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狄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戎翟

狄戎,又作翟戎戎翟先秦部落名,為西戎八國之一,也被列為北狄之一。曾分別臣屬於楚國、秦國,後為秦國消滅,狄戎後来加入匈奴

歷史

西周末年,諸戎乘周室衰落之際东迁,进入涇水、渭水流域[1]

狄戎在春秋时期活动于今甘肃省临洮县一带。

前384年,秦献公初立,欲复秦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灭狄、䝠戎[2]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置陇西郡,辖狄道县(治今甘肃省临洮县)。

《史記》〈匈奴列傳〉將翟戎列為匈奴的先祖之一,為西戎八國之一[3]秦穆公时臣服于秦国。与绵诸、绲戎、豲戎居陇以西。楚国司马征召丰地兵卒、析地人和狄戎入伍当兵,逼近上洛。[4] 《後漢書》將他們列為犬戎之一,為西羌先祖之一。

學術考證

中華民國學者王國維認為,翟戎與豲戎等西戎皆為鬼方後裔,與玁狁混夷等同族,皆為匈奴先祖。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黃烈、李紹明、冉光榮等主張翟戎與豲戎皆為羌族。學者朱學淵認為翟戎與豲戎即後世的昭武九姓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林澐認為,是先秦時由華夏人群分裂出來的先秦戎狄部落一支[5][6]

参考资料

  1. ^ 《史記·匈奴列傳》「申侯怒而與犬戎共攻殺周幽王于驪山之下,遂取周之焦穫,而居于涇渭之閒,侵暴中國。秦襄公救周,於是周平王去酆鄗而東徙雒邑。」
  2. ^ 《後漢書》卷87〈西羌傳〉:「秦獻公初立,欲復穆公之迹,穆公霸有西戎,公今欲復之。兵臨渭首,滅狄、䝠戎。」
  3. ^ 《史記》卷70〈匈奴列傳〉:「當是之時,秦晉為彊國。晉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閒,號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故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翟、獂之戎,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
  4. ^ 左传》哀公四年:“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
  5. ^ 《农业类型的演变与戎狄族群的兴起》指出「晚商以前北方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戎狄』族群应当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
  6. ^ 林沄《夏至戰國中國北方長城地帶遊牧文化帶的形成過程》指出「 結合環境學和體質人类學的研究,可以看出,先秦文獻中的戎、狄,和戰國才活躍在北方長城地帶的東胡、匈奴並非同一族群。北方長城地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基本上是農業地帶,它之變為遊牧人往来馳騁的地帶,是文化、生態環境、族群等變動的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一個复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