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坐标39°59′28″N 116°12′37″E / 39.99116°N 116.21026°E / 39.99116; 116.2102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科院植物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nstitute of Botan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B-CAS)
简称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研究所、植物所
植物研究所北门-2015年6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正门(北门)
形象标识
所徽所徽
所名所名
研究所信息概览
研究所
类型
公立
所长汪小全
建所1928年
历史名称静生生物调查所(1928)
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29)
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0)
研究人员149人
研究生604人
面积约74公顷(1110亩)【不包括野外台、站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
39°59′28″N 116°12′37″E / 39.99116°N 116.21026°E / 39.99116; 116.21026
邮编100093
隶属中国科学院
联合培养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硕士生一年级集中教学及博士生部分课程教学)
学生组织植物所研究生会
代表色植物所绿
网站www.ibcas.ac.cn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英語: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缩写IB-CAS;简称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研究所,研究所内部常常称为植物所)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以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它地处北京香山脚下,有着80多年的建所历史。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66人,在岗硕士研究生导师83人,在学研究生604人,在站博士后51人。所内成立了研究生会,并主办了研究生自己的报纸《青青水杉》。

植物研究所以整合植物生物学为学科定位,以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生物学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绿色高效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国家需求为重要研究领域,重点在植物系统发育重建和进化、陆地植被/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资源植物分子与发育生物学、植物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1]

历史沿革

陆谟克堂
北京市给予陆谟克堂颁发的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碑

1950年,由静生生物调查所(1928年建立)植物部和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29年建立)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3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所老所址基本上延续的是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的所址(今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1号),包括来远楼(今动物园西北角)和“黄房”(今动物园长颈鹿馆西)及陆谟克堂,现原址仍保存有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陆谟克堂(为纪念生物学家拉马克所建,位于北京动物园内)[2],对面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自80年代开始,植物所办公和科研逐渐迁往位于海淀区香山附近的植物园,1995年完全搬迁至现所址[3]
2013年,陆谟克堂及西外大街137号院整体移交给古脊椎所[4],不再隶属于植物所管理。移交后,古脊椎所将陆谟克堂修缮改建,成为该所的所史馆[5][6]
植物所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在京外建立过很多工作站,这些工作站是现在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前身。如昆明工作站发展为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北工作站发展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部分实验室也分离出去,成为其他研究所的前身。如真菌植物病理研究室发展为现今的微生物所[7],遗传栽培研究室发展为遗传所。

所长与院士

历任所长

  1. 秉 志(1928至1932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
  2. 胡先骕(1932至1949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
  3. 刘慎谔(1929至1949年,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所长)
  4. 钱崇澍(1950至1965年,植物研究所所长)
  5. 钱迎倩(1983至1987年,植物研究所所长)
  6. 路安民(1987至1990年,植物研究所所长)
  7. 张新时(1990至1998年,植物研究所所长)
  8. 韩兴国(1998至2006年,植物研究所所长)
  9. 马克平(2006至2010年,植物研究所所长)
  10. 方精云(2010至2016年,植物研究所所长)
  11. 方精云(2016至今,植物研究所学术所长)
  12. 汪小全(2018年至今,植物研究所所长)

院士

  1. 张新时(生态学)
  2. 洪德元(种子植物分类)
  3. 王文采(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
  4. 匡廷云(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
  5. 方精云(植被结构与功能)
  6. 种康(植物分子发育生理)

研究部门

植物所现有7个研究和支撑部门、1个公共技术服务中心、10个野外台站和1个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研究和支撑部门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北京植物园(含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文献与信息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物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生物转化研究中心依托植物所。

硕博培养点

植物所是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共4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共5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生物学生态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500余人。

挂靠单位

植物所是中国植物学会北京生态学会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Flora of China》编辑委员会和《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中国编辑部的挂靠单位。

主办刊物

植物所主办的刊物有:论文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Journal of Plant Ecology》、《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植物学报》和科普杂志《生命世界[8]

园区风貌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西门(2015年9月),现为国家植物园南园

与其他诸多京区中科院研究所不同,植物所单独位于植物园景区之内,不与其他研究所毗邻。也正因为位于景区范围内,植物所较难修建高层建筑,最高楼是标本馆(6层建筑,1984年落成),其他建筑为3层及以下。大多数建筑年代较早,处处透露着古朴。研究所科研区和生活区与植物园没有特别明显的分界线,在喧闹的都市之郊给植物所造就了一个安静的环境。植物所单个园区面积占地1000多亩,大部分为植被覆盖,为中科院京区研究所之最,戏称为“中国科学院香山园区”、“中国科学院大学香山校区”。

研究所植物园里有一个欧式的木质建筑,大家习惯称它为“小木屋”,是1993年电视剧《东边日出西边雨》拍摄时搭建的取景地。现在改建成了一个环境优雅的花园酒吧。在植物园西侧有一排不起眼的灰色小平房,其中一间是溥仪当年在植物园劳动时所住的地方。如今,这些房子还保留着当年的原貌,但未对公众开放[9]

