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地大桥
老密地大桥 | |
---|---|
坐标 | 26°34′33″N 101°44′59″E / 26.5759°N 101.7496°E |
跨越 | 金沙江 |
地點 | 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 密地 · 炳草岗 |
设计参数 | |
桥型 | 上承式钢桁拱桥 |
全长 | 总长284.52米、主跨181米 |
宽度 | 桥面总宽12.06米 |
最大跨度 | 181米 |
负载限制 | 汽-13、拖-60 |
历史 | |
設計师 |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
施工單位 | 交通部第四公路工程局第五工程处 |
开工日 | 1966年9月 |
完工日 | 1969年5月1日 |
统计 | |
通行费 | 免费 |
地圖 | |
新密地大桥 | |
---|---|
坐标 | 26°34′33″N 101°44′59″E / 26.575857°N 101.749595°E |
承載 | 隆庆路/尾矿管道 |
跨越 | 金沙江 |
地點 | 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 密地 · 炳草岗 |
设计参数 | |
桥型 | 上承式钢筋砼箱形拱桥 |
全长 | 总长296米 |
宽度 | 桥面总宽30米 |
最大跨度 | 182米 |
历史 | |
設計师 | 四川省交通厅 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施工單位 | 攀枝花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
开工日 | 2008年12月27日 |
完工日 | 2011年9月28日(上游幅桥) 2013年2月2日(下游幅桥) |
统计 | |
通行费 | 免费 |
地圖 | |
密地大桥或称密地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的一座公路桥,跨越金沙江,连接北岸密地和南岸炳草岗。
此处现有两座大桥并排跨过金沙江,按修建年代可分别称为老密地桥和新密地桥。而新密地桥设计为分幅式结构,由两座独立的相同桥梁——上游幅桥和下游幅桥——并行构成,双向车流分别行走其中半幅,故实际是三桥并架。平常若不需要强调具体哪座桥时,人们通常直呼密地桥或密地大桥,不说新老。现时老密地桥仅限人行,新密地桥供车辆、行人和攀钢矿业公司尾矿输送管道共用。
老密地桥
简介
老密地桥编号3003桥,名为密地大桥,在新密地大桥修建之后被叫做老密地桥以区别于新密地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曾于1978年11月1日发行一套五张《公路拱桥》特种邮票,其中第一张邮票以此桥为图案,下方文字为“川西三号桥”。此桥由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提供设计,交通部第四公路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后为渡口市桥梁工程处)施工,1966年9月动工,1969年5月1日通车。全长284.52米,桥面总宽12.06米,其中行车道净宽6米,两侧敷设管道2.2和2.06米,外侧为0.75米行人道。设计荷载为汽—13、拖—60,桥上有管道5条,其中DN500尾矿管3条,每条负载344公斤/米,DN800回水管1条,负载684公斤/米,DN150水管1条,负载36公斤/米;人行荷载为250公斤/平方米。大桥主跨181米,为1孔无铰钢桁拱,栓焊结构,连接杆由16锰低合金钢焊成,各构件由高强螺栓连接。两岸引桥均为两孔22米钢筋混凝土预制T型梁桥,引桥每跨由6片钢筋混凝土T梁组成,引桥墩台采用框架式。[1]因密地桥和渡口桥分别位于市中心炳草岗片区的东西两端,在炳草岗大桥建成前,是攀枝花所有跨江大桥中最为重要的桥梁,所以常在各种场合被合称为“两桥”。[2]
限制通行
竣工于1969年的密地大桥设计荷载标准较低,随着攀枝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密地大桥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交通通行需求,长期超负荷运行,桥梁病害日趋严重。被认定为危桥后,市政府于2000年6月1日公告实行交通管制,限载1.5吨以下车辆和公交车通行,超限车辆绕行别处[3]。2008年1月18日起更进一步加强了限行措施,在桥两头车道上方装设限高横杆,限高1.75米、限载1.5吨通行。此后公交车无法通过,多条公交线路被迫调整。直至2011年9月底新密地大桥上游幅桥建成通车并临时承载双向车流,老密地桥才彻底禁止机动车通行,仅供行人步行过江。车辆过江受限的状况共延续了三年半,加剧了密地桥北岸攀密片区的衰落。2014年1月10日,老密地大桥由于被鉴定为第五类桥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被彻底关闭封堵,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4]。
