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安阳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安陽王時代
安陽王
An Dương Vương
在位期間:前257-前208年
前任:
繼任:
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安陽王雕像
姓名蜀泮
子女媚珠

越南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期東山文化
傳說時期鴻龐氏甌貉
第一次北属時期 前207–40
南越西漢東漢
東漢:徵氏姐妹 40–43
第二次北属時期 43–544
東漢
吳:赵妪 248
前李朝(萬春國)544–602
第三次北属時期 602–905
武周
唐:梅叔鸞馮興楊清
越南自主時期 905–938
後梁南漢
靜海軍曲家楊廷藝矯公羨
吳朝十二使君時期 938–967
丁朝 968–980
前黎朝 980–1009
李朝 1009–1226
陳朝 1226–1400
胡朝 1400–1407
第四次北属時期 1407–1427
明:後陳朝 1407–1413
後黎朝前期 1428–1527
莫朝 1527–1592
南北朝
1533–1592
莫朝 後黎朝
後期
後黎朝後期 1533–1789
後黎朝後期
鄭阮分治
1627–1672
1774–1775
鄭主
1545–1787
阮主
南進
1558–1777
西山朝 1778–1802
阮朝 1802–1945
法属时期 1884–1945
北圻中圻南圻
法屬印支:保護國阮朝
日属时期 1940–1945
法屬印度支那政府)
日属:保護國阮朝越南帝国 1945
越盟 法属时期 1945–1954
法屬印支:南圻國山地國越南臨時中央政府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1976
越南国
1949–1955
越南共和国
1955–1975
越南南方共和國1969–1976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至今
越南主题

安陽王越南语An Dương Vương安陽王),本名蜀泮越南语Thục Phán蜀泮),原是古蜀的王子,乃為鱉靈的後裔。在秦國於西元前316年滅古蜀之後,輾轉到達現在越南北部,建立甌貉國,自稱為安陽王,建都於古螺,乃今河内近郊的東英縣

滅文郎而建國的傳說

根據越南官修史書《大越史記全書》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的說法,蜀泮本為中國戰國時代蜀國的王子。因先世蜀王要求與雄王通婚遭拒,蜀國因此與文郎國結為世仇。在蜀國被秦國滅亡之後,蜀泮率軍南下,到達現在廣西雲南,隨後輾轉南下,進攻世仇文郎國。最後一代雄王自恃強勇,不為兵備,在蜀泮進攻的時候因酒醉墜井而死。於是蜀泮自立為王,稱安陽王,改國號為甌貉(现代學者認為“甌貉”就是中國古籍中的“甌駱”,“貉”又可以寫作“雒”)。安陽王在越裳地區建立新都思龍城,因其盤旋如螺形,所以又稱古螺城[1]

稱王時期的傳說

關於安陽王統治時期的事蹟,越南史書中的記載甚少。越南歷史學者則稱安陽王是一位偉大的君主。在他在位期間,製造了靈弩,抵禦了秦朝幾次的進攻。

西元前210年,秦朝任囂趙佗率軍入侵。趙佗在北江僊遊山與安陽王交戰,安陽王用靈弩擊退了趙佗。趙佗退守武寧山,遣使講和。雙方約定以平江為界,北為趙佗界,南為安陽王界。趙佗子趙仲始娶安陽王的女兒媚珠為妻,入贅安陽王家。仲始竊取了靈弩,用假弩將其掉包。仲始以省親之名義北歸,臨行前對媚珠說:「夫婦恩情不可相忘,如兩國失和,南北隔別,我來到此,如何得相見。」媚珠說:「妾有鵞毛錦褥常附於身,到處拔毛置岐路,以示之。」仲始回到北方後,將這番話告訴了趙佗。

西元前208年,任囂病逝,臨死前囑令趙佗掌管嶺南事務。趙佗在嶺南發兵拒險,成為一路割據勢力。趙佗發兵南下進攻安陽王。安陽王不知靈弩被竊,為趙佗所敗,與女兒媚珠同乘一馬逃跑。趙仲始認准鵝毛緊追不捨,安陽王逃至海濱,下馬,在湧出海面的金龜的協助下,持七寸文犀走入海中。

安陽王在海濱下馬之時,因金龜指稱乘坐馬後的人「是賊也,蓋殺之」,於是揮劍斬殺了媚珠。媚珠的血流入海中,化為了明珠。仲始痛哭不已,將媚珠的屍體歸葬螺城,其屍體化為玉石。後來因思念媚珠,投井而死。

中國古籍中的記載

中國古籍中最早所記安陽王相關事蹟見於《史記索引》及《水經注》所引用的《廣州記》及《交州外域記》。 《史记·南越传》《索引》引《广州记》曰:“交趾有骆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为骆人,有骆王骆侯,诸仙自名为骆将,铜印青绶,即今之令长也。后蜀王子将兵讨骆侯,自称为安阳王,治封溪县,后南越王尉他攻破安阳王,令二使典主交趾九真二郡人。” 《水经·叶榆水注》引《交州外域记》云:“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骆田……”,与《广州记》略同。

