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条目页的主题不是
公子城。
子城与大城(或称罗城)相对,指中国古代城市中在主城内所修筑的小城(内城),或指主城所附的瓮城或月城(城门外所筑用以屏蔽城门的半圆形小城),其中在旧志中记述城池建置沿革时,多以子城表述城中小城[1]。唐宋时的子城多为地方州府衙署所在,四周以城墙围绕,明清时则一般仅筑以围墙,不再修筑子城[2]。《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比至,子城已洞开,惟牙城拒守」元胡三省注:「凡大城谓之罗城,小城谓之子城。又有第三重城,以卫节度使居宅,谓之牙城。」
参考文献
- ^ 《中国方志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中国方志大辞典》.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21.
- ^ 何本方、李树权、胡晓昆等. 《中国古代生活辞典》. 沈阳: 沈阳出版社. 2003: 4.
|
---|
等级 | | |
---|
规划 | |
---|
建筑 | |
---|
分省 | |
---|
注:1. 中国古城墙包括长城和城市城墙两种形式,本模板主要针对城市城墙,关于长城的规划和建筑参见 长城。2.因 台湾问题,台澎金马地区的古城墙参见 台湾城池。 3.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都城城墙及遗址参见 中国都城。 4. 参见 南宋四川抗蒙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