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廣州市 (中華民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广州特别市
廣州市
 中華民國
院轄市(1930、1947-1949)
1921年—1949年
市徽 of 廣州市
市徽
廣州市

坐标:23°07′44″N 113°15′32″E / 23.128795°N 113.2589761°E / 23.128795; 113.2589761
國家 中華民國
面积 
• 
252平方公里(97平方英里)
人口 
• 
1276000
歷史 
1921年2月15日
1949年10月14日
前身
继承
番禺縣
南海縣
广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廣州市

廣州市,通稱廣州郵政式拼音Canton[1]),簡稱「穗」,是中華民國兩岸分治前所設置的12院轄市之一,亦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华南地区唯一的直轄市,是南部地區交通樞紐中心,亦是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

1948年的廣州市
中国国民党一大会址
大元帥府

廣東軍政府时期

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于此地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为辛亥革命积蓄巨大能量。而1911年爆发的“三·二九”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拉开辛亥革命的序幕。[2]

1910年和1911年,倪映典率千余名新军于燕塘起义黄兴等人发起的黃花崗起義都以失败告终[3]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废广州府,成立广东军政府。1917年7月,孙中山抵达广州准备另立軍政府。8月,约百名原在北京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行使中华民国行政权,展开護法運動。后因“非常国会”倒向桂系,迫使孙离开广州。同年设立广州市政公所。1918年10月,市政公所发出第一号布告,宣布将拆除全部城墙,将旧城墙基开辟为马路。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广州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市[4]。1921年4月,非常国会声称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在广州就职[5]中國國民黨1924年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同年孙中山在长洲岛创办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7]。1925年爆发历时16个月的省港大罷工,期间示威人士被镇压,史称沙基慘案[8]。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同年在广州正式成立[9]

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政府时期

1926年蔣中正在廣州东校场带领國民革命軍誓师北伐。同时,毛泽东彭湃等人在这里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骨干力量[10]。1927年“四·一二”事件之后,李济深在广州戒严,持续逮捕处决两千多名共产党员,共产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11]。12月,广州起义爆发,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历时三天的广州苏维埃政府[12]

1929年至1936年为陈济棠主政广州时期,广州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城市建设有显著发展,留下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爱群大厦等著名建筑。[13]1930年,广州曾一度改设特别市,同年改省辖市。陈1936年发动两广事变,最後失败逃往香港。粤汉铁路也在同年修通。[14]

抗日战争爆发後,1938年10月21日广州正式沦陷[15],期间人口也由超过120万迅速减至30万[16],绝大部分逃至香港[17]。1942年香港沦陷后发生粮荒,又有逾46万人回穗[16]。1945年8月15日中華民國國军进入,广州光复。1947年復為行政院院轄市。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逼近长江,中華民国政府南迁广州[18]。10月14日,解放軍陈赓部击败守卫广州的國军。此后广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地[19]

参考文献

  1. ^ 1947年廣東政區及郵政式廣東地名一覽.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47. 
  2. ^ “三·二九”广州起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广州日报. 2011-03-28 [2017-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3. ^ 李禎蓀(主編),吳佳華、黃繼勝(副主編) (编). 《名城廣州小百科》.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2: 87頁、89頁. ISBN 7-306-00553-7. 
  4. ^ 广州成为中国第一个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 [2010-08-30]. [永久失效連結]
  5. ^ 李禎蓀(主編),吳佳華、黃繼勝(副主編) (编). 孫中山在廣州三次建立政權. 《名城廣州小百科》.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2: 90頁. ISBN 7-306-00553-7. 
  6. ^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 一九二四年一月. 《廣州百年大事記》.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 
  7. ^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 一九二四年五月. 《廣州百年大事記》.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 
  8. ^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 一九二五年六月. 《廣州百年大事記》.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 
  9. ^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 一九二五年七月. 《廣州百年大事記》.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 
  10. ^ 李禎蓀(主編)、吳佳華、黃繼勝(副主編) (编).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名城廣州小百科》.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2: 96頁. ISBN 7-306-00553-7. 
  11. ^ 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 新华网. 中国经济网. 2007-05-17 [201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 
  12. ^ 1927年12月11日 广州起义爆发. 网易历史. 2005-12-11 [201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0日). 
  13. ^ 陈济棠时期下的广州基建. 大洋网. [201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14. ^ 粤汉铁路的历史. 腾讯网. [201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6). 
  15. ^ 1938年广州战役与广州沦陷经过. 抗日战争纪念网. 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16. ^ 16.0 16.1 广州市地方志·大事记·民国时期
  17. ^ 广州沦陷期的畸形繁荣. 羊城晚报. 金羊网. 2005-06-09 [201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4). 
  18. ^ 国民党“迁都”广州,司徒雷登落井下石. 网易新闻. 2008-03-03 [201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19. ^ 李禎蓀(主編)、吳佳華、黃繼勝(副主編) (编). 廣州解放. 《名城廣州小百科》.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2: 102頁. ISBN 7-306-00553-7.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