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诫 (电视剧)
十诫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 |
监制 | 芮扎德·蕭科斯基 |
编剧 | 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皮尔斯维奇 |
主演 | 阿图尔・巴奇斯 详见 |
配乐 | 兹比格纽·普雷斯纳 |
摄影 | 彼得·索博欽斯基[*] |
片长 | 572分钟 |
产地 | 波兰 |
语言 | 波兰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华纳兄弟 (波兰) |
预算 | $100,000 |
票房 | $447,093[1] |
十诫(波蘭語:Dekalog;發音:[dɛˈkalɔk])是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执导的电视剧,于1989年上映[2]。该系列片由导演本人和克日什托夫·皮尔斯维奇共同编剧,片中音乐由兹比涅夫·普莱斯纳谱写[3][4]。这一系列电视剧包括十部时长接近一小时的电影,题材来源于基督教十誡[5]。这些作品旨在探讨当代波兰人所面对的伦理问题。
这十部电视剧是基斯洛夫斯基最受人称赞的作品,被称之为「史上最好的电视剧情片」[6],同时也赢得了多个国际奖项,虽然这部作品直到90年代才传出欧洲[7]。该系列剧的剧本于1991年出版,著名导演库布里克为此撰写了前言,给予了很高评价[8]。
制作
虽然每一部都是独立的,但大多有着相同的背景(华沙的一处公共房屋),角色之间也相互认识。片中既有知名演员,也有无名之辈,有的在基斯洛夫斯基的其它影片中也扮演过角色。大部分剧集的情感基调都是忧郁悲伤的,这是基斯洛夫斯基作品的一大特征,除了最后一集,是一个类似于《三色之白》的黑色喜剧。
这十部剧最初是由克日什托夫·皮尔斯维奇构思的,他曾看到一个十五世纪描绘十诫的作品,因而想出了这个点子:一个现代版的十诫。基斯洛夫斯基对这一哲学难题很有兴趣,并想用这一系列剧描绘波兰社会的困境,同时有意避开他在早年电影中涉及的政治问题。他起初打算雇用十个导演,但最终还是决定亲自上阵。此外,这十部剧除了第三和第六集用了同一个摄影师,其余各集摄影师均不同[9]。
主题
这十部作品都是简简单单以数字命名的(如《十诫之一》)。根据罗杰·埃伯特对DVD版的介绍,基斯洛夫斯基说这些电影并不与十诫一一对应,他本人也不给它们起名字。
毫无疑问,《十诫》的作品内涵可以用很多方式解读。但是每一部都有着各自的表面含义[10]:
十诫原文 | 基督教的主题 | 基斯洛夫斯基的主题 |
---|---|---|
我是耶和華你的神……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 | 上帝的神圣和对他的崇拜 | 生命的無常(信仰上的對立和宿命) |
不可妄称耶和华 | 话语的神圣性 | 在抉擇之間,生命和誡條的衝突 |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 时间的神圣性 | 时间名称(如节日、日/夜区分)作为意义的承载物 |
当尊敬父母。 | 权威的神圣性 | 家庭和社会关系对个人身份的影响。 |
不可杀人。 | 生命的神圣性 | 杀人和惩罚 |
不可奸淫。 | 爱的神圣性 | 爱和激情的本质,以及两者的关系 |
不可偷盗。 | 所属权的神圣性 | 占有作为人类的需要和诱惑 |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 真理的神圣性 | 在邪恶之中寻求真理的种种困难 |
不可贪恋人的妻子 | 满足的神圣性 | 性、嫉妒和忠诚 |
毋贪他人财物。 | 满足的神圣性 | 贪欲和人际关系。 |
各集简介
集数 | 主題 | 內容 | 演员 | 摄影 |
---|---|---|---|---|
十誡之一 | 生命無常 | 大學教授相信世事都可以透過科學計算,十歲的兒子受他影響下也愛上數學。一年冬天,兒子得到一對溜冰鞋,希望到居所附近結冰的湖面溜冰,大學教授搜集天氣數據資料,再透過科學計算,及後更親身到湖面觀察,向兒子表示湖面的冰層遠遠足夠承受人的重量。豈料第二天兒子與友人到湖面溜冰時,湖面冰層裂開,兒子及友人跌入湖底死亡。 | 昂里克・巴兰诺斯基 胡契克·卡勒塔 玛雅·歌摩劳斯嘉 |
威斯洛·多特(Wieslaw Zdort) |
十诫之二 | 進退維谷 | 婦人不斷詢問老醫生,患上重病的丈夫能否康復。原來婦人多年來不育,後來丈夫患上重病時,而婦人卻交上情夫,懷了情夫的骨肉。婦人愛丈夫,若丈夫能康復會墜胎;但婦人亦想有兒女,若丈夫病逝就決定將胎兒誕下。老醫生對婦人丈夫病情的判斷,直接影響婦人的決定。 | 克莉丝汀娜.袁妲 阿莱克桑德·巴迪尼 奥尔盖尔德·武卡谢维奇 |
爱德华·克洛辛斯基(Edward Klosinski) |
十诫之三 | 黑夜漫遊 | 平安夜,失婚婦人來到已婚舊情人的家門前,謊稱丈夫失蹤了。舊情人留下妻兒在家,整個平安夜晚上與失婚婦人尋找她的丈夫。到了翌日早上七時,失婚婦人終向舊情人承認丈夫已離開她三年,佳節當前她情緒低落,希望得到舊情人的陪伴才謊稱丈夫失蹤。 |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玛丽亚·帕库尔尼斯 约安娜·什切普科夫斯卡 |
彼得·索博钦斯基(Piotr Sobociński) |