近現代學術界對甌雒國的闡釋

關於甌雒國的存在年代,及其與秦朝政府的關係,後代學者有不同說法。

法國漢學家鄂盧梭認為,蜀王子(蜀泮)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時,乘中國內亂,奪取象郡地區(鄂盧梭認定象郡在越南,並指出該地雖為中國秦代領土,實為封建土酋所治。蜀王子套取該地後自號為安陽王。但不久被趙佗所反擊,到公元前207年將之消滅。)[2]

周振鶴對鄂盧梭的說法提出質疑,認為象郡既非鄂盧梭所認為的日南郡(鄂盧梭認為秦象郡即漢代之日南郡,周振鶴已斥其非),而以秦之強大,亦不至於為一蜀王子所敗,且若安陽國僅存在三年(鄂盧梭認為是前210年至前207年),其事蹟亦不可能成為傳說流傳後世千百年後。[3]周氏認為,安陽國之存在時間絕不像鄂盧梭所認為的那樣絕對,要之,根據《史記》,南越王趙佗滅安陽國併其地為交趾、九真二郡時間當在呂后文帝[4]

呂士朋認為,甌雒國當於戰國時代末期建國於紅河下游的平原一帶。秦軍南下設象郡後,安陽王退據一隅,情況像部落酋長,依舊統治一小地區。呂士朋指出秦朝對象郡,終未能施行直接統治,而是間接統治,方式是把越人的統治權,委託給當地若干土酋手中。秦朝滅亡時,安陽王便捲土重來,在象郡擴張勢力,成為當地較強大的領導者。直到趙佗來攻時才被消滅。[5]

郭振鐸張笑梅則對古籍裡「甌雒國」的存在表示質疑,認為它本身具有傳疑性質,可能並非現代意義的「真正國家」,只是初具政權組織的部落聯盟。另外,又提出可以把「甌雒」理解為「甌」指「西甌」(位於現時廣西西南、越北的越族),而「雒」則指「雒越」(位於現時越南西北,屬古百越族一支),而蜀泮則是西甌及雒越各部落的領袖。然而因生產力尚屬低下,在趙佗的入侵下遂將之平定。[6]

相關傳說

  • 皐魯:傳說是安陽王時期的能工巧匠,為安陽王造靈弩
  • 李翁仲:傳說中安陽王時期來自交趾 、獲得秦始皇徵召出征匈奴的一位巨人。其後李翁仲退役,回鄉歸隱,秦始皇欲再召回翁仲,在越南古代小說《粵甸幽靈集》及《嶺南摭怪》裡,便有所描述。[7]中國學者戴可來指出,這則故事是取材自中國傳說裡曾威振匈奴的南海人阮翁仲事跡,後被搬到越南而成為「李翁仲」。[8]

注釋

  1. ^ 《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一):甲辰元年〈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二五七年)。王既併文郎國,改國號曰甌貉國。初王屢興兵攻雄王。雄王兵強將勇,王屢敗。雄王謂王曰:「我有神力,蜀不畏乎。」遂廢武備而不修,需酒食以為樂。蜀軍逼近,猶沈醉未醒,乃吐血堕井薨,其衆倒戈降蜀。王於是築城于越裳,廣千丈,盤旋如螺形,故號螺城。又名思龍城〈唐人呼曰崑崙城,謂其城最高也〉。其城築畢旋崩,王患之,乃齋戒禱于天地山川神祇,再興功築之。
  2. ^ 鄂盧梭《秦代初平南越考》第三章《輯子史文》,馮承鈞譯,臺灣商務印書館版,64─65頁。
  3. ^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8:1-203.
  4. ^ 《史記·南越傳》:“秦已破滅,佗即擊併桂林、象郡。”“歲餘,高后崩,(漢朝)即罷兵。佗因此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西萬餘里。”
  5. ^ 呂士朋《北屬時期的越南》第一章《上古時期的中越關係》,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東南亞研究室刋,17頁。
  6. ^ 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三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128─133頁。
  7. ^ 《粵甸幽靈集錄·歷代人臣·校尉英烈威猛輔信大王》,收錄於《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二輯第二冊《神話傳說類》,臺灣學生書局版,第26-27頁;《嶺南摭怪·李翁仲傳》,收錄於《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中州古籍出版社版,24頁。
  8. ^ 戴可來《關於<嶺南摭怪>的編者、版本和內容》,附錄於《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中州古籍出版社版,265頁。

參考書籍

參見

外部連結

安陽王

原因:甌貉建立
甌貉國君主
前258年—前208年

原因:甌貉被南越滅亡
前任:
鴻龐氏
越南君主
前258年—前208年
繼任:
南越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