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八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八仙传说
八仙过海繪圖,船尾開始算起: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漢鍾離、李鐵拐、呂洞賓。船外:張果老

八仙道教中的八位神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幼、貧賤富貴八種不同的人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 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他們手持的法器或寶物,也稱為「八寶」。一般的八仙說法是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漢鍾離、李鐵拐、呂洞賓、張果老。

八仙的由來

「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时期一直擁有不同的涵義,直到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一般稱為《東遊記》),才正式定型為呂洞賓漢鍾離李鐵拐張果老何仙姑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八仙人物出處不一,時代不同。最初見於史籍且確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時道術之士張果老。

西漢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藥,後世傳其為仙,淮南八仙之說可能附會此事而起。五代時道士作畫幅為蜀中八仙,所畫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唐朝杜甫寫的《飲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能詩善飲的文人學士。今之所謂八仙,大約形成於元代,但人物不盡相同。

五代宋初,關於呂洞賓的仙話傳說,流傳甚盛,與道教內丹修煉法的傳播相煽助,兩宋之際即盛傳「鍾呂金丹道」。金元時全真教興起,為回應民間信仰及傳說以宣揚其教法,將鍾離權、呂洞賓等推為全真五祖,民間傳說、雜劇戲談等便與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傳益廣,內容益繁富。呂洞賓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稱之為呂祖,是不分道派都尊崇的一位神仙,各地道觀,尤其全真道視之為祖師觀祭祀不輟。

現代道教的八仙緣起於時期,當時民間已有「八仙圖」,在元朝馬致遠的《岳陽樓》、范子安的《竹葉船》和穀子敬的《城南柳》等雜劇中,都有八仙的蹤跡,但是,成員經常變動。馬致遠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並沒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呂洞賓度李鐵拐岳》中,有張四郎卻沒有何仙姑。明《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則以風僧壽玄虛子取代張果老何仙姑劉海(或作劉海蟾)雖然現在不列在八仙當中,但在許多地區仍位於八仙之列。明《列仙全傳》用劉海頂替了張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區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劉海代替钟离权的。

南宋末年的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载《混元仙派图》列举了内丹钟、吕一系的传承系谱,虽不可尽信,却不失为最早、最系统的内丹传承史料。按该图所列,第一代钟离权所传有吕洞宾王老真人陈朴等,其中吕洞宾最为著名。其中,钟离权吕洞宾曹国舅李铁拐这四位道教人物都是後世“八仙”原型。

日本民間信仰也有類似的神明組合,稱為「七福神」,七福神中除了惠比須日本固有神明之外,其餘皆為外來神明。大黑天毘沙門天辯財天傳自印度佛教壽老人福祿壽布袋則傳自中國

形象

浙江武义俞源村木雕雀替

八仙與道教,均來自人間,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間故事,之後才得道,與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眾喜愛,其中有將軍、皇親國戚、乞丐道士等等,並非生而為仙,而且都有些缺點,例如漢鍾離袒胸露乳、呂洞賓個性輕佻、鐵拐李酗酒成性等等,但他們都是道家的仙人,常常在一起。

  • 鍾離權(貧)鍾離權的父親是個將領,從小就生長在富裕的家庭裡,鍾離權長大之後,練成了一身的好武藝;也因為父親的關係,使得他有在朝廷表現的機會。後來,更受到皇帝的重用當上了大將軍,被長官梁冀妒嫉,導致戰敗,於是隱居修道成仙。
  • 呂洞賓(男):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本名巖,中進士,為官一段時間,曾兩度擔任縣令,不久因厭官場生活,棄官入道,隱居山林。一次遊長安酒肆,遇正陽真人鍾離權,經過「十試」,鍾離權「授以金丹之道,因得道法」,終於成仙。
  • 張果老(老):鶴髮童顏,銀須飄拂,常倒騎一隻小毛。其原型為唐代方士張果。《明皇杂录》卷下:“张果者,隐于恒州条山。常往来汾晋间,时人传有长年秘术。……唐太宗、高宗屡征之不起,则天召之出山,佯死于妒女庙前。”
  • 韓湘子(富):是唐朝大文豪文學家韓愈的侄孙,愛吹笛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度韓公》一事當是韓湘開始神話的故事韩若云《韩仙传》载:韩湘,自少学道,吕洞宾度之登仙。 湘又欲度其叔愈。会愈宴集朋僚,湘赴宴,劝愈弃官学道,呈愈诗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等句, 愈斥为异端,不从。 湘 乃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座客,又以火缶载莲,顷刻开花,花上有字成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愈终不悟,乃别去。韩湘子形象当由《韩仙传》等书所载附会渲染而成。
  • 李鐵拐(賤):太上老君弟子李真人曾靈魂出竅到華山,以赴老君之約,李真人與徒弟相約,七日不見他甦醒,即可將他的身體火化,孰料徒弟欲歸家探望病急的老母,忍耐至第六日,即將李真人肉身火葬。第七日,李真人返回之後,僅見到自己的骨灰,靈魂無所依歸,於是借屍還魂,附上一餓死乞丐的屍身,蓬首垢面,坦腹跛足,並撐一根鐵杖,故此以後被稱為「鐵拐李」。
  • 何仙姑(女):其身世有多種說法。然多傳說為何氏女最被人信任,途遇仙人,賜仙桃或仙棗食之,成仙,不知飢餓。能預知禍福,善輕身飛行。一說乃呂洞賓弟子。
  • 藍采和(少):唐開元天寶時人。夏服絮衫,冬臥冰雪,常於長安市唱踏踏歌,歌詞多神仙之意。有人孩童時見過他,及至年老再見,采和顏狀如故,後於酒樓乘醉騎鶴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雜劇漢鍾離度脫藍采和。
  • 曹國舅(貴):相傳為宋仁宗朝之大國舅,名佾,亦作景休。曹國舅是宋朝時曹太后的弟弟,他雖然身為皇親國戚,可是卻生性淡泊,不喜歡功名利祿。平日, 他除了處理日常的政事之外,空餘的時間,就是研究史學和人生哲學,對於人生的悲歡離合看得很淡,認為一切皆是因果循環的結果。可是,他的弟弟「小國舅」卻和他完全不同,因為欺壓善良被流放,曹國舅聽聞弟弟的慘況之後,立刻出家。

八仙也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也因此,一般道教宮廟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獨立設置八仙宮,而神明廟會也有八仙出現。

八仙也常出現在年畫刺繡瓷器花燈戲劇之中,相傳八仙也會定期赴西王母蟠桃會祝壽,所以「八仙祝壽」也成為民間藝術常見的的祝壽題材。民間上演酬神戲曲時,也經常上演《醉八仙》或《太極圖》等所謂「扮仙戲」。

八仙八寶

蓬莱阁的八仙过海雕塑

在傳統的繪畫、雕刻中,經常以八仙表示吉利,直接明示八仙八位尊神者,稱「明八仙」;以八仙之法器表示者,稱「暗八仙」。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樣法器,普遍稱之為「八寶」,寓意均代表吉利,而且隨場景不同而變換,比較通俗的八寶為:

八仙過海

相傳,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眾仙齊附,並定下規則,要各人憑自己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裏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何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遊。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傲遊東海。這就是偈後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由來。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但言語間與八仙發生衝突,引起爭鬥,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廝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往,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踏波逐浪,遨遊而去。

相關影視作品

相關地名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