十诫之四 | 父女迷情 | 女兒發現父親收藏已死母親給自己的信,但信封面寫箸要父親死後女兒才能閱讀。女兒趁父親出差時取走此信,好奇心令她想立即開啟此信,但她亦想到自己對父親有一種有別於父女的情感。女兒決定不開啟此信,反而偽冒母親手筆偽託此信,信中稱自己並非父親的親生女兒,並拿信向父親對質。而父女之間的關係,亦因此而變得撲朔迷離! | 阿德里安娜·别真斯卡 雅努什・加若 亚当·霍努基维奇(Adam Hanuszkiewicz) |
克里斯多夫·帕库尔斯基 |
十诫之五 | 殺人短片 | 從鄉村來到城市的青年人,殺害了的士司機,被判處死判。年輕的辯護律師,經歷過整個審訊及行刑過程,亦聽了青年死囚最後的遺言。律師質疑,為何殺人是犯罪,法律卻容許以死刑去殺人? | 米罗史洛·巴卡 扬·泰萨日 克里斯多夫·古罗比斯基 |
斯拉沃米尔·埃迪扎克 |
十诫之六 | 愛情短片 | 年青內向的郵局工作員,迷戀住在隔鄰大廈的女畫家,每晚都利用望遠鏡偷窺女畫家的一舉一動。後來女畫家發現青年對她的偷窺行為,反而引誘青年與她進行性行為。沒有性經驗的青年早洩,感到受辱,最終割脈自殺。青年最後獲救,再沒有接觸女畫家,女畫家反而十分內疚,反過來用望遠鏡希望偷窺到青年的情況。 | 欧拉夫·鲁巴斯赞科 格拉奇娜・斯扎普洛斯卡 |
维托尔德·阿达梅克 |
十诫之七 | 真假母親 | 一向循規蹈矩的少女十六歲時與男老師有染,誕下一女。少女的母親為女兒前途,對外稱自己的外孫女是自己所生,少女的女兒則變成了她的妹妹,但少女一直认为母親奪去自己的女兒,及搶走了她當母親的位份。六年後,少女帶着自己的女兒,離家出走。 | 安娜·波洛内 玛雅·巴罗克斯卡(Maja Barelkowska) |
戴鲁兹·库克(Dariusz Kuc) |
十诫之八 | 心靈之罪 | 1943年,華沙有人要求一對信奉天主教的波蘭夫婦成為一猶太女孩的教父母,使女孩成為天主教徒而免被送往納粹集中營,但該對天主教徒夫婦以不可作假見證為由,拒絕成為女孩的教父母。四十多年後,當年僥倖生存的猶太女子來到華沙,向當年拒絕成為她教母的大學教授,講述當年的故事。 | 特蕾莎·玛索丝嘉 玛利亚·高茜奥歌丝嘉(Maria Koscialkowska) |
安德烈·谢洛斯维兹 |
十诫之九 | 婚姻之鎖 | 丈夫被診斷為性無能,妻子雖表示會與丈夫長相廝守,惟妻子卻為了滿足性慾,另與年輕男子發展一段有性無愛的關係。妻子感內疚決定中止情慾關係,卻被丈夫發現。妻子希望與丈夫重建婚姻關係,但丈夫始終懷疑妻子私會情郎。 | 艾娃·布拉斯科奇(Ewa Blasczyk) 彼得·马哈利察 扬·扬科夫斯基 |
彼得·索博钦斯基 |
十诫之十 | 遺產風波 | 老爸死了,兄弟二人發現看似一貧如洗的老爸,竟遺下大量價值連城的郵票。二人尚未想到如何處理老爸的「遺產」時,老爸舊宅竟被盗窃,所有郵票被盜走,兄弟同時懷疑是對方所為。最後,他們知道原來早已墜入旁人的圈套中,只能當遺產夢終於有醒來的一刻。 | 杰吉・斯图尔 伊比格尼埃夫・扎马霍夫斯基 |
亚切克·布劳伍特(Jacek Blawut) |
此外,阿图尔・巴奇斯饰演了一个无名角色,可能是一个超自然的人物。在各集的关键时刻,他往往在一旁观察主角的动作。除第七和第十集,这个角色都出现了。
集数 | 阿图尔・巴奇斯的角色 |
---|---|
十诫之一 | 一个无家可归的男子,在河边靠近篝火。 |
十诫之二 | 一个医院清洁工 |
十诫之三 | 一个电车司机 |
十诫之四 | 一个划船的男子,但随后又背起了那条船。 |
十诫之五 | 拿着测量杆的建筑工人,随后又成为了另一个背着梯子的工人 |
十诫之六 | 背着杂货包的男子 |
十诫之七 | 没有出现(本来要出现在火车站,但是导演在这集中遇到了技术问题,最终没能让他出现)[11] |
十诫之八 | 大学学生 |
十诫之九 | 骑自行车的男子 |
十诫之十 | 没有出现 |
牛奶是各集中常见的象征元素。
集数 | 牛奶的出现情况 |
---|---|
十诫之一 | 牛奶是酸的 |
十诫之二 | 医生几乎永远带着牛奶 |
十诫之四 | 影片最后,麦克要去买牛奶 |
十诫之六 | 男主角送牛奶,女主角把它洒了。 |
十诫之七 | 艾娃(Ewa)想用母乳餵養安妮亚(Ania),不用牛奶。男主角告诉梅卡(Majka),安妮亚需要一个给她喂牛奶的家。 |
十诫之九 | 罗曼(Roman)在看孩子玩的时候把牛奶洒了。 |
评价
《十诫》得到了多方的赞誉,包括电影界的许多重要人士,例如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7]。他这样评论该片的剧本写作:
我一直不愿意说某位电影人的作品具有某个特质,因为这无可避免地简化了作品本身。但对这部基斯洛夫斯基和克日什托夫·皮尔斯维奇的剧本,这么评论理应是合适的:他们的确具有一种很罕见的能力,能戏剧化地表达他们的观念,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它们。他们用戏剧化的情节呈现观点,并得到了一种新的能力,使得观众自己去探索情节内涵,而不是直截告诉他们。他们用如此炫目的技巧做到了这一点,你永远不能看出他们的观点,直到这些观念已如此深刻地直达你的内心。
在烂番茄网站,基于28篇评论,该片得到了100%评分[12]。这一系列剧也得到了很多知名电影批评家的赞誉,包括罗杰·埃伯特[13]和罗伯特·弗尔德[6]。
2002年,《视与听》电影杂志投票推选史上最佳影片。《十诫》和《杀人短片》获得了来自四位评论家和两位导演的投票,包括罗杰·埃伯特,纽约评论人大卫·丹比和导演米拉·奈兒[14]。此外,在同年举行的过去25年最佳影片的评选中,基斯洛夫斯基在「顶尖导演」中位列第二。2012年的评选中,《十诫》再次获得6位评论家的投票,位居所有影片的283名[15]。
