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安東尼夫斯基大橋

坐标46°40′11″N 32°43′12″E / 46.6696°N 32.7200°E / 46.6696; 32.720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安東諾夫斯基大橋
安東尼夫斯基大橋
Антонівський міст
2006年的安東尼夫斯基大橋
坐标46°40′11″N 32°43′12″E / 46.6696°N 32.7200°E / 46.6696; 32.7200
承載M14高速公路
跨越第聶伯河
地點 烏克蘭赫爾松州赫爾松
设计参数
全长1366公尺
宽度25公尺
高度17.2公尺
历史
建築師哈里·科潘斯( Гаррі Копанс)
安德烈·塔薩洛夫(Андрій Тасалов)
設計师伊霍爾·沃龍佐夫(Ігор Воронцов )
娜塔莉亞·維諾格拉多娃(Наталія Виноградова)
首席工程师阿塔納修斯·德門芝(Афанасій Дерменжі)
鮑里斯·馬里科夫(Борис Маріков)
开工日1977年5月
开通日1985年12月24日
關閉日2022年11月11日(被毀)
地圖
地图

安東尼夫斯基大橋烏克蘭語Антонівський міст羅馬化Antonivskyi mist),又译为安东尼夫卡大桥,或按俄語名譯安東諾夫斯基大橋(俄语:Антоновский мост羅馬化Antonovskiy most),是一座橫跨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州赫爾松第聶伯河公路橋。大橋自1977年5月起開始規劃,於1985年12月24日啟用[1]。大橋位於赫爾松州奧萊什基[2],通過M14高速公路英语Highway M14 (Ukraine)將赫爾松和安东尼夫卡霍拉普里斯坦連接起來。橋長1366公尺,由31根柱子支撐,大橋兩邊都有人行道,其寬1.5公尺[1]

赫爾松戰役

大橋自在2022年2月的赫爾松戰役期間多次易手,俄羅斯軍隊試圖建立一條從俄佔克里米亞到烏克蘭中部的道路[3]。烏克蘭軍隊在激戰後,最終於2022年2月26日失去對該地區的控制[4][5]

英國國防部2022年7月中旬開始的每日情報報告中,大橋被描述為「俄羅斯軍隊的關鍵漏洞」[6]。報導指,大橋是通往第聶伯河以西俄控區的最重要過河點,唯一的另一個過河點位於卡霍夫卡水電站附近[7]

2022年7月19日,大橋被烏克蘭火箭彈破壞,據稱攻擊使用了美國提供的海馬斯火箭[7][8]。7月20日,烏克蘭軍隊連續第二天破壞了這座橋[9][10]。俄軍努力修復這座橋,暫時封鎖了交通[6][11]。由於大橋是俄軍提供補給的戰略關鍵,美聯社報導指是烏克蘭以行動來回應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鞏固其佔領領土收益並控制更廣泛地區的言論,該地區可能成為戰鬥的焦點之一[12]

2022年7月26日22:55左右,烏軍再次使用海馬斯攻擊大橋,大橋遭受了嚴重破壞[13]。次日7月27日,南方作战指挥部發言人娜塔莉亞·胡梅紐克(Наталя Гуменюк)證實,烏克蘭軍方對大橋發動導彈襲擊,赫爾松地區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尤里·索博列夫斯基(Юрій Соболевський)報告稱,安東尼夫大橋由於砲擊嚴重受損,需要很長時間修復[14]。一些觀察家認為第三次襲擊是烏克蘭早前宣布反攻的一部分,旨在奪回赫爾松地區[15]塔斯社報導稱,俄羅斯防空系統攔截了這些火箭,但這說法遭到烏軍的質疑,並且與目測證據不符[16]。後來的報導和7月27日的影像顯示,大橋橋面已經損壞,無法用於重型機械的運輸[16]。俄軍後來為軍用和民用交通提供由兩棲車輛承載的臨時渡輪服務[17]。除了大橋外,在第聶伯河上游的安東尼夫斯基鐵路橋也在襲擊中受損[18]。11月11日,俄羅斯媒體表示安東諾夫斯基大橋已確認被炸斷[19]

參考來源

  1. ^ 1.0 1.1 Антоновский мост. Херсонщина туристическая.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俄语). 
  2. ^ Kherson vehicular bridge.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乌克兰语). 
  3. ^ See aftermath of battle over key bridge in Ukraine. MSN.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英语). 
  4. ^ Ukraine loses control over crossing to Kherson. www.ukrinform.net.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英语). 
  5. ^ Video: See aftermath of battle over key bridge in Ukraine - CNN Video,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英语) 
  6. ^ 6.0 6.1 Key bridge in Kherson region 'badly damaged' by Ukraine shelling. 2022-07-20 [202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2) (英语). 
  7. ^ 7.0 7.1 Veser, Reinhard. Ukraine beschädigt wichtigen Nachschubweg der Russen. 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2022-07-20 [202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德语). 
  8. ^ Somerville, Ewan; Vasilyeva, Nataliya; Parekh, Marcus; Millimaci, Grace. Russia-Ukraine war: Himars strike Russian-held bridge in Kherson. The Telegraph. 2022-07-19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英语). 
  9. ^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2022-07-20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4) (英语). 
  10. ^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2022-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5) (英语). 
  11. ^ Russian occupiers unable to repair crucial Antonivskyi bridge destroyed by precise Ukrainian HIMARS strikes. Twitter.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英语). 
  12. ^ Blann, Susie. Russia declares plans to grab more land in Ukraine. AP News. 2022-07-20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英语). 
  13. ^ Bridge closed in Russia-held Kherson after HIMARS shelling - reports. Reuters. 2022-07-27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英语). 
  14. ^ У ЗСУ підтвердили «філігранні удари» по Антонівському мосту. Укрінформ. 2022-07-27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7) (乌克兰语). 
  15. ^ Russia-Ukraine updates: Ukraine resumes operations at 3 ports for grain shipment. Deutsche Welle. 2022-07-27 [2022-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英语). 
  16. ^ 16.0 16.1 Video from Antonivka Road Bridge in Kherson shows extensive damage. Ukrainska Pravda. 2022-07-27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英语). 
  17. ^ Ukraine Blew Up Antonovsky Bridge, Which Connected Ukraine and the Occupiers. GTInvest. [202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7) (美国英语). 
  18. ^ Російські загарбники заявили про пошкодження залізничного мосту біля Херсону. mil.in.ua. 2022-07-27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7) (乌克兰语). 
  19. ^ 俄媒:赫爾鬆安東諾夫斯基大橋已被炸斷. [2022-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