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說品
《自說品》(梵語:Udānavarga),音譯為《優陀那品》,是蒐集了初期佛教時期佛陀感興而發的格言式偈頌。《自說品》的許多品名、偈頌和整體形式類似於《巴利三藏·小部》中的《法句經》與《自說經》,但非巴利三藏的一部分,屬於說一切有部的傳承。現存兩種梵語版本,兩種漢譯版本以及兩、三種藏語版本。[1][2]
名稱
說一切有部將其法句命名為《自說品》(Udānavarga)。Udāna,意譯作「自說」[3]、「感興語」[4],《出曜經》譯為「出曜」[5][6],《法集要頌經》譯作「法頌」[6]。
內容
《自說品》分為33品,約900多偈。33品標題為:[7]
品 | 梵語標題 | 漢譯 |
---|---|---|
1 | Anityavarga | 無常品 |
2 | Kāmavarga | 欲樂品 |
3 | Tṛṣṇāvarga | 貪愛品 |
4 | Apramādavarga | 不放逸品 |
5 | Priyavarga | 喜愛品 |
6 | Śīlavarga | 戒品 |
7 | Sucaritavarga | 善行品 |
8 | Vācavarga | 言語品 |
9 | Karmavarga | 業品 |
10 | Śraddhāvargas | 信品 |
11 | Śramaṇavarga | 沙門品 |
12 | Mārgavarga | 道品 |
13 | Satkāravarga | 利養品 |
14 | Drohavarga | 害品 |
15 | Smṛtivarga | 惟念品 |
16 | Prakirṇakavarga | 雜品 |
17 | Udakavarga | 水品 |
18 | Puṣpavarga | 花品 |
19 | Aśvavarga | 馬喻品 |
20 | Krodhavarga | 忿怒品 |
21 | Tathāgatavarga | 如來品 |
22 | Śrutavarga | 多聞品 |
23 | Ātmavarga | 我品 |
24 | Peyālavarga | 廣演品 |
25 | Mitravarga | 善友品 |
26 | Nirvāṇavarga | 涅槃品 |
27 | Paśyavarga | 觀品 |
28 | Pāpavarga | 惡品 |
29 | Yugavarga | 雙要品 |
30 | Sukhavarga | 樂品 |
31 | Cittavarga | 心品 |
32 | Bhikṣuvarga | 比丘品 |
33 | Brāhmaṇavarga | 婆羅門品 |
版本
現存梵語版《自說品》屬於說一切有部。其中使用古典梵語的版本較為知名,是法救所編,出土了多份寫本與殘卷,內容也被一些作品引用。Franz Bernhard將其整理出版。這是現存《自說品》及《法句經》最長的版本,971偈分為33品。[8] 使用佛教混合梵語的版本在龜茲東北出土,它是於三世紀時以婆羅米文寫成,現藏法國國家圖書館。此版有33品,超過600偈。[9]與巴利語《法句經》的偈頌相比對,古典梵語的版本有更多的差異,而佛教混合梵語的版本差異較小。[10]
漢傳佛教《大正藏》收錄兩種《自說品》的漢譯本。《出曜經》於399年由竺佛念譯出,934偈分為33品,保存了對《自說品》的註解。《法集要頌經》於985年由天息災譯出,933偈分為33品,沒有註解。[11][12]
藏語版是由Vidyaprabhakara於九世紀時譯成藏語,包括了慧鎧的註解。[13]該版現已譯成英文出版。[14][15]
編集
通常認為編集者是法救。如《大毘婆沙論》中說「佛去世後 ,大德法救展傳得聞,隨順纂集,制立品名。謂集無常頌,立為無常品;乃至集梵志頌, 立為梵志品」。
Brough引用《大智度論》[16],將其敘述解讀為是指佛陀涅槃後立刻就編集了《自說品》,認為是在第一次結集的時候就開始編集,而法救的貢獻是撰作註解。[17]印順法師認為法救是說一切有部《法句經》的擴編者,而不是創編[18]。
文本比較
梵語與藏語《自說品》的內容大致相同,其中約360偈與巴利語《法句經》大致相同。[19] 《自說品》與《法句經》的比較如下表:[1][19]
名稱 | 品數 | 偈數 | 類別 |
---|---|---|---|
《小部·法句》 | 26 | 423 | 巴利本《法句》 |
《法句經》 | 39 | 758 | 兩個不同來源的合編本[註 1] |
《法句譬喻經》 | 39 | 284 | 合編本的譬喻 |
《出曜經》 | 33 | 934 | 梵語《自說品》及其註解漢譯 |
《法集要頌經》 | 33 | 933 | 梵語《自說品》漢譯 |
古典梵語《自說品》 | 33 | 971 | 梵語《自說品》 |
佛教混合梵語《自說品》 | 33 | 600+ [註 2] | 梵語《自說品》 |
藏語《自說品》 | 33 | 989 | 梵語《自說品》藏譯 |
衍生作品
《自說鬘》(梵語:Udānālaṅkāra)是以龜茲語(西方稱為「乙種吐火羅語」)寫成的散文,註解《自說品》。[20] 《自說讚》(梵語:Udānastotra)是以龜茲語寫成的韻文,唱頌書寫《自說品》的功德。[21]
註釋
引用
- ^ 1.0 1.1 淨海(2012年)
- ^ 印順 (2002)〈第八章 九分教與十二分教・第三節 記說‧伽陀‧優陀那・第二項 伽陀與優陀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言自說者,謂不因請,世尊欲令正法久住,覩希奇事悅意自說妙辯等流,如說此那伽由彼那伽等。」
- ^ 芝峯(據日譯本)譯《南傳中部經典》:「諸比丘.若善男子學法.謂經、應頌、解說、諷頌、感興語、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有明.亦復如是。」
- ^ 《出曜經》:「六者出曜,所謂出曜者從無常至梵志,採眾經之要藏,演說布現以訓將來,故名出曜。」
《大智度論》:「又如佛涅槃後,諸弟子抄集要偈:諸無常偈等作無常品,乃至婆羅門偈等作婆羅門品,亦名優陀那。」 - ^ 6.0 6.1
《Udānavarga》〈無常品〉:「已遣除惛沈與睡眠,已令心歡喜之後,你們應該專心聽我將說的法,此法為佛所宣說的自說頌。(stīnamiddhaṃ vinodyeha sampraharṣya ca mānasam | | śṛṇutemaṃ pravakṣyāmi udānaṃ jina bhāṣitam)」
《法句經》(T210) 〈無常品〉:「睡眠解寤,宜歡喜思,聽我所說,撰記佛言。」
《出曜經》(T212) 〈無常品〉:「睡眠解寤,宜歡喜思,聽我所說,撰記出曜。」
《法集要頌經》(T213) 〈有為品〉:「能覺悟煩惱,宜發歡喜心,今聽我所集,佛所宣法頌。」 - ^ 梵語標題見Bernhard (1965). 漢譯標題參考法句經各版漢譯。
