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道 (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人 (佛教)

佛教術語中,人类(梵語manuṣya巴利語manussa)稱爲人道人趣(趨)[1],是輪迴六道五道之一。因居住在十界之第五,又稱爲人界[2]為六道中最適合修行之一道。

人界

人界是對於其他而言:佛教將世間分為三界,人道處於其中的欲界[3]天台宗法界分為十界,人道屬於六凡界之一。[4] 西方國家依照日語中的“人間界”音譯爲“Ningenkai”[5][來源請求]

人界存在於圍繞須彌山而安立的四大部洲,我們的地球處在其中的南贍部洲[6]四大天王之一的南方增長天王護持。[7]

人趣的特性

天道阿修羅道的特點是樂多苦少,畜生餓鬼的特點是苦多樂少,地獄只有苦沒有樂,這些法界都沒法專心修行,而人道的特點是苦樂參半,可促使升起厭離心,修行的時間也較其他輪迴道充足,且成佛也只能在人道,故人道為六道中最適合修行者[8]。然而能得人身、諸完備、能修習佛法者僅為少數,如釋迦牟尼佛手上的少許土;墮落三惡道或諸根不具、不能修習佛法之人卻如十方界所有地土那麼多[9],所以是以佛教鼓勵弟子人身難得,抓緊修行,莫要貪圖欲樂

佛教認為人道擁有濕生(在湿润处由濕氣受生)、卵生(從卵中孵化生出)、胎生(從母胎中生出)、化生(从无中突然自然变化生出)等四種生育方式(四生),其中以化生者最早出現,即為劫初(此世界形成之初)之光音天[10]。光音天人初始具有飛天等神通;後來因貪戀人世的食物和欲樂,身體生出骨肉失去神通,且與男人相對的女人誕生,男女之間貪戀交合,人類開始由女性腹中胎生,使得現今的人轉為胎生[11]

卵生的人有從卵出生的世羅、鄔波世羅二位阿羅漢[12]鹿母所生三十二子,般遮羅王五百子等;濕生的人則有曼馱多、遮盧、鄔波遮盧,鴿鬘、庵羅衛[10]

註釋

  1. ^ 《佛學大辭典》【人趣】:(術語)六趣之一。有人類業因者之所趣向也。
    【人道】(界名):六道之一。人界也。人界者以五戒善因而趣之道途,曰人道。業報差別經曰:「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語妙行,故生人道。」
  2. ^ 《佛學大辭典》【人界】:(界名)人類為十界之第五,故曰人界。界者差別之義。
  3. ^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三界. 《佛學大辭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4. ^ 慈怡法師主編. 〈法界〉. 《佛光大辭典》 (高雄縣大樹鄉: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臺灣)). 
  5. ^ 在日語中,人間本身就是指人類所處的世間,後逐漸演變為人類的意思
  6. ^ 印順. 〈我們的世間〉. 《佛法概論》 (新竹縣竹北市: 正聞). 2003 [2019-11-20]. ISBN 9789570366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02) (中文(臺灣)). 
  7. ^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四天王. 《佛學大辭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8. ^ 印順. 〈佛法從有情說起〉. 《佛法概論》 (新竹縣竹北市: 正聞). 2003 [2019-11-20]. ISBN 9789570366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0) (中文(臺灣)). 
  9. ^ 慧嚴等《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一:“爾時,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葉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乎?』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善男子!有人捨身還得人身、捨三惡身得受人身、諸根完具生於中國、具足正信、能修習道、修習道已能得解脫、得解脫已能入涅槃,如爪上土;捨人身已得三惡身、捨三惡身得三惡身、諸根不具生於邊地、信邪倒見、修習邪見、不得解脫常樂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護持禁戒、精勤不懈、不犯四重、不作五逆、不用僧鬘物、不作一闡提、不斷善根、信如是等涅槃經典,如爪上土;毀戒懈怠、犯四重禁、作五逆罪、用僧鬘物、作一闡提、斷諸善根、不信是經,如十方界所有地土。』”
  10. ^ 10.0 10.1 俱舍論》卷八:「人、傍生趣各具四種:人卵生者,謂如世羅、鄔波世羅,生從鶴卵,鹿母所生三十二子,般遮羅王五百子等;人胎生者,如今世人;人濕生者,如曼馱多、遮盧、鄔波遮盧、鴿鬘、庵羅衛等;人化生者,唯劫初人。」
  11. ^ 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四:「是時,地上自然有地肥,極為香美,勝於甘露……或有此時,光音天自相謂言:『我等欲至閻浮提,觀看彼地形還復之時。』光音天子來下世間,見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甞著口中而取食之。是時,天子食地肥多者,轉無威神,又無光明,身體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復能飛……即住世間,不能復還天上,遂食此地肥。各各相視顏色。彼時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娛樂……爾時,人民展轉懷妊,由此轉有生分。」
  12. ^ 《大毗婆沙論》卷一百二十:「人卵生者。昔於此洲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鶴。形色偉麗奇而悅之。遂生二卵。於後卵開出二童子端正聰慧。年長出家。皆得阿羅漢果。小者名鄔波世羅。大者名世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