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允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愛新覺羅·胤禔
胤禔
保清→胤禔→允禔
封爵郡王
封號
出生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1672年3月12日
逝世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1735年1月7日(1735歲—01—07)(62歲)
親屬
父親康熙帝
嫡母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母親惠妃納喇氏
元配嫡夫人伊爾根覺羅氏
繼夫人張佳氏
元配之父尚书科尔坤
繼室之父总兵官张浩尚
同胞兄弟承慶
弘昱
奉恩鎮國公弘昉
弘韦
弘曜
第五子
二等侍卫弘晗
三等侍卫弘旳
第八子
第九子
第十子
第十一子
奉恩將軍弘晌
三等侍卫弘晍
弘明
弘旽
十四女
其他親屬外堂叔祖:納蘭明珠

允禔满语ᠶᡡᠨ
ᡷᡳ
穆麟德轉寫Yūn Jy;1672年3月12日—1735年1月7日;另一说1672年2月14日生[1]),愛新覺羅氏,本名胤禔满语ᡳᠨ
ᡷᡳ
穆麟德轉寫In Jy),乳名保清[1]康熙帝長子,母為惠妃那拉氏,其弟雍正帝登基後,因避諱而奉命改「胤」字為「允」,因而官書均書「允禔」[2]

生平

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午時(1672年3月12日)[3][4]出生,因康熙帝最早出生的四個兒子皆夭殤而依照規定不序齒[5],故允禔為康熙帝名義上的長子。幼年依照慣例養於宮外,允禔養在成妃叔伯内务府总管噶禄家中。1677年8月,那拉氏被册封“惠嫔”后,回到生母身边[1]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命大阿哥允禔為裕親王福全的副將共同抵禦蒙古噶爾丹,因二人不協調,允禔被召還。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跟從康熙帝征討噶爾丹。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允禔被封為直郡王[6][7]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允礽被廢,允禔推舉皇八子允禩,並奏稱允礽行為卑鄙、已失人心,願為皇父誅殺允礽,康熙反怒斥允禔凶頑愚昧。之後,皇三子允祉向康熙告發胤禔用喇嘛巴漢格隆魘術詛咒允礽之事,康熙遂下旨將允禔革去直郡王,幽禁高牆嚴加看守。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735年1月7日)逝世[8],而《中國考古集成》則述是該年十一月初一逝世[3],享年六十二歲。直郡王府舊址,今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前半壁街[9]

家庭

胤禔有13子2女,除次子弘昉、三子弘暐、十三子弘晌外,史无记载,不详。[1]

待考

根據康熙四十五年玉牒的記載,第一子多羅直郡王允禔位下尚有庶妃魏氏,原任包衣大阿琳之女,以及庶妃吴雅氏,八品和寧大吴達哈之女,待考。

影視形象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220》,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孙继新. 皇长子胤禔. 康熙后妃子女传稿.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6-09: 111–118. ISBN 978-7-80047-597-9. 
  2. ^ (清)(愛新覺羅)允禔 中曆生卒:康熙11年-雍正12年. 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3. ^ 3.0 3.1 《中國考古集成》第2篇,第1卷,第20期,第928頁「為聖祖仁皇帝玄燁與惠妃納喇氏所生,按照封建禮法稱為庶出。在成年諸子中他年齡最大,生於康熙十一年壬子二月十四日午時,死於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初一日卯刻。依固山貝子品級治喪。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為直郡王。」
  4. ^ 王思治,《清代人物傳稿》第1卷第5篇,第54頁,換算為「1672年4月12日」,漏算閏月,應為「1672年3月12日」
  5. ^ 宋史·卷三一三·文彥博傳》:「用白居易九老會故事,置酒賦詩相樂,序齒不序官。」
  6. ^ 《聖祖仁皇帝實錄》,187卷(參見《清实录》,或《康熙朝實錄》)
  7. ^ 《聖祖仁皇帝實錄》
  8. ^ 《清史稿校註》第10卷,國史館,1986
  9. ^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三十五》
允禔
貝子允禔世系
清聖祖世系的分支
出生于:1672年3月12日逝世於:1735年1月7日
王室頭銜
新頭銜 直郡王
任職期間:1698年-1708年
封爵廢除
新頭銜 允禔系貝子
任職期間:追封
繼任:
遞降為奉恩鎮國公
二子弘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