- ^ Roebuck(2010年),第32-33页
- ^ Roebuck(2010年),第32页
- ^ Roebuck(2010年),第33页
- ^ Roebuck(2010年),第51页
- ^ 《出曜經》見大正藏212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集要頌經》見大正藏213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oebuck(2010年),第52页
- ^ Beth Lee Simon (编). The Tibetan Dhammapada, sayings of the Buddha : a translation of the Tibetan version of the Udānavarga . compiled by Dharmatrāta ;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by Gareth Sparham ; with guidance from Lobsang Gyatso and Ngawang Thekchok. Wisdom Publications. 1986年 [2018-05-11]. ISBN 978-08617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6).(英文)
- ^ W. Woodville Rockhill. Udanavarga: A Collection of Verses from The Buddhist Canon. London: Trübner & Co. 1883年.
- ^ 聖者龍樹.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到彼岸義第五十(卷三十三)》.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 ^ Brough(2000年),第40页
- ^ 印順.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202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3).
- ^ 19.0 19.1 Lenz(2003年),第12页
- ^ Meunier(2012年),第77页
- ^ Peyrot(2016年),第305页
參考文獻
- 淨海. 真理的語言:法句經. 法鼓文化. 2012年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 印順法師.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正聞. 2002年9月1日 [2018年5月11日]. ISBN 97855501405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8日).
- Ānandajoti Bhikkhu (2nd rev., 2007). A Comparative Edition of the Dhammapada, Pali text with parallels from Sanskritised Prakrit
- Bernhard, Franz (ed.) (1965). Udānavarg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öttingen: Vandenhoek & Ruprecht.
- Brough, John. The Gāndhārī Dharmapada.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31 December 2000 [2018-05-11]. ISBN 978-81-208-17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Hinüber, Oskar von (2000). A Handbook of Pāli Litera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ISBN 3-11-016738-7.
- Meunier, Fanny. The Study of Asia: between Antiquity and Modernity. Coffee Break Conference III. Sardinia, Italy: University of Cagliari. June 2012 [2018-05-11]. ISBN 978-1-4716-924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英文)
- Timothy Lenz. A New Version of the Gāndhārī Dharmapada and a Collection of Previous-birth Stories: British Library Kharoṣṭhī Fragments 16 + 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3 [2018-05-11]. ISBN 978-0-295-9830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Peyrot, Michaël. The Sanskrit Udānavarga and the Tocharian B Udānastotra: a windo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and popular language on the northern Silk Road.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2016-04-06, 79 (2) [2018-05-11]. doi:10.1017/S0041977X160000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英文)
- Roebuck, Valerie. The Dhammapada. Penguin Books. 2010-08-26 [2018-05-11]. ISBN 978-0-14-19635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