密地桥原本只在下游侧管道外侧有行人道,且非常狭窄,仅能一人通过,对面来人时需侧身让行;上游侧没有行人道。2008年限制通行后,因公交车无法通过,致使步行过桥人流量骤增,政府遂在上游侧管道外侧增设了行人道,建议行人分向行走。新的行人道同样非常狭窄,仅略微宽于另一侧行人道。亦有指是因为上游侧行人道旁管道口径较小,而使行人感觉空间略大。
架设限高横杆的初期,常有驾驶员因不了解情况并且未仔细观察,或对高度估计不准,而开车撞上横杆或被卡在横杆处。由于国内多个品牌型号的微型面包车高度恰好处于1.75米左右,造成被卡住的车多为微型面包车。限行初期,顶棚前部凹陷变形的微型面包车出没于攀枝花市各处,成为一景。
存废争论
随着新密地大桥建设,老桥是否拆除,有两种不同观点。支持拆除者认为老桥的过江用途已可被新桥完全取代,继续保留已无必要,且桥梁养护费用高昂,作为危桥万一垮塌还可能殃及新桥。反对拆除者认为密地桥是攀枝花市城区第二座正式的跨江大桥,见证了建市初期的三线开发建设历史,是攀枝花市的地标建筑和精神象征,在市民心中难以割舍,应保留作为纪念。
新密地桥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发生里氏6.1级地震,本已状况不佳的老密地桥更加岌岌可危,建设新密地大桥迫在眉睫,随后新桥被列为灾后重建项目。新密地大桥于2008年7月批准立项,9月完成初步设计,10月完成施工图设计,12月完成招标,12月27日在桥南举行了开工典礼[5]。上游幅桥于2011年9月28日建成通车[6],下游幅桥于2013年2月2日建成通车[7]。因建设工期太过漫长,且之前老桥还有同样漫长的限制通行期,而密地桥变形受损更是在1990年代后期即已发现,故而政府广遭市民批评。
该桥位于旧桥下游约26米处,全桥长296米,全宽30米,四车道双向独立通行,主桥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两岸设置互通式立交(立交桥尚未开工)。另外,大桥按照6车道设计建设,初期中间两车道用于铺设尾矿管道满足攀钢生产需要,后期可拆除尾矿管扩展至6车道,提高通行能力。主桥拱圈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施工新工艺,为目前国内同类拱桥主跨最大,同时也是国内拱桥第二次采用该施工工艺。大桥采用分幅式结构,即由两座独立桥梁并行构成新密地大桥,既能提高桥梁安全系数,又为桥梁运营期间维护和检修提供便利。[8]
相邻道路
江北道路 | 金沙江 | 江南道路 |
---|---|---|
隆庆路 曾用名:攀枝花南路 |
密地大桥 往密地街道← →往炳草岗街道 |
攀枝花大道东段 曾用名:江南二路/江南一路 |
公共汽车
密地大桥是攀枝花市的交通枢纽之一,大桥南北两岸不同位置设有多个公交车站,分别供不同线路公交车停靠,南岸的均名为密地大桥南站,北岸的全叫做密地大桥北站。目前经过密地大桥的公交线路有:
在此停靠的公交线路 | ||
---|---|---|
密地大桥北站 | 3路、45路、65路 | 1路、8路、17路、27路 |
密地大桥南站 | 6路、18路、63路、64路、64路夜班、66路、阿署达专线 | |
说明:6路以密地大桥南站为首末站。 |
参考资料
- ^ 攀枝花市志 第八篇交通 第三章桥梁和渡口. www.panzhihua.gov.cn. 1994年7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2日).
- ^ 今年两桥之间仍为限放区. 攀枝花新闻网/攀枝花晚报. 2013年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9日).
- ^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攀枝花市密地大桥交通管制的通告. www.panzhihua.gov.cn. 2008年1月4日.[永久失效連結]
- ^ 老密地大桥正式关闭. 攀枝花晚报. 2014年1月13日 [2014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16日).
- ^ 攀枝花市新密地大桥正式开工. 四川新闻网. 2008年12月30日.[永久失效連結]
- ^ 攀枝花新密地大桥上游幅桥试通车. 成都商报. 2011年9月2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攀枝花市新密地大桥下游幅桥正式试通车. 四川新闻网. 2013年2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攀枝花密地大桥. 中国桥梁网百科.[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