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托喀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套海

托喀依維吾爾語توقاي‎‎,拉丁维文:toqay,拼音字母:tok̂ay;尉犁维吾尔语柯尔克孜语托阔依 توقوي tok̂oy,尉犁音:[tʰoqʰo̞j])[1],作为沙漠绿色走廊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内流河湾处的胡杨混生群系,由芦原湿地柽柳丛及胡杨林,以及梭梭沙枣林等群落组成。托喀依绿色走廊在主要分布于和田河塔里木河流域,在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也有分布。南疆大量“琼托喀依”、“康托喀依”、“某某托喀依”、“某某托库依”村名均指此类生态,部分南疆“阿克托海”地名属老旧年间用哈萨克语对音的地名,也是托喀依。托喀依并非连续分布,而是在河湾处成片出现。傅懋勣记录了塔里木河下游维吾尔渔牧罗布人的如下可数名词用法:[2][3]

在汉语中,南疆的托喀依常被译作“树林”、“灌木从”而很少被严格译出“河湾处芦原与乔木、灌木、草丛及胡杨林混生系统”。

北疆的河谷托海哈薩克語توعاي羅馬化:toĝay)则是针叶林草甸生物群系中的河谷或河滩树林,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山区亦有分布,北疆大量“某某托海”类地名均指此类群系。尽管语源相同(均指河滩苇原树林混生[4]),二者不应混同,托喀依是沙漠大群系中的树林草丛湿地聚落,而托海位于相对湿润的地区。另外,部分托海可能源于卫拉特语或蒙古语陶亥套海托辉秃怀蒙古语ᠲᠣᠬᠣᠢ汉语拼音字母tôhôi (tôhô̈ô̈)东部标准音[tɔxœː]卫拉特(新疆)方言[tɔxɑː]鲍培转写toqoy,河湾)的哈萨克语转音。哈萨克斯坦平原区的托海介于北彊的托海和南疆的托喀依之间,内蒙古西部的陶亥更近似塔里木的托阔依。

英语及其他欧洲语言中的“tugay”林(源于某种o、u倒置的北方突厥语,可能是Bashkir、Tatar)[5]一般指河岸托喀依或平原托海。在此种意义下,中国有世界上61%的原生“tugay”林,中亚有31%,剩余的散落在巴基斯坦、中东等地,[6]高加索地区还有少许。[7]

生态

生态学中,托喀依是由以芦原为代表的西北内流河湿地生境,以胡杨林为代表的树林生境,以檉柳为代表的灌丛生境及以胀果甘草为代表的草地生境构成的乔灌草带。在和田河汇入塔里木河处附近檉柳丛最为繁茂,塔里木河中下游处胡杨林最为繁茂。[8]

由于塔里木盆干旱平缓,河流历史上多次改道。失去河流回归沙漠的乔灌草及胡杨林群落草本部分逐渐分解殆尽,只剩“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腐”的胡杨林遗迹证明着曾繁盛一时的绿洲生境。

参考文献

  1. ^ 在汉语中,尉犁语第二音节半低化o []可能被理解为全低化ô [ɔ~ɒ]并按标准语译成了“托喀依”,故仅西部克孜勒苏使用“托阔依”、“托考衣”或“托库依”这一翻译。在中国大陆的对外翻译系统中,新疆的无论南疆北彊具体生态形态无论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还是蒙古语源均按标准维吾尔语译作“tok̂ay”,而内蒙的无论蒙古语源还是突厥语源所有陶亥或套海一律按标准察哈尔蒙古语对外译作“tôhôi”。
  2. ^ 傅懋勣. 维吾尔语罗布话研究. 
  3. ^ 傅懋勣先生使用圆圈、撇号等特殊符号表达无爆破、送气等精细语音,转为国际音标是[tʰo̞q̚qʰʊs tʰoqʰo̞j atʰɪmpaː ot̚tʰus tʰoqʰo̞j qʰo̞jumpaː]。此处为区分尉犁语的低化圆唇音位ô [ɔ~ɒ]、和未低化中高圆唇音位o [o̞~o]但又不至于插入琐碎的无关专业信息,使用了汉语拼音字母
  4. ^ 英语维基百科称此词义为森林,误。维吾尔语中存在源于梵语的“江尕勒”(janggal)、西部突厥语“奥尔曼”(orman)等专指森林的词汇,叶尔羌河以西以及库鲁克塔格以北均存在以“江尕勒”命名的林地,与托喀依有别;北彊图瓦地区也有山阴阿尔尕针叶林(arĝa)及山阳arıĝ阔叶林,吉尔吉斯斯坦的jıš也是真正的密林生态,均区别于tokay。
  5. ^ 但这些北部突厥语的tugay可能只是河漫滩,类似蒙古语的陶亥,与维吾尔语、英语所述概念不同。如喀山鞑靼语维基百科中“tugay”链入河漫滩,喀山鞑靼语维基百科“带林之诸tugay”词条(урманлы тугайлар),链入托海。故欧洲语言使用北方林区突厥语“tugay”特指中亚荒原河滩树林并不合适。
  6. ^ Thevs, Niels. Tugay vege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 Vegetation types and their ecology. Archiv für Naturschutz und Landschaftsforschung. 2005,. March 2005: 63–8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1). 
  7. ^ Heptner, V. G.; Sludskij, A. A. Mlekopitajuščie Sovetskogo Soiuza. Moskva: Vysšaia Škola [Mammals of the Soviet Union. Volume II, Part 2. Carnivora (Hyaenas and Cats)].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92: 1–732 [1972]. 
  8. ^ 张绘芳; 王蕾; 朱雅丽; 地力夏提·包尔汉; 丁程锋. 塔里木盆地荒漠胡杨林结构及种群格局分析 (PDF).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6-02, 16年8月 (4)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