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堀仔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堀仔頭 (台北市)

堀仔頭,或因閩南語發音相同而又稱窟仔頭掘仔頭,是臺灣臺北市老地名,範圍大約涵蓋了今日南萬華區保德里、忠德里、銘德里一帶,西到寶興街140巷,東抵萬大路,北至東園街、南臨寶興街。[1]

此地為擺接堡加蚋仔庄內的七個庄頭之一,其開墾濫觴可上推至清治康熙時,是台北市現存清治時期少有保存完整的拓墾聚落(萬華區區誌 pp.115)。這一帶因有低漥地,有自然湧泉形成的陂池,又堀為閩南語計量陂池的單位,因而得名。來自新店溪的湧泉活水,成為此地的日常生活及農業灌溉用的重要水源,孕育滋養了在地文化。現堀仔頭水道僅剩約20公尺,可見於寶興街與長泰街口的堀仔頭公園。[2][3][4]

日治時期,由於堀仔頭的水質良好,此地興起孵豆芽業,至今仍有多戶以此維生,為當地的傳統特色產業[5]。 具有百年歷史的楊氏古厝,兼具有地方開發史及宗族歷史的象徵意義,於2015年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登錄歷史建築。

歷史建築

  • 堀仔頭公園
  • 楊氏古厝及古井[6]

參考資料

  1. ^ 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
  2. ^ 萬華區區誌 (PDF).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21). 
  3. ^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4. ^ 萬華楊家古厝 台北市存在最早漢人聚落.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5. ^ 萬華區區誌 (PDF).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21). 
  6. ^ 楊氏古厝及古井.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