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剪瓷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剪黏
二龙戏珠剪瓷雕局部,漳州市诏安县西门西岳武庙。
室內剪瓷雕局部,順化市應陵

剪瓷雕亦称嵌瓷剪黏[注 1],为流行于中国福建南部、广东東南部潮汕地區、台湾越南等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屬瓷片拼貼英语Trencadís的一種,以颜色鲜艳、胎薄质脆的彩瓷器(如碗、盘、壶等)或残损价廉的瓷器为原材料,使用粗钳、铁剪、木锤、砂轮等工具将其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一的细小瓷片,进而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和山水等,并装饰于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檐角、照壁、墙面和门窗框、门窗楣等部位。潮汕地區和越南的剪瓷雕用途還不限於建築物外部裝飾,例如潮汕地區亦应用于工艺挂屏,摆设于客厅佛堂[1],越南應陵中的啟成殿內部以剪瓷雕裝飾[2]。剪瓷雕的题材以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和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其工艺兼具绘画的色泽感和雕塑的立体感,并可长年经受日曝雨淋、海碱侵袭而不褪色[3]

历史

剪瓷雕的发源尚未厘清,一说为明清时期福建漳州平和漳浦一带的制瓷艺人发明,因当地一度民窑瓷业发达,碎瓷片极为丰富;一说为由广东潮州地区传入闽南,因历史上中原移民曾由潮州进入福建,潮州与漳州诏安毗邻,两地居民往来频繁,民俗风情几近相似,文化艺术风格亦趋于一致;第三种说法为源自泉州,因其自五代起便有德化窑安溪窑晋江窑等丰富的陶瓷资源[4]。文献表明明末以前剪瓷雕已经盛行于粤东、闽南各地,最迟在清康熙时已传入台湾[5]。越南則於阮朝時從中國傳入。

因天灾、地震及建筑翻修等原因,中國大陸及台灣清前期以前的作品已多不见,现存者以道光同治年间以及近现代的作品居多,其中福建地区现存最早的作品为漳州云霄天地会遗址高溪庙,为清代康熙时的作品[4]。越南則有不少阮朝的作品。

材料工艺

「如意」字樣饶字,越南峴港靈應寺

清代剪瓷雕的材料来源以民窑五彩或粉彩瓷器为主,以红、黄、青、白、黑、青花等为六种主要色系,最初工匠多用瓷厂废弃的碎瓷和边角料,民国之后随着剪瓷雕业的高度发达,瓷厂亦专门烧制用于剪瓷雕的彩瓷碗[6],此外在民国时期彩色玻璃也开始少量应用,1980年后台湾艺人亦采用“淋搪”法替代瓷器堆贴,即以灰泥塑形,阴干后上釉[4]

剪瓷雕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剪、黏、嵌(二者均指将瓷片粘在作品表面)和雕等环节,并结合了绘画和灰塑造型工艺,其制作工具大多为艺人自创,用于剪瓷的钳子形似老虎钳,平口,钢口偏软,25厘米到35厘米大小长短不等,亦使用界尺砍圻大块瓷片,传统的粘合剂为以贝壳灰、草筋灰(或纸筋、麻丝、棉花)、糯米粉与红糖水搅拌捶打而成的“麻糬灰”[注 2],现状亦使用石灰和水泥替代[5]

剪瓷雕分平雕浮雕(分半浮雕和叠雕)和圆雕(或称立体雕)三种形式(嵌瓷主要技法则称为平饶、半浮沉饶、立体饶和饶字)[注 3],平雕为平面拼贴,一般用于近景,着重于构图和烘托背景,远景如屋顶装饰等则通常使用其它几类,其中半浮雕多用于表现道具与场景,叠雕多用于表现房屋和花卉树木等,圆雕多用于表现人物形象和正脊上空的飞禽走兽[7],此类雕刻需以立体的灰塑造型为底胚,通常以石块、砖瓦、钢筋、铁铜丝为框架,以麻灰塑造坯型,待泥坯干后或半干后嵌入瓷片。

主要题材

剪瓷雕的题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其中,装饰于正脊的剪瓷雕题材多为二龙戏珠、双凤朝阳、龙头、鳌鱼,垂脊下端的题材多为穿著漢服的人物,檐下墙壁的题材多为花鸟虫鱼,照壁则多用麒麟、狮、象、仙鹤鹿[1]

代表

闽南地区:以漳州东山关帝庙剪瓷雕(代表人物为闽南画家林少丹和剪瓷雕名匠孙齐家)、诏安县沈氏艺圃家族剪瓷雕(现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物遗产)以及泉州南安县翔云镇梅庄村陈祥华陈氏家族剪瓷雕为代表,大都传承于广东潮州名师,并经历了本地工匠、艺人的不断改造和创新。

潮汕地区:以潮州嵌瓷、汕头大寮嵌瓷(代表为潮南区成田镇大寮乡许氏家族嵌瓷)和揭阳普宁嵌瓷为代表,现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湾:台湾的剪黏常与交趾陶结合使用,学界将台湾的剪黏艺人分为潮州与泉州两派,前者以柯训洪坤福苏杨水为代表,后者以葉王何金龙为代表[5],另外還有石連池王石發王保原、葉鬃、葉進益葉進祿、葉進淵、陳三火等人也是名匠師。台灣的剪黏匠師通常會以以灰泥塑形,再將經過剪裁的陶瓷片粘於其上,因此台灣的剪黏匠師通常也有高超的泥塑技巧與繪畫根基。[8]

图集

以下图片示意剪瓷雕在建筑中的应用:

以下图片示意剪瓷雕的细节:

参见

注释

  1. ^ 剪瓷雕为闽南地区称谓,潮汕地区称为“嵌瓷”、“瓷嵌”、“聚饶”、“贴饶”或“扣饶”等(饶为塑造之意),台湾地区称为“剪黏”、“剪花”、“堆花”、“堆剪”或“贴瓷花”等。
  2. ^ 制作时将贝壳灰、麻丝筋按比例混合,加入红糖水、糯米汤搅拌,有时还掺入一些细铜丝加强韧性,拌匀后置于石臼内捶打以增强其粘性。
  3. ^ 饶字为用三角形的瓷片平面拼嵌出吉祥文字的技法,在中國多用于民居,参见姜省《潮汕传统建筑嵌瓷工艺研究》。

参考文献

  1. ^ 1.0 1.1 许东生. 《潮汕嵌瓷工艺研究:以存心善堂为例》. 美术学报. 2011年4月. 
  2. ^ 金碧輝煌的「啟成殿」. [2013-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3. ^ 林长华. 《剪瓷雕-屋脊精灵,顶上功夫》. 建筑. 2010. 
  4. ^ 4.0 4.1 4.2 黄忠杰. 《闽台传统剪粘工艺特点简论》. 集美大学学报. 2012年4月. 
  5. ^ 5.0 5.1 5.2 王毅霖. 《闽台“剪瓷雕”艺术琐言》. 艺苑. 2009. 
  6. ^ 姜省. 《潮汕传统建筑嵌瓷工艺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 2008年1月. 
  7. ^ 7.0 7.1 陈磊. 《闽南民间艺术奇葩-剪瓷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6月. 
  8. ^ 陳姿吟. 剪黏. 臺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 2009-09-09 [202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