同年,该片也被國家影評人協會列入一百部「重要影片」[16]。2010年,帝国杂志也将该片列入「世界影史百部最佳」,排在第三十六位[17]。
长片
基斯洛夫斯基将《十诫》的第五和第六部扩展,成为了两部长片,分别是《杀人短片》和《爱情短片》。导演使用了原班人马,并只是少许改变了原先的情节。这是导演与制片商之间的合同约定,因为长片更容易传出波兰,扩大影响和收入。2000年,《十诫》做成了5张DVD发行,每一张包含两集,共两小时。
参考来源
- ^ The Decalogue (1989) - Box office / business.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Amazon.com. 2000-11-27 [201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 ^ 基斯洛夫斯基的小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电影评论:A Perfect 10.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7).
- ^ 《“我跟基耶斯洛夫斯基最有默契”》.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 ^ 十诫内容.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8).
- ^ 6.0 6.1 Kieslowski's Magnificent Decalogue.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7.0 7.1 Facets.org上对影片的评论.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4).
- ^ 库布里克对该片的评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十诫中的摄影师.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5).
- ^ Kickasola, Joseph G. The Films of Krzysztof Kieślowski:The Liminal Image. Continuum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6: 164 [30 March 2014]. ISBN 978-0-826-4155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 Stok, Danusia, ed. (1993). Kieślowski on Kieślowski. London: Faber and Faber. ISBN 0-571-17328-4
- ^ 爛番茄上《The Decalogue》的資料(英文)
- ^ The Decalogue Movie Review & Film Summary[失效連結]
- ^ 2002年票选中所有为《十诫》投票的人.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 ^ 2012年《光与影》杂志票选中《十诫》所获投票.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 ^ Carr, Jay. The A List: The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100 Essential Films. Da Capo Press. 2002: 81 [27 July 2012]. ISBN 978-0-306-8109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 ^ The 100 Best Films Of World Cinema | 36. The Decalogue. Empire.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2).
外部链接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The Decalogue》的资料(英文)
- 爛番茄上《The Decalogue》的資料(英文)
- Facets Multi-Media: The Decalogue (图片、访谈、论述)
- The Decalogue at the Arts & Faith Top100 Spiritually Significant Films list
- 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风格
- 对阿格涅絲卡·霍蘭和米洛斯·斯特里克的访谈
- 影片剧照
- 对基斯洛夫斯基电影的一篇概论(英文)
- Voted #2 on The Arts and Faith Top 100 Films (20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