓氏问题本身,段玉裁则又认为其姓当为「杨」,作「扬」者是伪说。段的观点得到了王念孙的支持。汪荣宝对此批评道:「同声通用,古书常例,托名标帜,尤无正假可言。谓雄姓从手,与『杨』不同,斯为妄论;必以作『杨』为谬,亦乖通义。」[11]
王先谦支持杨、扬二字假借相通的观点,并举出扬州、扬干等名物在不同版本《汉书》中杨、扬二字杂出为例证。他同时认为,之所以明监本忽然统一改爲手旁「揚」,是由于明朝人開始使用俗體字[12]。
徐复观认为,扬雄本姓为杨,只因西汉元鼎年间,其先祖杨季为躲避仇家,移居岷南郫县时,始将原姓「杨」稍加更改为「扬」。因此,他们的家族便不与郫县其他杨姓相通,于是扬雄才写道「故雄无它扬于蜀」[13]。
目前学界共识是扬雄家族本姓为杨,至于何时、何故改为扬姓,尚有不同说法。[原創研究?]
思想
扬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学说,强调如实的认识自然现象,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方士的学说。
在人性論上,揚雄於《法言·修身》說:「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他以氣稟言人的實然之性,採告子、荀子「化性起偽」的思路,謂善惡相混的人性有待後天外鑠性的教化。他標準「君子」為教育的目標,教學的內容是禮義,「視、聽、言、貌、思」的導正是陶塑品德的必要重點。其中「思」是心的發用所在,揚雄稱心的難測之用為「神」,為教化的關鍵所在。
評價
文学形象
扬雄的形象常作为潜心于学术,不慕名利,不谙世故的学者的典型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
- 左思《咏史·济济京城内》(八首其四):“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言论准仲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 卢照邻《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 李白《古风·咸阳二三月》(五十九首其八):“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 李白《古风·一百四十年》(五十九首其四十六):“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 李白《侠客行》:“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李贺《绿章封事》:“金家香衖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 戴叔伦《行路难》:“扬雄闭门空读书,门前碧草春离离。”
主要著作
主要賦文作品
- 《長楊賦》
- 《蜀都賦》
- 《甘泉賦》
- 《羽獵賦》
- 《逐貧賦》
- 《解嘲》
遗址
注释
参考文献
- ^ 揚雄别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景迂生集 巻十九。
- ^ 揚雄《反離騷》:「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於汾隅。靈宗初諜伯僑兮,流于末之揚侯。」
- ^ 见《汉书》本传。
- ^ 见扬雄《逐贫赋》。
- ^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1006.统一书号 10018·120.
- ^ 《法言·问神》:「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九岁而与我《玄》文。」又见于《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目录》、《太平御览》卷三八五引刘向《别传》。
- ^ 蕭統编,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564.统一书号 10018·402.
- ^ 杜甫.杜工部集.中华再造善本:第六册卷九15a,第十册卷十七15a.
- ^ 杜甫.杜工部集.中华再造善本:第十册卷十七9b.
-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431.ISBN 978-7-80729-163-3.
- ^ 汪荣宝.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4.统一书号 2018·266.
- ^ 《汉书补注》:先谦曰:官本注末「也」作「字」,是。偪,正字;逼,俗字。扬、杨字同,王说是也。《汉书》从手从木之字类多通作,不能枚举,而各本又复互异。杨、扬通作,如扬州,景祐本、汪本多作「杨」;明监本全书皆作「杨」。《左传》之扬干,汲古阁本《人表》作「杨干」。本书之杨恽见于《宣纪》者作「杨恽」,与各传同,闽本作「扬恽」。《高纪》之杨熊,汲古本樊哙、夏侯婴、伍被传作「扬熊」。《李寻传》之扬光辉,汲古本作「杨光辉」。足证此书二字通写,元无一定。今汲古本《雄传》作「扬」,诸志传多作「杨」,证以雄自序世系,其本从木不从手,又何疑乎?
- ^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扬雄论究.台北,学生书局,1979:448~449.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揚子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 《漢書/卷087上》,出自班固《漢書》
- 《漢書·卷087下》,出自班固《漢書》
外部連結
- Yang Xi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biography
- 扬雄的作品 - 古騰堡計劃
- 方言: 13卷 (1873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ull text of Yang Xiong's Fa Yan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4-14 (English and Chinese) - Chinese Text Project
- Yang Xi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Qin Shi Bu (琴史補; "Appended History of the Guqin")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