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 (纪录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國 (紀錄片)
中国
Chung Kuo, Cina
基本资料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安德烈·巴尔巴托義大利語Andrea Barbato
配乐卢西亚诺·貝里奧
摄影卢西亚诺·托沃利義大利語Luciano Tovoli
片长208分钟
产地 義大利
语言意大利语
汉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72年12月26日 (1972-12-26)(紐約市)
  • 1973年1月24日 (1973-01-24)(義大利(第一部分))
  • 1973年1月31日 (1973-01-31)(義大利(第二部分))
  • 1973年2月7日 (1973-02-07)(義大利(第三部分))

中国》(義大利語Chung Kuo, Cina)是意大利左派导演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在中国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安東尼奧尼應中國政府之邀來華拍攝這部紀錄片,但其結果隨後遭到中國當局義大利共產黨的誹謗。本片主要觀察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生活。

拍摄过程

安東尼奧尼在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曾写道:“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

摄制组最后在北京林县苏州南京上海这五个地方进行了拍摄。[1]由于摄制组行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关于经过路线,曾经和中国官员讨论了整整三天,最终放弃原先从意大利带来的长达近半年的计划,在短短22天之内匆匆赶拍。影片难免带上了旅游者“猎奇”视角的特点。人们从中看到了主人希望世人看到的学校工厂幼儿园公园,人们整齐有序地做操、跑步、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儿童们天真烂漫,歌声清脆嘹亮。纺织厂女工下班以后仍然不愿离去,自觉地在工厂院子里围成小组,学习毛主席语录,讨论当前形势。影片最完整的段落之一,是用针灸麻醉、对一位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全过程,几乎像科教片那样详细周到,从如何将长长的银针插到产妇滚圆的肚皮开始,一直到拽出一个血肉模糊的小生命。在长达20分钟的杂技表演中结束了影片。因为有官方的全程“陪同”,使导演的意图无法完全实现,只能采取一些偷拍、追拍、突拍方法捕捉细节和人们的表情。

四人帮的批判

1973年10月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下令查禁该片。影片作为1974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活动计划的一部分,被安排在该城的威尼斯鳳凰劇院上映。得知消息后,中国的外交官抗议放映这部影片,意大利政府也尽一切可能制止这部影片放映,最终被移到另一所影院放映。当时审批拍摄的决策人是周恩来江青正好借《中国》批判周恩来,江青令《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开始批判《中国》。[2]

四人帮称安東尼奧尼为“反华小丑”,“是对中国人民的猖狂挑衅”。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持续将近一年时间的批判。其中仅1974年2、3月间发表的部分文章就结集了一本200页、收录文章43篇的书,名为《中国人民不可侮——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反华影片〈中国〉文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6月版)。作者来自中国各地,很多人是安东尼奥尼拍摄过的地方的干部和群众。

安東尼奧尼把南京長江大橋拍得反過來。那時候長江大橋在中國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象徵,而且當時中國不識西方頹廢派作品,故認定安東尼奧尼是在污衊社會主義中國,於是組織批判他。影片被指控全盘否定、抹杀中国建设成就,企图使人相信今天同旧中国没有两样:放着许多现代化大型企业不拍,专拍设备简陋、手工操作的零乱镜头;放着制造万吨轮的造船厂、远洋轮不拍,进入他镜头的大货船都是外国的,小木船都是中国的。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进行了丑化:把他们描绘成愚昧无知,与世隔绝,愁眉苦脸,无精打采,不讲卫生,爱吃好喝,浑浑噩噩的人群。甚至还揭安東尼奧尼老底说,他在二战时就投靠墨索里尼政权,在陆军中任职。曾奉法西斯宣传机关“政治片和战争片摄制处”命令,参与编写吹捧墨索里尼空军的影片《一个航空员的归来》(Un pilota ritorna),得到赏识。批判还被延伸到对敌意宣传的批判。

當時有兒歌寫道:

紅小兵,志氣高,
要把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好。
,批林彪
從小革命勁頭高。
紅領巾,胸前飄,
聽黨指示跟黨跑。
氣死安東尼奧尼,
五洲四海紅旗飄。[3]

安東尼奧尼说:“令我沮丧的是,当时中国某些官员对本片的评价过于苛刻,言辞有点激烈,竟然将我和孔夫子贝多芬相比,我个人认为不可理解。我认为这部片子,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是周恩来认可的一部片子。很明显,周恩来与江青之间存在着斗争。”[2]

平反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1979年中国外交部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关于肃清“四人帮”在批判〈中国〉影片问题上的流毒,拨乱反正的请示》。1980年代初中国文化部长向安东尼奥尼表示歉意,安东尼奥尼接受。[2]

2004年11月25日,“安东尼奥尼回顾展映”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给92岁的老人捎去了迟到的慰籍。看过当年被狠批的影片后,50岁左右观众感到隔膜、无奈,年轻观众则表示了认可,有评论稱該片“呈现出一个伟大的影像思想者对陌生领域的影像直觉,对陌生空间中的人的直觉”。[4]

參見

  • 從中國到中國

註釋

  1. ^ 安东尼奥尼在河南拍《中国》:常不听安排到处拍,新华网,2009年06月05日. [2011年8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19日). 
  2. ^ 2.0 2.1 2.2 尘封记忆:安东尼奥尼与《中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早报》2008年01月24日
  3. ^ 韩炜, 陈晓云,新中国电影史话:1949,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年,頁267
  4. ^ 影像思想者安东尼奥尼的侧影,中国网,2007-08-02. [201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參考文獻

  • 单万里:《安东尼奥尼的荣誉与痛苦》,《书城》,2002年第11期。
  • 卡尔洛·迪卡尔洛:《安东尼奥尼的导演生涯》,《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第45期(总第207期)。
  • 舒可文:《安东尼奥尼与“中国”的对话》,《三联生活周刊》,总314期。
  • 陈东林. 20世纪70年代电影《中国》引起的风波[J]. 党史博览, 2006(6):4-10.

外部連結