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四世
君士坦丁四世 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Δ' | |
---|---|
羅馬人的皇帝 | |
拜占庭帝国皇帝 | |
統治 | 668年 – 685年 |
前任 | 梅泽修斯 君士坦斯二世 |
繼任 | 查士丁尼二世 |
出生 | 约652年 君士坦丁堡 |
逝世 | 685年9月(33岁) 君士坦丁堡 |
子嗣 | 查士丁尼二世 希拉克略 |
朝代 | 希拉克略王朝 |
父親 | 君士坦斯二世 |
母親 | 福斯塔 |
希拉克略王朝 |
---|
年表 |
演替 |
君士坦丁四世(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Δ', Kōnstantinos IV,拉丁語:Constantinus IV,约652年—685年)是一位拜占庭帝国皇帝(668~685年在位),在位期间首都君士坦丁堡经受住了阿拉伯人4年的围攻(674~678年),成为阿拉伯人与拜占庭人之间斗争的关键转折。
生平
君士坦丁四世是君士坦斯二世的长子,654年被其父亲加冕为共治皇帝。668年,君士坦斯二世在西西里被刺杀身亡,他继承帝位,并率军讨伐西西里的叛乱者。在教宗维達的支持下,他成功击败了僭主梅泽修斯。
阿拉伯哈里发穆阿威叶一世平息内乱后重新开始了对拜占庭的进攻。从674年初开始,阿拉伯人连续围攻君士坦丁堡。678年,拜占庭人开始使用秘密武器——“希腊火”,导致阿拉伯舰队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撤出拜占庭水域。在撤退途中,阿拉伯舰队在潘菲利亚海岸附近海面遭到暴风雨袭击,遭受到了进一步的巨大损失。于此同时,阿拉伯陆军也在小亚细亚遭到重创。因此,穆阿威叶一世被迫与拜占庭帝国签订了30年和约,并同意向拜占庭皇帝每年支付3000块黄金,另外交送50名战俘和50匹战马。只是阿拉伯人扩张第一次遇到了阻击,拜占庭的这次胜利在欧洲人抵御阿拉伯人进攻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拯救了拜占庭,也拯救了欧洲文明。受其影响,阿瓦尔人和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纷纷向君士坦丁堡派遣使节,承认其宗主权。
于此同时,一支保加尔人在首领阿斯巴鲁赫的率领下来到多瑙河下游定居,与拜占庭于680年发生了冲突,拜占庭军队受到重创,损失惨重。君士坦丁四世被迫缔结正式协议,承认其国家地位(即为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并承诺向新兴的保加利亚帝国支付年贡金。这是在拜占庭领土上第一次出现了独立王国,并得到拜占庭帝国的承认。
君士坦丁四世为了缓和与罗马主教的关系,从680年11月7日到681年9月16日召开了18次宗教大会,被称为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即第六次基督教大公会议。会议将将“基督一志论”视为异端,确定基督神、人两性为正统信仰。很多一志论教派的领袖被开除教籍。[1]
于此同时皇室内部发生激烈的争端。君士坦丁四世和父亲君士坦斯二世一样不想讓皇帝权力被分享,因此当着参加大公会议正统主教的面前,君士坦丁四世剥夺了两个弟弟希拉克略和提比略共治皇帝的头衔,并割去他们的鼻子。[2]
685年9月,君士坦丁四世去世,其子查士丁尼即位,是为查士丁尼二世。
参考资料
- ^ 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基. 《拜占庭帝国》 (M) 1.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6: 96~99. ISBN 7-225-02781-6.
- ^ 爱德华·吉本著 席代岳译.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五卷 (M) 1.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责任公司. 2008: 9. ISBN 978-7-80762-476-9.
君士坦丁四世 出生于:652年逝世於:685年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者: 君士坦斯二世 |
拜占庭帝国皇帝 668–685 與君士坦斯二世,654–668同時在任 希拉克略和提比略,659–681 |
繼任者: 查士丁尼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