但是植物所园区也面临一些困难。自1995年总部搬迁到植物园之后,由于位置偏僻,所里的设施如水、电、暖完全由植物所独立承担,而不是像中关村和北郊地区研究所群实行统一管理,基本建设(宿舍、实验楼、道路等)也受到很大限制[10]。这些客观条件给植物所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造成一些障碍,亦对研究生招生造成不利影响。

中科院植物园植物标识牌(2014年11月)
植物所植物园园区一角
植物所新实验楼,远处为西山

形象标识

所徽

植物所所徽整体呈三角形,主色调为绿色。三角形上部的两条边分别代表着研究领域中的微观与宏观部分,底边则代表大地;三角形中间的植物每个叶片代表着一个研究部门,显示了植物所当时由四个研究中心和一个植物园组成[11]。从总体上来看,整个所徽又像是一个植物组织培养瓶,代表着高新技术。
所徽设计者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冯玉英,所徽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启用[12]

所名

植物所所名采用郭体手书,与中国科学院院名保持一致。

建所纪念

2018年,是植物所建所90周年[13]。2018年9月,植物所建所90周年专题网站上线,所庆标识同时发布[14]

科学推廣與文化生活

科学传播

园区内多数植物均悬挂有科普标识牌,另外还建有科普展示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科普实践中心,每年会举办各种科普展览[15]

科学绘画

植物所标本馆设有专门的植物科学绘画人员,他们在标本馆建设和植物分类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专门从事植物科学绘画的人并不多。植物所的植物科学绘画师李爱莉曾经参与拍摄CCTV-10的一个保护濒危植物的公益广告[16]

宣传片

2016年10月前,从网络检索结果来看,植物所没有推出任何官方的宣传片。2016年11月,在中科院院属单位宣传片展映与评选网站,植物所上传了由所内人员自己制作的中文宣传片,可视为官方推出的第一个宣传片[17]

毕业视频

每年5-6月份毕业季期间,植物所研究生会都会拍摄纪念视频[18],一般以采访毕业生、导师及管理支撑部门为主。

青青水杉

《青青水杉》报纸

《青青水杉》创刊于2007年1月28日,是一份主要反映广大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报纸,由植物所研究生会自主创办。开刊词为《春之舞者》,由当时的硕士研究生王华锋所写[19]。报纸名称“青青水杉”是从全所教职工和研究生中征集得来,一是为了纪念植物的活化石——水杉的发现者、中国植物学的鼻祖胡先骕先生,二是象征植物所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研究生们[20]。首期发行了600份,创刊初期每月发行一期,提供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在研究生会网站(http://graduate.ibcas.ac.cn/yuandi/index.html)可以浏览电子版本。现在该网站已无法打开,发行频率亦改为半年发行一期。 2016年,青青水杉已全面改版为青青水杉杂志。

青青水杉BBS

青青水杉BBS是植物所的一个内部论坛,需要在研究所内部局域网环境下才能登陆查看。现在发帖量和浏览量都较少。

参考文献

  1. ^ 植物所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简介. 植物所研究生教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2. ^ 中科院植物所. 附录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所简史.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定位认定试点方案》. 北京: 内部资料. 1998: 16. 
  3. ^ 植物所. 初印象·植物所. 腾讯视频. [201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4. ^ 古脊椎所. 西外大街137号院等整体移交仪式在古脊椎所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综合新闻. 2013年2月7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3日). 
  5. ^ 古脊椎所. 古动物馆举办导览项目暨博物馆创意文化产品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综合新闻. 2015年11月26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3日). 
  6. ^ 古脊椎所. 我所组织离退人员参观所史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综合新闻. 2015年10月26日 [2017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3日). 
  7. ^ 微生物所. 五十华诞 功业卓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17-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8. ^ 植物所. 植物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官网. 2013年12月20日 [2015年4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6日). 
  9. ^ 北京晨报 王歧丰. 溥仪旧居沦为库房 末代皇帝在此做“花工”. 腾讯新闻.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6). 
  10. ^ 中科院植物所. 3 面临的困难与急需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定位认定试点方案》. 北京: 内部资料. 1998: 12. 
  11. ^ 植物所. 植物研究所标识展示.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12. ^ 中科院植物所. 扉页:中科院植物所所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所70周年纪念文集》. 北京: 内部资料. 1998. 
  13. ^ 植物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九十周年所庆公告. 植物所.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2). 
  14. ^ 植物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九十周年专题网站. 植物所.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15. ^ 植物所. 科普场馆介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学传播. [2015-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6. ^ 豆瓣小组. 植物科学绘画. 豆瓣网. [2015-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17. ^ 植物研究所. 植物所中文宣传片. 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宣传片展映与评选.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 
  18. ^ jie ji. 中科院植物所2015毕业视频片头. YouTube. [2017-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19. ^ 王华锋. 【研院】“刀笔书生”的研院生活. 《求学·考研》新浪博客. [2015-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20. ^ 王华锋. 植物所研究生创办《青青水杉》 反映科研生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网. 2007年1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3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